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栖类动物
✍ dations ◷ 2025-04-25 14:00:00 #两栖类动物
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是两栖纲生物的通称,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壳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蚓螈的四肢已退化)。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冷血动物也就是变温动物)。常见两栖动物包括青蛙、蟾蜍、大鲵等。两栖动物是最早进入陆的有肺的生物。在三亿九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开始,某些具有肺样结构的古代肉鳍鱼类曾尝试登陆。到了石炭纪它们爬上陆地。从此它们是往后七千五百万年陆地上最繁荣的脊椎动物。最早发现的两栖类化石是鱼石螈(Ichthyostega),它所代表的古两栖动物与古代肉鳍鱼类的头骨结构、肢骨方面有惊人的类似,但其已具备了与头骨失去联系的肩带,五趾型的四肢等两栖类特征,但这些古两栖类动物大约于1.2亿年前灭绝。现存的两栖类动物都是三叠纪以后才出现的。现在的两栖动物大到五尺多(一米半左右),也有小到一厘米以下的。它们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和海岛上的种类稀少,北极圈内亦有被发现的种类,但迄今为止,南极尚未发现有两栖动物的踪迹。传统上,除羊膜动物(包括合弓纲(及其后裔哺乳纲)、蜥形纲(及其后裔鸟纲))外的所有四足动物都称作“两栖动物”,因此,从这个定义上来看,两栖动物是合弓纲(及其后裔哺乳纲)、蜥形纲(及其后裔鸟纲)的祖先,但这样的并系群定义如今已不再被使用,现今的两栖纲Amphibia被限定为四足总纲Tetrapoda下的蛙形类Batrachomorpha下的一个纲,而羊膜动物Amniota则是四足总纲Tetrapoda下的爬行形类 Reptiliomorpha下的一个演化支,因此二者没有演化关系。但这一定义会使得部分早期四足总纲动物既不是羊膜动物也不是两栖动物。(注:“†”代表已灭绝)史前类群壳椎亚纲(Lepospondyli)也曾被归类于此,但实际上这一演化支更接近羊膜动物,属于爬行形类。心脏:两心房,一心室大部分两生动物都能透过弹出口腔内可伸展的舌头去捕捉猎物,其带有黏性的舌尖能很好的黏着猎物并将其带回口中,而无须动用颚骨半分。一些物种会以惯性去协助它们吞咽,它们会反复将头部快速伸前以制造推力,从而令惯性将猎物吞进食道中。由于大部分的两栖动物都不会咀嚼猎物,而是整支的吞进食道中,因此它们多有一个特别大的胃部,呕吐的时候则会直接将胃吐出。不长的食道内部有纤毛协助将食物推往胃中,口腔内及咽喉中的腺体亦会分泌黏液去平滑食道。胃部则会透过分泌几丁质酶(Chitinase)去消化节肢动物的几丁质外壳。两栖动物繁殖时候需要水,因为它们的卵要生在水里。刚从卵里出来的幼体形态似鱼(如蝌蚪)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然后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一般来说,它们最后会离开水,但是并非所有两栖动物都是这样。它们成长过程中最明显的是长出四条腿来在陆地上行走,另外还有:两栖动物都是食肉的,一般以蠕虫、蜘蛛和昆虫为食。较大一点的两栖动物还以小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甚至螃蟹为食物。两栖动物拥有柔软的身体及薄的皮肤,既没有爪,也没有防御性的硬甲或刺状物,令它们有没有防卫机制的错觉。但事实上它们却演化出不同的防卫机制去保护自己。蝾螈及青蛙的第一道防线为它们所制造的粘液分泌。这令它们的皮肤湿润并且难于捕捉。这些分泌物除了黏稠外,亦有难吃的味道,甚至带有毒性。有观察纪录发现蛇在吞食非洲爪蟾时被逼张大嘴巴,从而让青蛙有逃走的机会。有关蚓螈在这方面的所知甚少,但已知扁尾盲游蚓螈(英语:Typhlonectes compressicauda)(Typhlonectes compressicauda)在巴西进行的一项实验中此种的毒素能杀死猎食它的鱼类。部分的蝾螈的皮肤是有毒的。在北美洲生活的粗皮渍螈(Taricha granulosa)及其同属物种均能制造出强力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这种为已知非蛋白质最毒的物质。在测试中,鱼类、青蛙、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均对其无招架之力。唯一已知的猎食者为束带蛇(英语:Thamnophis sirtalis)(Thamnophis sirtalis)。当在与粗皮渍螈共同生活的地方出现的束带蛇族落是少数能抵受这种毒性的生物。它们因基因突变去改变它们的免疫系统而适应了这种毒性,使它们能以粗皮渍螈为食而不受到任何伤害。这种关系构成它们之间的共同演化。当束带蛇演化出更好的防御能力后,粗皮渍螈也会加强它们的毒素去抵抗。诸如此类猎物与捕食者间不断精进毒素与抗毒能力的的共演化现象被视为“军备竞赛”,使双方不断演化出更毒之毒素及更强之解毒能力。这种互相施加演化压力而改变彼此演化方向的现象固然为共演化的范例。部分青蛙与蟾蜍也是有毒的,而它们的藏毒腺体多在颈的两侧及背部的疣上。这些区域都是显而易见,以向攻击者表示警号。此外这些分泌物亦会带来特别的气味或引起不同的物理及神经方面的症状。在极少量已被研究的两栖动物中,已分离了超过200种不同的有毒物质。有毒物种多以鲜艳的颜色去警告捕猎者。这些颜色多为红色或黄色配以黑色,例如火蝾螈就是明显的例子。一旦猎食者曾尝过一口这些物种,它们就会牢牢记着这些颜色的物种并不可口。一些物种的警告色长在腹部上,如铃蟾属的物种。因此它们在遇到攻击时反而会将腹部朝上,并分泌毒液以赶退敌人。并有一些物种本身没有毒性,如红背异箭毒蛙,就会模拟在其地域中有毒的物种的肤色以吓退猎食者。不少两生动物都是夜行性并于日间隐藏起来,以避开日间捕食的物种。其他两栖动物则善用不同的伪装避免被发现。这些物种多有斑驳的棕色、灰色或橄榄色等以混和于背景中。一些蝾螈在面对猎食者会有独特的反捕行为(英语:Antipredator adaptation)。一项以北短尾鼩鼱(英语:Blarina brevicauda)(Blarina brevicauda)及不同的蝾螈所作的测试中,发现不少蝾螈会在面对猎食者时会不断翻腾身体,并会高举或拍打尾巴,使猎食者在猎食时无可避免地接触到它们皮肤上制毒的腺体。另一为人所知的防卫机制为自割尾巴以便逃脱。有研究指尾巴有独特的结构以便它们在危难时被移离身体。一般而言被自割的尾巴都能够再生,但所需的能量不菲。
一些青蛙及蟾蜍则透过吸入大量空气令身体膨胀,使它们的外观变得巨大及凶猛起来,一些锄足蟾甚至会发出叫声并主动跳向攻击者。大鲵、角花蟾亚科(英语:Ceratophryinae)(Ceratophryinae)物种及箱头蛙属(英语:Pyxicephalus)(Pyxicephalus)的物种都有尖锐的牙齿,并能在防制性的咬击中令对手流血受伤。分布于美国的黑腹脊口螈(英语:Desmognathus quadramaculatus)(Desmognathus quadramaculatus)就能够对攻击它们的束带蛇造成它们身体两至三倍大小的伤口,并且常能在挣扎中离开险境。
相关
- 鼠型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病原体为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于家鼠之间,印度鼠蚤为由鼠类传给人的主要媒介。跳蚤吸血后获得病原体,其在中
- 工业社会学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晕厥昏厥(英语:Syncope)-为快速发生、暂时性的、可自发性回复的意识及肌肉张力丧失之状态。昏厥起因为血液供应大脑的灌流不足,且通常由低血压引起。某些原因引起的昏厥在失去意识前
- 贝卢斯科尼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意大利语:Silvio Berlusconi;1936年9月29日-),意大利政治人物、企业家,数度出任意大利总理,同时也是前AC米兰班主、传媒大亨、歌手、富翁。1994年投入意大利政
- 里德学院里德学院(英语:Reed College)是一所坐落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西南的一所私立文理学院。建立于1908年的里德学院,拥有都铎-哥特式的建筑,以及一个坐落在校园中心的森林峡谷自然
- HaskellHaskell(发音为/ˈhæskəl/)是一种标准化的,通用的纯函数编程语言,有非限定性语义和强静态类型。它的命名源自美国逻辑学家哈斯凯尔·加里,他在数理逻辑方面上的工作使得函数式
- 郑哲敏郑哲敏(1924年10月2日-),宁波鄞县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主要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3年),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1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英语: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又译为《赫克历险记》、《哈克历险记》、《顽童流浪记》,是一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儿童文学作品,为美国文学
- 侯逸凡侯逸凡(1994年2月27日-),中国江苏省兴化市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三次获得女子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是有史以来获得特级大师最年轻的女性选手,最年轻的女子世界冠军。截至2018年3月
- ǁ̬浊边搭嘴音(Voiced lateral click)是一种辅音,主要出现于南非的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ǁ̬⟩或⟨ᶢǁ⟩,亦有部分语言学家偏好使用已废弃的音标⟨ʖ̬⟩或⟨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