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

✍ dations ◷ 2024-09-20 06:10:43 #马镫
镫是一个平底的环形物,用皮带固定,悬挂于骑乘动物(主要是马,也包括骡等马科动物)上鞍的两边,供骑者放置双脚,也可以辅助骑者上下。有了镫,骑者更容易在鞍上坐稳,也更容易控制马匹,从而能够解放双手,在马上做出各种动作,这使骑乘动物在交通、通信和军事上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马镫被认为创造和传播现代文明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有人认为可以与车轮和印刷术相提并论。马镫的使用还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导致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诞生。目前世界存世最早的马镫实物,是1965年出土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石椁墓中的双马镫,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双马镫实物,比欧洲出土的早300年以上。冯素弗是十六国时期北燕鲜卑化的汉人贵族,死于公元415年。也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镫是由中亚的游牧民族萨尔马提亚人于公元前1世纪发明,并很快传给其他中亚民族。此外,还有趾镫、单镫等类似马镫的物品,是否马镫的前身,也有争议。马镫的起源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认为马镫的原始形式脚扣(环形物,可以塞入大脚趾)可能在公元前2世纪末的印度就已经出现,适合较热气候下光脚的骑者,但脚扣是否马镫的前身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印度中央邦Junapani遗址出土的一对巨大的弯曲铁条被认为是马镫,但存在争议。2004年11月,西安南郊出土了西汉大型宫廷壁画,经过文物学者辨别,画中人物已经使用了马镫。1993年在吉林市郊故夫余国境内的帽儿山墓地进行深入性发掘中在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西汉初年的单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中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现藏于原山西博物馆。1966年在南京象山发现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群,因文革考古人员被批斗;1970年在周恩来支持下进行发掘在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东晋永昌元年(322)装双镫的陶马,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最早的双马镫。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墓中出土了一副双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这是最早的涂有颜色的双马镫。

相关

  • RNA聚合酶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RNApol、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EC2.7.7.6)或称核糖核酸聚合酶,是一种负责从DNA或RNA模板制造RNA的酶。RNA聚合酶是通过称为转录的过程
  • 维管束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维管束多存在于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体)、叶(叶中的维管束又称为叶
  • 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英语:Anthracyclines)或蒽环类抗生素(英语: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是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caesius)的化疗药物。 它们能够治
  • 河豚毒素河鲀毒素(英文:Tetrodotoxin,缩写:TTX)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快速钠离子通道结合,令神经中的动作电位受阻截。它的名字来自鲀形
  • 伦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öntgen,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贾科莫·里佐拉蒂贾科莫·里佐拉蒂(意大利语:Giacomo Rizzolatti,1937年4月28日-),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猕猴额叶和顶叶皮质的镜像神经元,并写了许多关于该主题的科
  • 死精症弱精症(Necrospermia)也称为死精症,是指精液中有活动力的精子太少,大部分的精子都没有活动力或是死亡。弱精症可以透过精液分析来诊断,利用活力染色方式来判断精子是有活动力、无
  • 醋氨酚7.21 g/kg (0 °C) 8.21 g/kg (5 °C) 9.44 g/kg (10 °C) 10.97 g/kg (15 °C) 12.78 g/kg (20 °C) ~14 mg/mL (20 °C)对乙酰氨基酚(英语:Acetaminophen),又称
  • 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指清代前期中国的一个词创作流派。创始人是朱彝尊,朱与曹溶同为浙西词派的最早倡导者。浙西词派产生、发展主要在浙西,即今杭嘉湖一带。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
  • 甲午更张甲午更张,又称甲午改革,是1894年(甲午年)朝鲜王朝进行的一次近代化改革。1895年到1896年的乙未改革被认为是它的一部分。1894年甲午农民战争发生以后,日本出兵朝鲜,要求朝鲜改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