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必死

✍ dations ◷ 2025-02-23 16:37:11 #日本动漫术语,电子游戏术语

杀必死是一个被中文ACG界广泛使用的词语,多半是指在ACG作品原本的故事剧情以外,提供增加作品的娱乐性以吸引观众;又常被当成“福利”之同义词。

杀必死是源自对日文“サービス”(Sābisu)的音译。然而在日文中,“サービス”这个字本身是一个由英文“service”(服务)翻译而成的外来语,其意思通常是指服务、折扣及优待。日文“サービス業”一词即对应于中文“服务业”,另外亦指优惠折扣或是附带赠品之意;例如在某商店买一送一,那这个“送一”就算是サービス。即便“杀必死”一词是由“サービス”音译而来,但是在使用上,“サービス”原文中的意思比较像是一种优惠。当“杀必死”一词在中文语境中使用时,多半是表示“ファンサービス”(fan service,爱好者优待)的意思。因此,当杀必死的概念借由ACG传到以英文为主流语言的国家中,就产生了“fan service”一字,以与表示服务的“service”一字作出区别。

在电影业界或ACG世界中,一般给爱好者的优待就是除了原本应该有的内容,另外再加上其它相关的内容;这些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所谓的杀必死。以电影来说,那些属于额外多出来的胶卷,在日文里称为“サービスカット”,直接翻译为中文就是“杀必死的片段”。

在ACG界外,杀必死一词早已融入台湾闽南语与台湾客家话中(台罗拼音:sa̋-bì-sù、四县客拼:saˇ bi siiˋ),意思与“サービス”原意差不多,都是优待、优惠和打折等。

以下的杀必死所指的是普遍的概念,即关于性方面的非剧情需求,也非一般正常日文中サービス的说明。

杀必死的概念早在1970年代出现。在永井豪那一世代的漫画家出现的时候,日本漫画就开始加入性与暴力的元素。而由庵野秀明监制的复刻版《Cutie Honey》,在概念上可以称为1970年代的杀必死作品,因为女主角在变身时衣服会碎裂,女主角的裸体若隐若现的时候就满足了观众的性需求。然而当时还没有将此概念称呼为“サービス”,多是以“清凉画面”称之。

到了1980年代,由于美少女作品的兴起,加上大量意淫元素的诱导,杀必死的概念比1970年代更加普及。但是当时的漫画家只是停留在偶尔“服务”读者的程度,并不会在故事中大量使用。而且暴露的程度也不高,在当时露出胸部已经被认为是最大胆的举动。而サービス的称呼也大约在此时出现。

到了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日本的有害图书整肃运动规管整个ACG界,于是杀必死被迫收敛起来。除了少数二流漫画有一些杀必死情节之外,就只剩下以成年人为读者对象的“青年志”了。而且,杀必死的暴露程度是限于如比基尼泳衣这种少量的性感。

不过,赤松健的出现使这个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赤松健在创作《电脑情人梦》时已经大量起用杀必死情节,创造了“主角意外引致杀必死”这个新概念;但是这部作品并不算成功,因此对ACG界影响不大。不过,由于赤松健之后同样采用大量杀必死情节的作品《纯情房东俏房客》取得非凡的成功,被认为是“九十年代末期至今的三大ACG主流题材”,因此使杀必死重新受到ACG界的关注,杀必死因此被“复兴、普及、深化”。1995年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在每一集完结时的下集预告,都会由其中一位女性角色说出“下一回也是サービス、サービス!”作结;当中的サービス被人认为是隐含“满足观众的性需求”的意味,于是サービス也就渐被ACG界所用,后来在中文里产生“杀必死”一词。

直到现在,由于《纯情房东俏房客》开了成功的先例,杀必死不但见于主流漫画杂志,也从服务演变成义务:过去观众会以“有的话会很幸福,没的话就稍为失望”的心态去看杀必死,不会认为它是必须的;现在如果一部标榜为杀必死的作品,不是每一集都出现杀必死情节的话,就会受到观众的批评,因为杀必死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同时,杀必死的暴露程度愈来愈高,甚至到了被批评为“低俗”的地步。

杀必死被评论认为是告子名言“食、色,性也”的人性使然,也提到现今的杀必死如果在少年漫画及电视频道中失控,可能会导致ACG界被整肃的结局。另外也认为,一些根本无才华的漫画家可能会因为作品中包括杀必死内容,将有才华的漫画家挤出ACG界,使ACG界质素下降。

另外亦有评论指出,杀必死情节在一些似乎合理的理由下尚可接受,不过一些在OVA当中出现的情节——例如以研究为名去紧握女性的胸部——是“荒谬的”、或是“侮辱了智慧”。

相关

  • TSH2XWT, 3G04·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coupled to cyclic nucleotide second messenger · cell-cell signaling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英语:thyrotropin
  • 台北新潮乐集台北新潮乐集(英文:Taipei Neo Wave Ensemble)是台湾知名管弦乐团,于2004年在台北市成立。成员主要来自音乐相关科系之大专院校学生,因结合传统风格,演奏现代曲目,进而在台湾多项大
  • 十二金刚《十二金刚》(英语:)是一套1967年首映的美国战争片,剧情改编自E·M·奈森桑(E.M. Nathanson)的同名小说。此片由罗伯特·阿德烈治执导,李·马文、喧尼斯·鲍宁、查尔斯·布朗森、尊
  • 竹内栖凤竹内栖凤(たけうち せいほう、1864年12月20日(元治元年11月22日) - 1942年(昭和17年)8月23日)是一位日本画家。竹内栖凤是近代日本画先驱、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京都画坛代表人物,
  • 凯绥·柯勒惠支凯绥·柯勒惠支(德语:Käthe Kollwitz,1867年7月8日-1945年4月22日),原名凯绥·施密特,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柯勒惠支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现
  • 北方恋曲《北方恋曲》是2004年1月20日开始播放的日本动画,共13话。漫画版由トミイ大冢作画,在漫画杂志《月刊コミックガム》上连载。2005年5月《北方恋曲》推出单行本。
  • 玻色子星玻色子星为一假想中的天体,由玻色子构成。而普遍的星体则主要由费米子构成,除了质量数为偶数的稳定原子核为玻色子。玻色子星须由稳定且自相排斥的玻色子构成:假想中的轴子可能
  • 若热·维阿纳·达·莫塔若热·维阿纳·达·莫塔(葡萄牙语:José Vianna da Motta,1868年4月22日-1948年6月1日),葡萄牙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晚年的得意弟子,曾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
  • 安德烈·雪铁龙安德烈·雪铁龙 (André-Gustave Citroën;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人生无限公司人生无限公司(英语:),是五月天演唱会电影《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3D》的电影原声音乐专辑。由相信音乐制作发行,共收录36首歌曲,数位版本于2019年5月23日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实体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