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邑

✍ dations ◷ 2025-08-10 08:54:29 #三邑
泉州三邑,指福建省泉州府的晋江县(含县治桐城即今鲤城区,以及泉安乡即今晋江市安海镇)、南安(又称武荣,治今南安县丰州镇)、惠安(又称螺阳)三县。一般台湾所称之三邑,即指晋南惠三邑。在台湾清治时期自中国大陆迁台的汉族闽南移民,以泉州府居民占大多数,其中以三邑最多;1926年台湾总督府官房调查课调查全台汉人族群,并于两年后出版《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调查结果台湾当时有18.2%的人口来自三邑,占泉州裔的40.75%,台南最多三邑人口,彰化其次;该调查也显示出各地三邑人在漳泉两府移民后裔当中的比例:全台平均为22.88%,新竹高于5成,屏东高于4成,彰化、云林高于3成,台南约3成,而台北、苗栗、台中、嘉义、高雄仅高于2成,基隆约1成,在同安裔极多的澎湖与漳州裔极多的宜兰、桃园、南投皆不足1成,新北在大量同安裔、安溪裔、漳州裔的影响下也不足1成。姓氏方面,有陈、蔡、吴、黄、王、林、许、张、李、郑、洪、谢、曾、庄、杨、苏、柯、颜、施、周、郭、吕、萧、姚、刘、赵、叶、卢、孙、朱、徐、傅、高、何、翁、赖、邱、戴、卓、梁、蓝、连、马、沈、辜、江、留、粘、褚、巫、侯、纪、石、廖、詹、阮、丁、伍、尤、雷、童、康、柳、彭、胡、方、韦、宋、余、曹、凃、范、鄞、蒋、穆、佘、倪、袁、龚、程、薛、金、田、罗、唐、车、董、万、杜、世、汤、白、潘、钱、钟、章、花、阙、邵、任、骆、辛、出、欧阳等104姓三邑人渡台开发,晋江最多、南安次之、惠安最少。在台北,三邑移民以艋舺龙山寺为中心,颇得商业利益。也为了利益,参与、引发了许多历史重要事件,如驱逐势力范围内的泉州同安人之顶下郊拼等。艋舺青山王庙则是艋舺的“庄头大庙”,每年举办“艋舺大拜拜”。台南的三邑移民则不似台湾中北部等地三邑人和漳州人发生冲突,台南府城内除了大量晋江裔,也存在着众多漳州裔家族,尤以漳州府龙溪县移民最多。府城外的三邑人定居点周围也经常杂有非三邑人,混合程度较台湾中北部来得高。此外,台南也拥有最多姓氏的三邑裔,陈、蔡、吴、黄、王、林、许、张、李、郑、洪、谢、曾、庄、杨、苏、柯、颜、施、周、郭、吕、萧、刘、赵、叶、卢、孙、朱、徐、傅、高、何、翁、赖、邱、戴、梁、连、江、褚、侯、纪、石、詹、阮、伍、尤、雷、韦、曹、凃、范、蒋、佘、倪、袁、龚、程、金、罗、车、董、万、汤、欧阳,达66姓,略多于彰化。通常来说,泉州三邑的建筑、宗教,以及居家生活习惯影响台湾甚钜,比方庙宇建筑、台湾丧葬习俗、台湾闽南语腔调等。除了艋舺龙山寺,台湾各地的龙山寺如淡水龙山寺、林口龙山寺(今林口竹林寺)、大溪龙山寺、鹿港龙山寺、台南龙山寺、凤山龙山寺等,都是三邑人的信仰中心。除了晋南惠三邑之外,现今泉州山区又有安永德三邑:即安溪、永春、德化之合称。

相关

  • 清教徒革命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发生在英国议会派(“圆颅党”)与保皇派(“骑士党(英语:Cavalier)”)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辉格派历史学家称之为清教
  • 自尊自我肯定(英语:Self-esteem)的定义为:“自我能力和自我喜爱程度”,即自尊。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他人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
  • 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封建”即“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
  • 第四产业第四产业(英语:Quaternary sector of the economy),是概念性产品的相关行业。由于概念性产品的生产过程很难釐定,因此相关行业有时会被归类成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外
  • 弗兰西斯科·普列马提乔弗兰西斯科·普列马提乔,1504年4月30号~1570年,意大利画家、雕刻家、室内装饰家。他出生于博洛尼亚,1532年应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前往法国,为法国王室服务。
  • 环境可持续指数环境可持续指数(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I)是一项整合性指标系统,追踪21项环境永续的元素,包括自然资源、过去与现在的污染程度、环境管理努力、对国际公共事务的
  • 感觉器官感官(sense)是泛指能接受外界刺激的特化器官与分布在部分身体上的感官神经(Sensory nerve),其运作依全有全无律,是生物体得到外界资讯的通道。就人类而言其包括眼睛的视觉、耳朵的
  • 凤山丘陵凤山为台湾高雄市一座丘陵,标高141米,位于小港区、林园区、大寮区接壤地带,取自山形似如飞凤展翅。古凤山县境中有一座山名叫“凤山”,县治取名于此。此山外形如同飞凤展翅,故有
  • 制革制革,即制造皮革,是指将动物的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皮革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鞣制、半硝这三个步骤。该过程会将动物皮中含有的蛋白质结构永久性转变,使其更加耐用、不易降解,有的
  • 盖亚理论盖亚假说(英语: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假说。“地球整个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构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说的盖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