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话

✍ dations ◷ 2025-11-09 18:32:54 #司前话
广东省江门市的:司前话,又称河村话(Ho-tsun dialect)。其主要分布于广东新会司前镇。另外台山市下川镇、开平市水口镇和月山镇、鹤山市址山镇的方言亦可与司前镇当地的方言相互沟通,故可视为司前话的一种。司前话与广州话一样都是9个声调,但广州话是9声6调(有3个入声),而司前话同大多数四邑话一样是9声5调(有4个入声)。在与其他粤语方言的互通度上,司前人能听懂甚至会讲四邑话及广府话,但其他四邑人和广府人却难以听懂司前话。新会会城人因多难以听懂司前话,故戏称司前人为“本地洋人”,司前话为“本地英文”。究其原因,可能是司前地区乃秦汉时期四邑初开埠时的经济中心,联通今日的四邑及广府地区,而当时当地的主要居民还是南越土著,从司前(主要是河村)出土的古代文物可得以佐证;而在古代粤地的地图上,司前亦恰好处于古代四邑地区中心。所以,司前话有可能是秦汉古越语、古代冈州方言的遗孑。虽然司前往西往东地形都以平地为主,理应容易受到周边四邑话的同化,但是其声韵调跟周边四邑方言存在较多差异,这一点亟待考证。随着近年来司前与周边地区,尤其是广佛地区经济文化交往加深,司前话受广州话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现时老一辈司前人与年轻人讲的司前话在语音、词汇上均已有轻微差异,但不影响彼此间的交流。另外,在三益乡一带,其口音则为四邑方言的会中小片会城话。资料参考自汤翠兰教授论文《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韵研究》 及《比较方言变体的启发:以司前话为例》——司前话部分词语在语流中的读音,和它作为单字时的读音不同,例如:日头 /jɯɔt̚5 thɔu45/ ,“头”字本读 /hɔu45/蜜糖 /mɯɔt̚5 thoŋ45/, “糖”字本读 /hoŋ45/一条 /jɯɔt̚13 theu53/,“条”字本读 /heu53/今日 /kɛm31-53 mɯɔt̚5/,“日”字本读 /jɯɔt̚5/乌鸦 /vɯ31-33 va31/,“鸦”字本读 /a31/以上后字的声母改变了前字最后一个音素,不但保留了前字的音素特征,更延伸至后字,成为后字声母的一部分。司前话这些连音的特征,和广州话以及部分四邑话并不相同。司前话的阴平调31在作为前字时,会由一个中降调变成一个中平调33,如“蜘蛛 /tsi31-33 tsi31/”、“天时 /hen31-33 si45/”、“山顶 /san31-33 tieŋ13/”等。变读字的意义并没有任何改变。这一调值的改变当地人是可以感受到的,例如他们会感受到“针灸”的“灸”(31)和救命的“救”(33)是不同的音。同样道理,下阴入调31亦会产生连续变调现象,当它是多音节前字时,便会变成一个平促调3,如“铁钉 /het̚31-3 tieŋ31/”“觉得 /kok31-3 tɔk̚13/”、“折衫 /tsip31-3 sam31/”等。“禾甴” —— 蟑螂“马交郎” —— 螳螂“盲鸡

相关

  • 八国集团同五国八国集团同五国(Group of Eight + Five,G8+5)为八大工业国组织(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其中俄罗斯目前遭会籍遭冻结)及五国集团(中国、印度、南非
  • Hsub5/subPsub3/subOsub10/sub三聚磷酸,又称三磷酸,是一种磷酸缩合而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5P3O10。三聚磷酸再与一分子磷酸缩合则形成四聚磷酸(H6P4O13)。一些化合物是三聚磷酸的酯,例如ATP(三磷酸腺苷)。
  • M13噬菌体M13噬菌体(M13 bacteriophage)为环状单链DNA丝状噬菌体。其核酸由6407个核苷酸组成,衣壳由2700个衣壳粒组成。M13噬菌体感染通常不是致命的,也为非溶菌病毒,但受感染的细菌其生长
  • 外商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英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缩写:FDI)是指外国企业为获得利益在本地所作的经济投资。一般而言,外国企业会和本地企业组成一个公司,形成一个多国企业或者国际企业
  • 正五边形在几何学中,五边形是指有五条边和五个顶点的多边形,其内角和为540度。五边形可以分为凸五边形和非凸五边形,其中非凸五边形包含了凹五边形和另一种边自我相交的五角星。最简单
  • 平底锅平底锅(Frying pan)是一种厨具,为锅类的一种。锅底为平底,锅身直径约20至30公分,低锅边、附有锅柄。可用于煎和煮。材质有铁、钛、铝、陶瓷等。
  • 乙烯腈丙烯腈(CH2=CH-C≡N)是有刺激性气味,极易燃的有机液体。IUPAC名称是2-丙烯腈(英文:2-propenenitrile)。丙烯腈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燃液体。有毒。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特艺七彩特艺七彩(英文:Technicolor)又称特艺彩色,是一种采用于拍摄彩色电影的技术,约在1920年代发明,最初应用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特艺七彩技术主要利用彩色滤镜、局部镜子、三棱镜,
  • 咸兴差使咸兴差使(함흥차사)是朝鲜王朝初年太宗李芳远与太上王李成桂之间的一次政治冲突事件,咸兴是当时李成桂所在之处,咸兴差使指的是李芳远派往咸兴的使者,企图说服李成桂回到汉城,但大
  • 圣凯瑟琳学院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大多数剑桥的学生都喜欢以“Catz”的名称来称呼该学院。圣凯瑟琳学院位于剑桥城的历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