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72轻型反装甲武器
✍ dations ◷ 2025-04-05 00:50:01 #M72轻型反装甲武器
塔利工业(Talley Industries)M72 LAW(轻型反坦克武器Light Anti-Tank Weapon、或称轻型反装甲武器Light Anti-Armor Weapon),简称LAW或LAWS(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是一种是美国黑森东方公司于1958年开始研制的66毫米抛弃式火箭筒,当时设计者为Paul V. Choate、Charles B. Weeks以及Frank A. Spinale et al,实际负责生产的是挪威的Nammo Raufoss AS公司。该武器于1958年开始研发,在1963年初被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采用,并取代M31反坦克枪榴弹和M20A1超级巴祖卡,成为主要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在1980年代早期,美国军方原本有意以FGR-17 Viper取代M72,但这个计划因最后陆军决议而取消。同时期与M72反装甲火箭结构近似的武器有瑞典制造的Pskott m/68(Miniman),与法国所生产的SARPAC。二战期间,新坦克战术的运用使得一般的步兵更难以抗衡,于是产生了反坦克枪,复又因坦克厚度不断增加,于是需要更强力的武器,美国在二战大量使用巴祖卡火箭筒,并继续于韩战中使用。但巴祖卡火箭筒有其缺点:巨大、笨重且容易损坏。不但如此,它也需要两位经过训练,且十分细心的士兵进行有效的操作。与此同时,德国于二战中所发展类似于巴祖卡火箭筒的铁拳系列反装甲武器则没有这些缺点。这些仅可单次射击的铁拳反坦克火箭不但生产价格较为便宜,更不需要对操作的士兵进行特别的训练,因此铁拳反坦克火箭可常规性的配发于德国民兵部队(Volkssturm)使用。M72则同时承袭了巴祖卡火箭筒与铁拳火箭的优点,以发展一种轻巧、便宜并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状况下的单次使用迷你型巴祖卡火箭筒做为设计原则。M72反装甲武器由一个两截式的筒状发射管,及装置于其中的一枚火箭所组成。当系统尚未展开的时候,其外壳即为其水密组件,保护其中易受潮的火箭。板机、握把跟前后觇孔、后筒盖也均安装于外套管之上。内套管的部分则包括了撞针组件。展开时,内套管沿外套管上缘,板机组件处的沟槽向后伸张,并与外套管上的板机相互锁定。一旦发射管进入备便状态后,就算将内套管收回原本之位置,M72也无法继续维持其原本的水密状态。M72于备便状态下发射时,位于内管后方的撞针组件即触动点火器,引燃弹头后方推进火箭。推进火箭在离开发射管前即燃烧完毕,并在管内产生高热(1,400F/760C)空气。在推进弹头离开发射器的时候,其火箭推进器并不会产生明显之后座力。当火箭弹离开发射管之后,火箭后方的六个尾翼即同时张开,用以稳定火箭弹之飞行轨迹。早期的火箭弹战斗部系由M31反坦克枪榴弹发展而来,采用一种简单,但却极端可靠且安全的压电作用保险系统。此保险系统的作用原理为透过撞击目标使其前方所放置的矿物结晶产生即短暂的电流,用以启动弹头。一旦弹头启动之后,位于弹头底部的推进药即被引燃,并引爆主要装药。主装药所产生的强大推进力强迫弹头内的铜质衬垫形成定向性的物质喷流。此喷流的强度取决于弹头之大小,并可穿透相当厚度之装甲。同时,一组位于底火处的机械保险亦确保弹头在离开发射管维持于接地状态,无法启动。一旦弹头进入加速状态,此保险即不再维持接地,并正式启动位于弹头前方的撞击引信,等待爆炸。M72使用预装式火箭弹,M72A2靠着单一设计改良了发射器。一般最常见的M72A2为发射筒内预装发火器与一枚66毫米HEAT弹头火箭的配置。根据1977年时的官方资料,标准的M72A2反装甲弹头具有贯穿20公分车辆装甲,60公分强化混凝土,或是1.8米厚土壤的能力。除了作战用版本之外,M72亦有专门用于训练用的版本,称为M190。此型号不但可重新装填使用,并使用35毫米M73训练用火箭弹。另外这种训练用缩尺弹亦有曳光弹种的存在。芬兰陆军亦有一型训练用发射器使用7.62毫米曳光弹的。除了M72所使用的66毫米口径弹头外,美国陆军也测试过其他相同口径,自M54火箭改良而成的火箭系统。M74 TPA (Thickened Pyrophoric Agent)弹头内填装极为易燃的纵火剂,曾经被使用于M202A1闪焰四管发射器之上。XM96 RCR则是装置有催泪瓦斯弹头,配合XM191型发射器做为镇暴使用。美军在战斗中一旦发射完M72,就必须将发射器销毁,以免为敌方所使用。由于它的单一发射特性,在加拿大与美国陆军之中,M72就如同小口径弹药一般,是一种配发后不需检查与保养,可长期储存的武器。尽管更具威力的AT4火箭发射器逐渐取代日益老旧的M72,但它却在2006年伊拉克的前进(Ongoing)行动中找到新的领域,低消耗和重量轻的特点,加上当地城镇和山区缺乏现代化重装目标,使M72成为理想的城市战利器,在任务执行时,士兵一次只能携带一支AT4,但M72的话却能携带两支。M72轻型反装甲武器在越战后开始服役于澳洲。现在澳洲防卫军使用M72A6作为反建筑及二线反装甲武器。该武器被一般部队用于辅助较重的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和FGM-148标枪导弹,也经常被火力支援部队或反装甲部队使用。英国陆军使用挪威制M72并命名为“66mm L1A1高爆反坦克火箭”,并用以取代LAW 80。其M72重新投产(年份不详),并配备于紧急作战需求计划(Urgent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program),M72A9衍生型被设计为轻型反设施导弹(LASM)。.芬兰陆军使用66 KES 75(M72A2已经除役)和66 KES 88(M72A5),取代55 S 55无后座力炮。自获得M72反装甲武器之后,民国五十七年由联勤四四兵工厂应中华民国陆军要求仿造,于民国六十六年完成交由陆军测试验收通过,后续大量配发其自行仿造的国造一式六六毫米战防火箭(多半俗称六六火箭弹)做为主要的单兵反装甲武器。虽然66火箭弹对于目前主力装甲车的杀伤力已明显不足,但此型反装甲火箭仍大量配发于部队之中。本型反装甲火箭预计由其自行开发的红隼反装甲火箭取代。土耳其陆军使用由本土的机械和化学工业集团公司(Makina ve Kimya Endustrisi Kurumu)研发之HAR-66兼具M72A2、A3之性能。土耳其另外为HAR-66研发的反人员衍生型,称为黄蜂(Eşek Arısı)。已展开的M72火箭发射器常可见于美国的军事剩余物资与枪械展之上,并成为军事收藏者的收藏品。M72被仿制应用在生存游戏上,并有可替换之金属或塑胶发射器,所有大多数的组件及弹药都是由Deepfire制造贩售的。
相关
- dTTP胸苷三磷酸(Thymidine triphosphate;TTP)是一种核苷三磷酸,也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
- 陈国强陈国强(1963年9月-),湖南攸县人,医学病理生理学家,从事肿瘤特别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命运决定和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的科研工作。1985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今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
- 南部科学园区管理局科技部南部科学园区管理局(简称南科管理局),原名科技部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是设于台南市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台南基地的南科专责行政机关,隶属于科技部,2003年成立。
- 清晰法案清晰法案(为成法律前即众所周知的C-20草案)(英语:The Clarity Act)是由加拿大国会立法通过,条文定义了加拿大政府在一个省进行可能脱离联邦的投票时加入协商讨论。这规定为了进行
-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以下为一列
- L-木酮糖还原酶L-木酮糖还原酶(英语:L-xylulose reductase,EC 1.1.1.10)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良性L-木酮糖还原酶缺乏可
- 宫鸿历宫鸿历(1656年-?),字友鹿,别字恕堂,江南泰州(今江苏)人,祖籍直隶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少以诗闻名。廪贡生,四十岁以后游京师,在萧寺中读书。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 类人型机器人类人型机器人(Humanoid robot),是机器人(Robot)的一种,具有类似于人类外型的特征,例如有头部、躯干跟手脚,但不一定有头发、五官、牙齿、人造皮肤之类的细微特征。另一种完整呈现人
- 詹姆士·堤尔詹姆斯·埃德加·蒂尔(英语:James Edgar Till,1931年8月25日-),加拿大生物物理学家、干细胞和癌症研究人员、多伦多大学前教授。出生在萨斯喀彻温省明斯特),蒂尔率先研究了各种哺乳
- 苏福克县萨福克县(Suffolk County, New York)是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县,位于长岛东部,北向长岛海湾,南面大西洋,西接拿骚縣 ,是纽约州与纽约大都会区最东边的县。面积6,146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