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玛家
✍ dations ◷ 2025-04-03 14:19:24 #玛家
坐标:22°42′31″N 120°38′58″E / 22.7086763°N 120.6494041°E / 22.7086763; 120.6494041玛家乡(排湾语:Makazayazaya)位于台湾屏东县东北方,北临三地门乡,东侧和北侧连雾台乡,西邻内埔乡,西南连万峦乡,南接泰武乡,为台湾本岛面积最小且唯一未满100平方公里的山地原住民乡,亦为全国面积次小的山地原住民行政区。本乡另有一飞地-三和村,夹在长治乡、内埔乡与盐埔乡之间。本乡地处中央山脉南段,大武山北侧,地势险阻,起伏甚大,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乡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排湾族为主。玛家乡为排湾族玛卡札亚札亚社(Makazayazaya)、马须利德、娃卡巴、卡扎给兰、排湾(Payuan)的居住地,玛卡札亚札亚在排湾族语中是指“倾斜的山坡地”,意指其部落是居住在溪流坡地上,玛家在史前时期到日治时期前,一直由Vavulengan大头目家族分别担任最高领袖,目前Vavulengan当家长嗣为徐春美(Eleng Vavulengan),目前此家族已记载到十六代,而排湾地区则由排湾道旮督(Tjaugadu)家族担任领导。日治时期将部分居民迁居,设置警察驻在所治理一切事务,在1920年的地方改制中划入高雄州潮州郡。战后初期将上述五村名字改为玛家、北叶、凉山、佳义、筏湾(后又正名为排湾),因文献及口传历史都认为大武山(Kavulugan)排湾(Payuan)部落是台湾原住民排湾族的发祥地,于是经台湾省政府在1986年4月2日将音译错误的筏湾村正名排湾村,原定的乡名为“玛佳沙”,后于1946年改为玛家乡,划归高雄县管辖,1950年改隶屏东县至今。分为北叶村(Masilid)、凉山村(Wakaba)、佳义村(Kazangiljan)、玛家村(Makazayazaya)、排湾村(Paiywan),还有位于平地的飞地:三和村(lziuci laulauzang),共六村,乡行政中心位于北叶村。
相关
- 铁3d6 4s22, 8, 14, 2蒸气压第一:762.5 kJ·mol−1 第二:1561.9 kJ·mol−1 第三:2957 kJ·mol−1 (主条目:铁的同位素铁(Iron)是一个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Fe (源自拉丁语 ferrum),原
- 抗菌剂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
- 乔托·迪·邦多纳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7年-1337年1月8日),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
- 盘尾丝虫病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
- 死语言绝迹语言(英语:Extinct language),又称灭绝语言、灭亡语言、死语,指一种已经不再有人以之作为母语的语言。根据估计,每两星期就有一种人类的语言灭亡,变成绝迹语言。但在一些特殊情
- 主显节主显节(希腊语:επιφάνεια;英语:Epiphany,有出现或显示之意),正教称为神显日和洗礼节,新教称为显现日,是一个基督教的重要庆日。西方基督教在此日纪念及庆祝主耶稣基督在降生
- 阴茎雕塑right|200px|thumb|2005年旧金山游行中的一个菲勒斯装扮菲勒斯(希腊语:Φαλλός,直译:阴茎;拉丁语:Phallus)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词语,指勃起的男性生殖器的图腾,亦是父权的隐喻和
- 赫尔曼·马克赫尔曼·弗朗西斯·马克(英语:Herman Francis Mark,1895年5月3日-1992年4月6日),奥地利裔美国化学家,致力于高分子化学的发展。马克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纤维分子结构,并由此提供了高分
- 键角分子结构,或称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分子几何构型,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极性
- 洪国藩洪国藩(1939年12月24日-),浙江宁波人,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79年-1983年间,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