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膜刮伤
✍ dations ◷ 2025-02-23 10:32:49 #角膜刮伤
角膜刮伤(英语:Corneal abrasion)系指眼睛的角膜表面的刮伤,症状包含疼痛、红肿、光敏感、眼睛内有异物感。大多数的人在三天内可完全康复。角膜刮伤的大部分病例,是因为以手指戴上隐形眼镜时造成眼睛的微小创伤,大约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在工作时受伤的。医生诊断时会用萤光素染色后,使用裂隙灯来照。更严重的创伤像是角膜溃疡、眼球破裂、复发性角膜糜烂症候群、以及眼内有异物都不同于角膜刮伤。预防方式包含使用眼镜等器材保护眼睛,治疗方式通常是使用抗生素软膏,通常会建议隐形眼镜的使用者使用喹诺酮。普拿疼、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或是含有环戊醇胺酯(英语:cyclopentolate)的眼药水,使得瞳孔散大减少疼痛。 对于症状较轻微者,实证上并未支持使用眼罩的说法。在美国,大约每年有千分之三的人会刮伤角膜。一般而言男性居多。 患者大多在20-30岁左右。 相关的并发症有可能是细菌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有将近8%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
相关
- SCWR超临界水反应堆(英语:Supercritical water reactor,缩写:SCWR)是一种第四代反应堆设计,使用超临界水作为工作流体。超临界水反应堆也是一种轻水反应堆(LWR),但是工作流体运作于较高的
- 马斯河谷事件马斯河谷事件(也称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或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指1930年12月1日—12月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的大气污染事件。马斯河谷地区大量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
- 前青少年期前青少年期(Preadolescence、pre-teen、tween)是人类发展中,在幼儿和青少年期之间的阶段,一般会以青春期的开始认定为前青少年期的结束,也有些会直接用年龄作定义,例如在字典中,前
- 血液循环共振理论血液循环共振理论是一种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由以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王唯工教授(Wei-Kung Wang)为首等人所提出,认为此理论补足并解释了一些现代循环生理学(circular p
- 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语法分析中描述任意音义结合体规模大小的单位,每一级语法单位在语法分析上的表现都有所不同。常见的语法单位包含了词法单位和句法单位,包括:
- 听觉皮层初级听觉皮层是颞叶的一部分,在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中发挥处理听觉信息的功能。作为听觉系统的一部分,初级听觉皮层在听觉通路中执行基本的和更为高级的功能。它位于颞叶的两侧
- 加泰罗尼亚皮尔劳尔猿加泰罗尼亚皮尔劳尔猿(Pierolapithecus catalaunicus)是一种已灭绝的灵长目,生存于1300万年前中新世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现今人类及其他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或是
- 古网翅目古网翅目(学名:Palaeodictyoptera)是一目已灭绝,体型介乎中等至大型的原始古生代古翅类昆虫。它们有像鸟喙的口器,前后翅膀相似,在第一对翅膀前有一对额外的小翅。它们的翅膀上的
- 卡门《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完成于1874年秋天的一部歌剧,故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作曲,法国的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
- 车臣共和国车臣共和国(俄语: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Chechenskaya Respublika;车臣语: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Noxçiyn Respublika)是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