宫刑

✍ dations ◷ 2025-08-19 03:53:02 #宫刑

宫刑,又称阉刑、腐刑、阴刑、胥靡之刑、椓刑、剢或宫,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受刑者会丧失性能力和生殖能力。

宫,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

男性的宫刑是施以阉割,割除破坏阴囊和睾丸。汉代宦官人俑皆去除睾丸而没有切除阴茎,亚洲一带有畜牧基础能力的民族皆有此能力。而切除阴茎因切断六条动脉,则需要外科手术技术,并没有资料显示清朝以前中国有此技术,“对男性施宫刑以后,因为伤口容易腐烂,所以通常在密不透风的“蚕室”中待百日,以保全性命。唐颜师古解释蚕室说:“凡养蚕者欲其温早成,故为蚕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意思是人在受宫刑后,因伤口易感染中风致命,如要活命就要待在似蚕室般的密室内,在不见风与阳光的环境里蹲上百日以上,伤口才能不被感染而逐渐愈合。最后,男人就像女人一样,生理依然是男性但内分泌导致行为趋向女性;因为睾丸被切除,无法制造男性荷尔蒙,而本来就有在分泌的女性荷尔蒙,则成为该受刑人的主要荷尔蒙。

女性的宫刑称为幽闭,具体方法上目前无一致说法。有说是监禁,也有说用木棍敲击女性腹部以造成子宫下垂,而消除女性生育能力的。

宫刑于何时出现已是远不可稽,一般相传在远古的夏禹以前已出现,最初是用来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尚书》中提到宫刑,为五刑中仅次于大辟(斩首)的刑罚。后来宫刑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至西周时已不限于风化案件。到了战国时,孟氏之子劝秦王以仁义治国,即被秦王处以宫刑。

汉文帝时曾一度废除宫刑及其他肉刑,但至汉景帝时恢复,并规定某些死刑可以用宫刑代替。汉武帝时宫刑十分普遍,大臣往往因言得咎,而受此刑。自东汉开始,宫刑被用于处置谋反者的未成年家属,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赦免。至隋文帝时,宫刑被废止于刑律之外,之后各代的刑律中亦再没有见到宫刑,直至明朝。例如《大清律例》规定从事革命者的子孙,不分有无参与,“无论已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剥夺其生殖能力。

相关

  • 非洲苏铁非州苏铁是非洲苏铁属(Encephalartos)的苏铁,原产于非洲,但却处于濒危。它们是最原始的裸子植物之一。非洲苏铁是由德国植物学家Johann Georg Christian Lehmann于1834年描述的
  • 葡萄牙人葡萄牙人(葡萄牙语:os portugueses)是欧洲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西端的葡萄牙和拉丁美洲的巴西。葡萄牙人以葡萄牙语为母语。多信奉天主教,天主教仍是葡
  • 普萨美提克二世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metichos II)是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公元前594年-公元前588年在位)。尼科二世之子。普萨美提克二世继续执行其父、祖的亲希腊政策,与各希腊城邦发展良好关
  • 乔治·科瓦尔乔治·科瓦尔(俄语:Жорж (Георгий) Абра́мович Кова́ль,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
  • 奇卡牟加战役奇卡莫加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1863年9月19日至20日,标志着北部联邦的奇卡莫加进攻行动的结束。这次战役是联邦在西部战区最重要的胜利,伤亡人数在南北战争
  • 毛片毛片,可以是:
  • 阮甘纳桑阮甘纳桑(或译 阮冈纳赞,Shiyali Ramamrita Ranganathan,1892年8月9日-1972年9月27日)。出生于印度的马德拉斯西尔卡利(Shiyali)地区,被誉为“印度图书馆学之父”。
  • 本多利明本多利明(日语:本多利明,1743年-1821年1月25日),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者之一,他早年涉足于天文学、数学与剑道,并开学授道。后转攻经济学与地理学,倡导日本对外开放,提升国力。他的著述以
  • 洪子鹏洪子鹏,世新大学广电系电影组,台湾新锐导演。从助理导演到后期导演,建立了扎实的制作经验。
  • 海牙市立美术馆海牙市立美术馆(荷兰语:Gemeentemuseum Den Haag),位于荷兰海牙的一座美术馆。美术馆修建于1931年至1935年,是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海牙美术馆海牙美术馆大门处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