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穆萨汗

✍ dations ◷ 2025-07-21 18:48:30 #穆罕默德·穆萨汗

穆罕默德·穆萨汗 (乌尔都语:محمد موسی خان‬‎‎; 1908年10月20日 – 1991年3月12日)将军,是一名退役的巴基斯坦陆军上将,1958年至1966年担任第4任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在他退役二十年后,成为了一名政治家。他是巴基斯坦军队中第一位信奉什叶派的将军。

1908年10月20日,穆萨生于英属印度俾路支斯坦奎达的一个信奉什叶派的哈扎拉人家庭。早年作为一名少尉在皇家印度陆军中服役,后来参与二战。在北非战役和缅甸战役中表现出色。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他成为一名巴基斯坦公民,随后他转移到新成立的巴基斯坦陆军服役。他在1947-1948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期间领导一个旅对抗印度军队,并在1958年巴基斯坦政变后,晋升为上将。

穆萨在1961年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王国的巴焦尔战役中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指挥巴基斯坦军队时,在巴国内获得了知名度和公众声誉。在处理阿富汗王国的冲突时,他检阅了被俘虏的阿军士兵,并且安排他们在俾路支斯坦和卡拉奇游街示众。让阿富汗方面在国际上下不来台。

穆萨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战争后不久从巴基斯坦陆军中退役,开始了他在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涯。之后他被任命为西巴基斯坦总督,1966年-1969年在任,随后他退休。在1985年,穆萨再次从政,加入了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并被任命为俾路支省省长,并一直任职到1991年去世。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伊朗的马什哈德。

相关

  • 英国党派英国政党最早出现于1662年,当时最先出现法院派及国家派,两派迅速合并成托利党。其时英国自君主专制政体变为君主立宪制后,地主和贵族手执中央大权,托利党正是保守党的前身,但18世
  • 太保市坐标:23°26′02″N 120°15′02″E / 23.433899°N 120.250671°E / 23.433899; 120.250671 (Puzih)太保市(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
  • 加拿大广场一号大楼加拿大广场一号(英文:One Canada Square)是位于英国陶尔哈姆莱茨区伦敦自治市金丝雀码头的一座摩天大厦。从1991年到2010年,以50层楼、235米的高度,成为当时英国第一高建筑物。直
  • 埃德蒙·C·林奇埃德蒙·卡尔弗特·林奇(英语:Edmund Calvert Lynch,1885年5月19日-1938年5月12日)和他的朋友查尔斯·E·美林于1915年10月15日成立了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埃德蒙·林奇1885年
  • 佩珀尔幻象佩珀尔幻象(英语:Pepper's ghost),是一种在舞台上与某些魔术表演中产生幻觉的技术。这种技术借由使用一面平坦的玻璃与特定的光源技术,使物体可以出现或消失,或是变形成其他物体。
  • 尼娜·安德烈耶娃尼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安德烈耶娃(俄语:Н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Андреева,1938年10月12日-2020年7月24日),苏联及俄罗斯化学教师、政治人物、共产主义者。
  • 诺辛 (亚利桑那州)诺辛(英语:Nothing)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莫哈维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诺辛的座标为34°28′47″N 113°20′07″W / 34.47972°N 113.33528°W / 34.47
  • 助顺将军助顺将军,又称黄府助顺将军,闽南泉州晋江地区的王爷神,也是读书人和生意人的守护神。官方通常认定为明末清初反清复明的名臣黄道周。民间则有人认为是南宋末年抗元而牺牲的三个黄姓忠臣烈士。圣诞千秋为农历的十月初三日。一说清朝初年闽南人崇敬明遗臣黄道周之忠义,尊其为“黄府助顺将军”加以祭拜,以避免被朝廷查获。黄道周,福建省漳州府铜山人,学者、书法家、艺术家、明朝官员,南明时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被清兵所俘,不降而死。乾隆时谥忠端。国姓爷郑成功常配祀八大儒,即顾炎武、傅青主、黄宗羲、王夫之、李二曲、颜习斋、
  • 二弦 (潮乐)二弦,潮州音乐的特色乐器,潮州弦诗及潮剧音乐都用它做文畔(文爿;文场;弦律部)的领奏乐器,又称头弦、头手弦,(也有意译潮胡的),演奏琴师称为头手。琴筒以乌木(黑檀木,紫檀类的木材)制成,蒙蟒皮,张2条蚕丝弦,定纯4度。
  • 苗民起义苗民起义(苗乱),又称古州苗民起义,清史称为古州苗乱、贵州苗乱、苗民叛乱,是中国康乾盛世时期的大规模的苗族人民起义运动。从雍正时期一直到嘉庆元年,黔、湘地区的苗族人民发动的一系列反清起义。其中大起义三次,小暴动约二三十次。清朝康乾时期统治阶级对中国各族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清朝前期,史籍记载的比较著名的起义有五六十起。苗民起义爆发于苗族聚居的贵州和湖南西部。由于清朝官吏的残酷剥削,苗族人民日益贫困,不得不“将田地折算”抵债,“收获甫毕,盎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盘剥既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