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公(闽东语:Nā-gŭng),或作拿王爷、协佑尊王,是福建民间信仰中的一位神祇,名叫卜福,字子偃,其信众主要分布在闽江中下游,以福州为盛,闽南一带同样也有信奉者,另外在琉球群岛也有拿公信仰。他被传为宋朝末年闽北邵武县拿口镇人,故称“拿公”,为救当地民众于瘟疫而牺牲并成神,明初又再度显灵拯救福州城。他被认为是仁义之士,能保佑民生和行船平安、也是福州的水神和井神,其配偶神拿婆亦具相同职能。清代小说《闽都别记》中叙述了拿公的许多事迹。
清代林枫的《福州考古略》中记载拿公姓卜,是邵武拿口行船的商人,一天在船中听见神语告知某日某地将有人投毒到水中,于是就按其指示果然发现有人将毒物投入水中,拿公就下水将毒物全部吞下以救当地百姓,随即毒发而死,面色靛青,成为了土神,后来则保佑海船免于触礁。
根据清代小说《闽都别记》的叙述,拿公姓卜名福,邵武拿口人,宋朝末年人氏,当时恶鬼想往当地的200口井中投毒丸传播瘟疫,被拿公发现,拿公为救当地百姓,随即抢下毒丸全部吞下,并毒发死亡,其妻赶来抱尸痛哭,也被毒气熏死。当地居民就建庙祭祀卜氏夫妇,并因拿口的地名而称其为“拿公”、“拿婆”。
明朝初年,朱元璋部将汤和由海路攻打福州,在五虎门受阻不克,就张榜求攻城之计,并在榜文中扬言攻破福州后要屠杀全城所有人口,原文为“俟破城,不留一人。”,这时拿公显灵,携拿婆驾小舟到五虎门外向汤和献攻城计策,条件是改动榜文中的一个字,汤和欣然同意,拿公就率汤和舰队绕开守军舰船,从另一条水路抵达福州城下,出其不意拿下福州。此时汤和兑现承诺让拿公改字,拿公就将“不留一人”改为“不杀一人”,遂拯救福州全城百姓。
此外,在小说中当船只遇险时,拿公也会显灵护船。此外,也有说法称拿公的姓名是卜偃。
拿公既是福州的井神、水神,能保佑人民免于瘟疫,是防瘟之神。又是保佑船只航行的海神。他被封为“护国天下兵马司协佑尊王”。拿公庙主要分布在闽江流域,在闽江下游的福州较为盛行,闽南一带同样亦有信奉,此外在琉球群岛也有拿公庙存在。比如福州大庙路就有一座拿公庙。每年拿公诞时,都会在拿公庙举行庆典。清代出海的福建船员很多都祭拜拿公,当时往来福建和琉球之间的船只常把拿公和妈祖像供奉在船内以保佑平安。根据清代齐鲲、费锡章所著的《续琉球国志略》记载,每当册封船队出使琉球时,都要将妈祖和拿公的神像奉安头号封舟,陈尚书的神像奉安二号封舟;凡在途中遇上风暴,册封使便会亲自焚香向妈祖和拿公神像祈求平安。
在福州与琉球王国的频繁交流以及前往琉球的福建移民影响下,拿公信仰也被带到了琉球,琉球的“如公社”就是一座拿公庙。拿公庙也是福州疍民的重要信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