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毒眼镜蛇

✍ dations ◷ 2025-09-08 08:34:49 #蛇亚目

射毒眼镜蛇指所有于自卫时能有效地透过牙齿,以短距离喷射形式释出毒液的眼镜蛇。这些毒液对于没有伤口的皮肤是没有害的,可是如果眼睛接触到这些毒液,而又未有瞬即治理的话,就可能会导致短暂失明(引发白睛浮壅或令角膜中毒肿大)。

在2004年,科学家在非洲肯尼亚发现目前世界上最巨型的射毒眼镜蛇,蛇身长达2.75米,每次能释出6.2毫升的毒液。这条射毒眼镜蛇起初被归类为“黑颈射毒眼镜蛇”,后来才被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品种阿氏射毒眼镜蛇()。

射毒眼镜蛇要运用毒液时,会在毒囊位置收紧附近肌肉,这种挤压的力量把毒液从毒囊中迫出,并流向此类毒蛇特有的空心毒牙里的开口位置。有的人认为:气流从蛇的肺部释出,令毒液变化成向前方激喷而出的解释,目前已经证实是错的。而当这类射毒眼镜蛇被迫进困境的时候,它们甚至能把毒液喷出至两米之遥。

尽管射毒行为是射毒眼镜蛇的第一自卫手段,它们仍能透过咬击向敌人或猎物传输毒液。大部分射毒眼镜蛇毒都是溶血毒,也有神经毒素在内。

一些本身并没有射毒能力的眼镜蛇及蝰蛇其实偶尔亦能射毒。另一种眼镜蛇科的品种唾蛇()并非属于眼镜蛇属(),同时亦有射毒能力。亦有纪录指,一些蝰蛇(尤指莽山烙铁头蛇)在面对威胁时,亦能喷射出毒液。

相关

  • 卡那霉素卡纳霉素(英语:Kana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用于口服和静脉注射,对多种病菌感染有效,从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中分离得到。卡那霉素能够抑制70S合成
  • 人声人声是通过人类呼吸器官振动产生的声音。关键器官为声带的此种人类行为,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并能被人类听觉器官而感知。除此,人声亦与其他声音相同,也是一种波动现象。复杂的人声
  • 大屯山大屯山位于台湾西北部的阳明山国家公园内,辖区在台北市的北投区,海拔标高是 1,092 米,为一锥状活火山,地理上属于大屯火山群的大屯山亚群,目前是台湾境内唯一的活火山,由大屯火山
  • 1944第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II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IIIe Olympiade),原定于1944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然而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办。 第二
  • 苏小卫苏小卫(1960年-),笔名思芜、秋实,中国编剧,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副主任,两次获得金鸡奖、华表奖、金鹿奖最佳编剧。小学和中学主要在北京景山学校就读。1969年小学二年级时跟着
  • 米娜·克什瓦·卡马尔米娜·克什瓦·卡马尔(普什图语/波斯语:مینا کشور کمال‎;1956年2月27日-1987年2月4日),世称米娜(Meena),是阿富汗革命政治活动家、女权主义者、妇女权利活动家和阿富汗
  • 格里高利·派克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生于美国加州,美国电影演员、社会活动家,一共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提名,1962年以《杀死一只知更鸟》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㭴村宽一㭴村宽一(1921年7月5日-1944年3月6日),日本海军战斗机驾驶员。1943年3月6日在拉塞尔群岛上空与F4F战斗机交战时阵亡。死前军衔海军飞行兵曹长,死后追授予海军少尉。击落数确定为1
  • 酷(英语:Cool)是对人事物带有的特定一类美感的形容词,通常是正面描述,其具体意义不固定,但常常是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源自社会底层的年轻男性、而且与主流不同。酷的概念发展自非
  • 欧洲犹太人大会欧洲犹太人大会,(以下简称 EJC),成立于1986年,设立于巴黎,并在布鲁塞尔、斯特拉斯堡、柏林和布达佩斯设有办事处。它是被选出的欧洲犹太人社群的欧洲唯一代表。作为世界犹太人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