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病

✍ dations ◷ 2024-10-19 06:26:58 #血液学,罕见疾病,人名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

菊池病,也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或菊池-藤本病。1972年由日本福冈大学病理学教授菊池昌弘(菊池 昌弘)发现,同年,另一名日本学者藤本吉秀(藤本 吉秀)也报告了这种疾病。

菊池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常见于日本,偶见于亚洲其他地方、美洲和欧洲。平均发病年龄为20-30岁,患者多为女性。这种疾病的原因尚不清楚,已有感染和自体免疫两种假说。淋巴腺症状一般在几个星期内发生,最长达到六个月。复发率约为3%。罕见死亡,死亡者多为肝脏衰竭、呼吸衰竭、心脏衰竭造成。

一些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和该病的自体免疫有关。一些病例显示出该病和细胞巨大型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流行性感冒病毒、人类小DNA病毒B19有关。没有证据证明该病和红斑狼疮有关。

菊池病症状表现是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和头痛。罕见肝脾肿大和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类似于脑膜炎。有时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淋巴瘤或病毒性淋巴结炎。

该病一般由活体组织切片诊断。由于菊池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self limiting illness),会因与霍奇金病的相似而误诊。抗核酸抗体(英语:Antinuclear antibody)、抗磷脂抗体(英语: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类风湿因子(英语:Rheumatoid factor)检验常为阴性。

目前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支持性的,甾体疫苗和类固醇对严重症状有效

相关

  • 化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
  • 普雷格尔弗里茨·普雷格尔(Fritz Pregl,1869年9月3日-1930年12月13日),生于卢布尔雅那,逝世于奥地利格拉茨,斯洛文尼亚裔奥地利化学家,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 OLET有机发光晶体管(英语: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简称OLET;也称有机发光敏晶体管)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晶体管。该种晶体管已被声称具有显示器和片上光互连的潜力。OLET是一
  •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二百三十二门,收集药方五千三百首。撰于公元652年。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
  •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德语:Matthias Grünewald,约1470年-1528年8月31日),真名为马蒂亚斯·哥特哈德(Mathias Gothardt),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英语:German Renaissance)画家,不过他仍坚持
  • 史学家历史学家也称历史家、史学家、史家,指以撰写历史著作为职业或对历史学的创立、发展与应用付出努力的知识分子。历史学家包括历史记录的编撰者和史料的研究者。人们研究历史必
  • 雷诺氏综合征雷诺氏综合征(英语:Raynaud syndrome),也作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是指由于血管痉挛(英语:vasospasm)而引起的一系列血管血流减少的情形。一般手指更容易受到影响,脚趾有时也会
  • 氧化锆二氧化锆(化学式:ZrO2)是锆的主要氧化物,通常状况下为白色无臭无味晶体,难溶于水、盐酸和稀硫酸。一般常含有少量的二氧化铪。化学性质不活泼,但高熔点、高电阻率、高折射率和低热
  • 二碳酸-1,4-苯醌酯二碳酸四羟基-1,4-苯醌酯也称为“二碳酸四羟基对苯醌酯”是一种有机碳氧化物,其分子式为C8O8。每分子该化合物都由一分子四羟基-1,4-苯醌(可视为四个氢原子都被羟基取代的对苯
  • 新砷凡纳明新砷凡纳明(英语:Neosalvarsan),又名新胂凡纳明、新洒尔佛散或新606,是一种合成化学治疗剂,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它于1912年上市,取代了毒性更大,水溶性更低的洒尔佛散,作为梅毒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