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镜头系统

✍ dations ◷ 2025-10-21 01:18:30 #虚拟镜头系统

虚拟镜头系统(英语:Virtual camera system)在三维电子游戏中是一种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镜头的方式,呈现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用于电子游戏的镜头系统旨在于最佳角度展示动作;广泛而言,这些镜头用于需要第三人称视角的三维虚拟世界。

与电影制作者不同,虚拟镜头系统设计师需要应付一个交互而无法预计的世界。设计师不可能知道玩家角色在接下来的数秒会前往哪里,故无法像电影制作者般事先规划镜头(英语:shot (filming))(shots)。为解决该问题,该系统依靠既有的规则或人工智能选择最合适的镜头。

虚拟镜头系统主要可分为三种:

电子游戏开发者通常利用约束解算工具、人工智能脚本或自主代理(英语:Autonomous agent)(autonomous agent)等技术实践这类镜头系统。

在电子游戏中,“第三人称”(third-person)指在略高于玩家角色身后一个固定距离位置上生成的一种图像透视。这种视角容许玩家从屏幕上看到更强描绘性的头像,并于动作游戏及动作冒险游戏中最为常见。采用这种透视的游戏通常使用位置音效(positional audio),该技术通过头像的所处位置以调节周遭声音的音量大小。

第三人称镜头系统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于游戏创制时已经固定镜头角度的“固定视角镜头系统”、跟随玩家角色的“追踪镜头系统”,及由玩家自由控制的“交互镜头系统”。

有了固定视角镜头,开发者可在游戏设计时设置镜头的位置、方向及视野等特性。由于镜头角度不会动态改变,在同一个视野下会常常显示同一处地方。采用固定视角镜头的游戏数有1998年的《冥界狂想曲》,以及早期的《生化危机》与《战神》游戏。

固定视角镜头的其中一个好处是容许游戏设计者使用电影语言,通过摄影技术和镜头选材营造氛围。使用这种技术的游戏作品往往于电影质量上备受赞颂。不少采用固定视角镜头的游戏均采用坦克式控制(英语:Tank controls)(tank controls),该种技术容许玩家依靠玩家角色的位置(而非镜头位置)控制角色移动,有助玩家在镜头角度转变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既有方向。


追踪镜头于身后追踪角色,玩家并不能通过旋转或移动镜头位置等任何方式控制有关镜头。由于这种镜头系统易于实践,故于《古惑狼》或《古墓丽影》等早期三维游戏中大为流行。然而,该系统有着数项问题,尤其是在当前视角不适宜的场合中(原因可能是镜头被外来对象堵塞,又或镜头展示玩家并无兴趣的内容),镜头在玩家无法控制镜头的情况下不能被移动。在部分情况下,这种视角于角色转身或面朝外靠墙站立的情况下出现困难,或令镜头抖动,甚或以尴尬形态收场。

交互镜头系统是在追踪镜头系统的一项改进。当镜头仍在追踪角色时,镜头的角度或与角色之距离等部分参数可被调节。在电子游戏机中,玩家通常通过类比摇杆操控镜头,皆因该种摇杆的准确度良好;而电脑游戏中则常以鼠标作控制。这种情况在《超级马力欧阳光》和《塞尔达传说 风之杖》等游戏中体现得到。由于全交互镜头系统往往难以通过恰当方式实践,故《GameSpot》认为《超级马力欧阳光》的操作困难在于玩家对于镜头的控制。相对而言,《塞尔达传说 风之杖》在镜头方面的实践则更为成功——《IGN》形容该镜头系统“智能得甚少需要人手修正”(so smart that it rarely needs manual correction)。

《超级马力欧64》是首批提供交互镜头系统的游戏之一。该游戏备有两种镜头系统供玩家随时切换:第一款是标准的追踪镜头系统,但部分改由人工智能驱动。系统确实会“留意”关卡的结构,从而预测特定的镜头。如在第一关中,当通往小山的道路准备向左转时,镜头亦会开始自动向左看,从而推测玩家的动作。第二款则是容许玩家依据马力欧的位置控制镜头。按动左/右按钮会令镜头围绕马力欧移动,而按动上/下按钮则会令镜头靠近或远离马力欧。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集中于镜头系统的实践方法。约束解算软件的作用在于利用一系列的视觉约束(visual constraint)生成最可能的镜头——换句话说,该软件会收到一个所需的镜像构图(如“在确保这个角色覆盖屏幕空间至少30%下展示他”),然后利用不同方法构建一个符合该要求的镜头。在找到一个适合的镜头后,该软件输出镜头的方位及旋转角度,而相关数据可供图形引擎渲染器(graphic engine renderer)生成视图(view)。

在部分镜头系统中,若果无法找到可行解决方案,一些限制可获放宽。例如,若果解决者无法在角色占用30%屏幕空间的情况下生成一个镜头,则可无视屏幕空间限制,只需确保有关角色在屏幕上可见即可;相关方法包括缩小。

部分镜头利用预定义的脚本以决定如何在常见的镜头场景(英语称之为“film idioms”)中选择当前镜头。一般而言,脚本会作为一个动作的结果而被触发——譬如,当玩家角色与其他角色开展对话时,会触发“对话”脚本,当中包含如何“拍摄”二人对话时的指示;故此,上述情景中的镜头将包含一连串过肩(英语:Over the shoulder shot)和特写等镜头。这类脚本为本(script-based)的方法可将镜头在一组预定义的镜头中切换,又或依靠约束解算工具所生成的镜头方位以解释场景布局中的可变性。这种运用脚本与利用约束解算工具以计算虚拟镜头的方法最初是由史蒂文·M·德鲁克(Steven M. Drucker)提出的,而后续的研究演示了脚本为本的系统如何能自动切换镜头,使得在实时沟通应用上展示不同头像之间对话。

比尔·汤姆林森(Bill Tomlinson)就上述问题采取了一种更原始的方法。他设计出一种系统,并将镜头视为一个有个性的自主代理(英语:autonomous agent),其心情将会影响镜头的风格与节奏。故此,镜头在愉悦的心情下会“更频密地剪掉镜头、花更多时间于近镜镜头上,并会以一种快活而俯冲的方式移动,且会将情景明亮地照亮”(cut more frequently, spend more time in close-up shots, move with a bouncy, swooping motion, and brightly illuminate the scene)。

当过往大部分于自动化虚拟镜头控制系统上的工作在于减少人手控制镜头的需要下,导演镜头(Director's Lens)方案通过计算及提出一系列建议的虚拟相机镜头,让操作者只需处理创意镜头(creative shot)的选择工作。在计算随后的建议虚拟相机镜头中,系统会分析视觉创作(visual composition)及编辑先前已录制的镜头模式,从而计算能遵守连续性惯例(continuity convention)的建议相机镜头——相关惯例计有不越过行动线、在令角色于横切处看似互望对方下为虚拟角色匹配位置,以及较喜欢操作者之前按顺序使用的镜头等。

微软于2010年发表集三维扫描(英语:3D scanning)及摄像头于一身的混合周边设备Kinect,为Xbox 360玩家提供全身侦测,及于电子游戏和其他应用程序之用户界面中的免提操控。该设备后来经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奥利弗·克雷洛斯(Oliver Kreylos)修改,通过一系列的YouTube视频展示将Kinect与基于个人电脑(PC)开发的虚拟镜头结合。由于Kinect能够于一个捕获的场景(captured scene)中,利用电脑立体视觉(英语:Computer stereo vision)和结构光侦测全深度范围,故奥利弗·克雷洛斯展示了Kinect和虚拟镜头能够以自由视角在深度范围中导航之特性(纵然镜头只能在Kinect前方展示的场景进行视频捕获),结果镜头在深度范围内无法捕获视频的地方呈现一片黑暗而空白的空间。及后,他就结合两台Kinect的视频流(video stream)之修改进行深入而详细的阐述,而相关的修改旨在进一步提升虚拟镜头取景范围内的视频捕获效果。奥利弗·克雷洛斯对于Kinect的开发工作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获提及,而该文章亦包含其他人于Kinect黑客与自制程序(英语:Homebrew (video games))社区中的作品。

虚拟镜头之开发容许导演在一个预先建构的数字环境(如房子或太空船内)中摄制动作捕捉镜头,并于实时观看数字角色的动作。《生化危机5》是首部使用该技术的电子游戏,而有关技术是为2009年电影《阿凡达》开发。利用动作捕捉控制虚拟镜头的位置与方向有助操作者通过简单移动和转动虚拟摄影机设备(virtual camera rig),即可凭直觉地移动及瞄准虚拟摄影机。虚拟摄影机设备包含一个便携式显示器(或平板设备)、运动传感器、可选的支持框架(support framework),以及常用于开始/停止录影及调校镜头特性的摇杆/控制按钮(可选)。1992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迈克尔·麦肯纳(Michael McKenna)将一个波尔赫姆斯(Polhemus)磁力运动传感器及一部3.2吋便携式液晶体电视连接至一把木尺上,示范了文献记载上首部虚拟摄影机设备。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走读项目(Walkthrough Project)制作了一系列专为控制虚拟镜头而设的实体输入设备,包括一对三轴摇杆和一个名为“UNC Eyeball”的桌球式设计道具,当中后者包含一个集成式六自由度动作追踪器和一个数字按钮。

相关

  • 约翰内斯·彼得·缪勒约翰内斯·彼得·缪勒(德语:Johannes Peter Müller,1801年7月14日-1858年4月28日),德国生理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生理学之父。其提出过脊髓反射理
  • 贾迈勒·卡舒吉贾迈勒·艾哈迈德·卡舒吉(Jamal Ahmad Khashoggi,阿拉伯语:جمال خاشقجي‎,转写:Jamāl Khāshuqjī,.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
  • 莫妮卡·贝鲁奇莫妮卡·安娜·玛丽亚·贝鲁奇(意大利语:Monica Anna Maria Bellucci,1964年9月30日-),生于意大利温布利亚区卡斯泰洛城,意大利女演员与模特。莫妮卡·贝鲁奇出生于意大利翁布里亚
  • 伊丽莎白湾伊丽莎白湾(英文:Elizabeth Bay)是一个位于纳米比亚吕德里茨南方25公里处的滨海矿业城镇。 2000年左右,由于产矿停止,而一度被视为是一座鬼城。1908年,此地附近首度发现钻石矿藏。
  • 尤金·宾汉尤金·库克·宾汉(英语:Eugene Cook Bingham,1878年12月7日-1948年11月6日),也译作宾厄姆,美国化学家。曾任拉法耶特学院化学系教授与系主任。宾汉和马尔克斯·雷纳一起开创了流变
  • 东壁楼集《东壁楼集》是延平王郑经于1664年-1674年此期间所著的古典诗集。郑经在位时,筑有潜苑(),自号潜苑主人。其中又有东壁楼()之设,因此取名为《东壁楼集》。其内容主要抒发“西方美人之
  • 宋神道宋神道(1922年11月24日-2017年12月16日),生于朝鲜的忠清南道,是一位在日韩国人女性。根据当事人的证词,她于1922年在朝鲜的忠清南道出生,12岁时父亲过世。16岁时以「在战地工作可赚
  • 贝珠衣贝珠衣(泰雅语:lukkus-kaxa),有宝贵衣裳或金衣裳等意思。在传统泰雅族部落中,贝珠衣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富有许多泰雅文化意涵的服饰。由砗磲贝制作而成的白贝珠,再横缀或纵缀装
  • 李希宗李希宗(501年-540年),字景玄,出自赵郡李氏东祖,东魏大臣。李希宗曾祖父李顺,祖父李式,父亲李宪,过继给李宪的哥哥。李希宗性宽和,仪貌雅丽,涉猎书传,有文才。起家担任太尉参军事,转直后,领
  • 延斯·伯恩森延斯·伯恩森(德语:Jens Böhrnsen,1949年-),德国政治人物。2005年至今,担任不来梅汉萨自由市参议院议长兼市长(即不来梅州州长)。1949年6月12日,延斯·伯恩森生于不来梅市。196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先后就读于基尔大学、汉堡大学。毕业后曾担任律师。1978年至1995年,担任法官;之后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