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

✍ dations ◷ 2025-09-06 07:40:09 #马镫
镫是一个平底的环形物,用皮带固定,悬挂于骑乘动物(主要是马,也包括骡等马科动物)上鞍的两边,供骑者放置双脚,也可以辅助骑者上下。有了镫,骑者更容易在鞍上坐稳,也更容易控制马匹,从而能够解放双手,在马上做出各种动作,这使骑乘动物在交通、通信和军事上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马镫被认为创造和传播现代文明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有人认为可以与车轮和印刷术相提并论。马镫的使用还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导致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诞生。目前世界存世最早的马镫实物,是1965年出土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石椁墓中的双马镫,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双马镫实物,比欧洲出土的早300年以上。冯素弗是十六国时期北燕鲜卑化的汉人贵族,死于公元415年。也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镫是由中亚的游牧民族萨尔马提亚人于公元前1世纪发明,并很快传给其他中亚民族。此外,还有趾镫、单镫等类似马镫的物品,是否马镫的前身,也有争议。马镫的起源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认为马镫的原始形式脚扣(环形物,可以塞入大脚趾)可能在公元前2世纪末的印度就已经出现,适合较热气候下光脚的骑者,但脚扣是否马镫的前身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印度中央邦Junapani遗址出土的一对巨大的弯曲铁条被认为是马镫,但存在争议。2004年11月,西安南郊出土了西汉大型宫廷壁画,经过文物学者辨别,画中人物已经使用了马镫。1993年在吉林市郊故夫余国境内的帽儿山墓地进行深入性发掘中在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西汉初年的单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中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现藏于原山西博物馆。1966年在南京象山发现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群,因文革考古人员被批斗;1970年在周恩来支持下进行发掘在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东晋永昌元年(322)装双镫的陶马,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最早的双马镫。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墓中出土了一副双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这是最早的涂有颜色的双马镫。

相关

  • 软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英语:Alternative splicing;又称“可变剪接”)是基因表达的方式,在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细胞是非常普遍的。真核细胞的基因序列中,包含了内含子(intron)与外显子(exon),两者交
  • 查莫洛语查莫罗语(Chamorro 或 Chamoru),又称查莫洛语,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上查莫罗人使用的语言,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查莫罗语在关岛是官方
  • 联邦卫生部俄罗斯联邦卫生部(俄语: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俄罗斯联邦政府组成部门之一,负责俄罗斯国内卫生
  • CD61n/an/an/an/an/an/an/an/an/an/a整联蛋白β-3(Integrin β3)或 CD6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1)是一种蛋白质 ,在人类基因组中由 ITGB3 基因编码。 CD61 是一种在血小板上表
  • 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英语:Papilledema)是最常见的视盘水肿,专指颅内高压所致的视盘水肿,绝大多数呈双侧性,但程度不一定相等,幕上肿瘤的肿瘤侧多较显著。青光眼及高度近视可影响视乳头水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瘤(Endometrioma),又称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为发生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瘤可借由手术治疗,或是持续追踪。药
  • 476年《左传.哀公十九年》记载,冬,周敬王去世。
  • 外周循环肿瘤细胞外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简称CTC),指由原发肿瘤或继发肿瘤自发进入或诊断操作带入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具有高活力和转移潜能的CTC可以在循环系统中存活,并在合适
  • 霍尔蒂霍尔蒂·米克洛什(匈牙利语: Horthy Miklós,德语:Nikolaus von Horthy und Nagybánya,1868年6月18日-1957年2月9日),匈牙利的军人与政治人物。1920-1944年为摄政,掌握军政实权。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