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之波

✍ dations ◷ 2025-09-15 09:27:02 #圆舞曲,合唱曲,俄罗斯音乐作品,1900年代乐曲,河川题材作品,1903年作品

《黑龙江之波》(又称《黑龙江的波涛》,俄语:Амурские волны,直译名《阿穆尔河的波涛》),原为东西伯利亚第11步枪团军乐队指挥马克斯·阿韦列维奇·克尤斯(俄语:Кюсс, Макс Авельевич)于20世纪初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创作的一首圆舞曲,1944年经由军队作曲家弗・鲁勉采夫改编为合唱曲而得以在苏联内推广传唱,后经弗拉吉米尔・索柯洛夫再次改编后,与《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齐名,成为世界著名圆舞曲合唱经典之一。

《黑龙江之波》原是一首军乐曲,诞生于20世纪初。曲作者马克斯・阿韦列维奇・克尤斯1874年(一说1877年)出于乌克兰敖德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毕业于敖德萨音乐学校,后在第11东西伯利亚团担任军乐队长,参加过俄日战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创作了《黑龙江之波》。他后来虽然换了好多地方也换了好几个部队,但始终担任军乐队队长。1927年,他从克里姆林宫仪仗队的乐队长的任上辞职,回到家乡敖德萨,在俱乐部和学校里担任指挥。1942年,死于德国人对敖德萨犹太人居住处的大屠杀。克尤斯写过300首左右的音乐作品,唯有这一首《黑龙江之波》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该歌最初出版的是钢琴改编谱。

1944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这首几乎已被湮没的《黑龙江之波》的一份手抄乐谱落到了远东战线歌舞团团长弗・鲁勉采夫的手里。这位音乐家被这首圆舞曲的旋律所吸引,将它改编成合唱曲,并请团里的独唱演员谢拉菲姆・波波夫填了词。歌舞团演出后,歌曲开始在苏联远东地区流传开来。

1950年代,波罗的海红旗歌舞团也要演出这首合唱曲,并请该团的独唱演员康斯坦丁・瓦西里耶夫另填新词。瓦西里耶夫保留了波波夫的部分原词。

过了两年,苏联合唱指挥大师、苏联人民艺术家弗拉吉米尔・索柯洛夫(俄语:Соколов, Владислав Геннадиевич)(1908-1993)写了第3个合唱版本,带领莫斯科青年与大学生合唱团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4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了二等奖,从此,这首歌曲扬名世界。

这首歌曲有薛范和俞荻、曹永声译配的两个版本。中国大陆传唱的是索柯洛夫的合唱版本。

相关

  • 肠杆菌科肠杆菌科(学名:Enterobacteriaceae)是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的一科,为格兰氏阴性菌中的一个类群,皆为杆菌。它们普遍存在于动物体肠道、水、土壤、寄生虫等。其中,大肠杆菌是被研究
  • 韩国国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奥斯汀-伯格斯特国际机场奥斯汀-伯格斯特国际机场(英语:Austin–Bergstrom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AUS;ICAO代码:KAUS;FAA代码:AUS)是一座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国际机场与民用机场,位于奥斯
  • 天堂寨天堂寨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英山县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交界处,是大别山第二高峰,属大别山核心部,有时也视为主峰,海拔1729.13米,是江淮分水岭,有"吴楚东南第一关"之称。唐宋
  • A16公路A16公路、A16高速公路可以指:
  • 切萨皮克湾海战 德·葛拉瑟伯爵 切萨皮克湾海战,又称维吉尼亚角战役或简称海角战役,于1781年9月5日切萨皮克湾附近爆发,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一场关键的海战,由汤玛斯·葛瑞夫斯率领的英国舰队对抗
  • 奥斯卡青少年奖奥斯卡青少年奖,又被称作少年奥斯卡。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理事会裁定,颁发给十八岁以下,且“在荧幕上有杰出表现”的青少年表演者。青少年奖的奖杯,是一个大约7英寸高的缩
  • 何豪杰何豪杰(1970年11月13日-),台湾男演员。其妻子和家馨为女演员。荣获第36届连续剧男配角金钟奖。
  • 考拉兹猜想考拉兹猜想(英语:Collatz conjecture),又称为奇偶归一猜想、3n+1猜想、冰雹猜想、角谷猜想、哈塞猜想、乌拉姆猜想或叙拉古猜想,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
  • 鳌龙河鳌龙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中部,是第二松花江左岸支流。“鳌龙”(满文:ᠣᠯᠣ,转写:)满语意为“线麻”,因古时沿河两岸盛产线麻,百姓多用线麻织网捕鱼,故得名。鳌龙河发源于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