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日贸易,是指宋朝(南宋为多)与日本两国之间的所实行商义交易活动。宋日贸易也是日本自从晚唐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以后重新开始的中日交流(西元十至十三世纪)。在同一个时期的发生的贸易活动也包括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贸易活动与日本与高丽(王氏高丽)间的日朝贸易贸易活动等。
宋日贸易主要的发生时间为日本的平安时代中期至镰仓时代中期。越前国的敦贺港(日语:敦賀港)和拥有众多中国人所居住的博多都是当时重要的贸易据点。
宋朝成立后不久为振兴贸易在各地设置市舶司,与高丽、日本、南洋和南亚等发展贸易。日本则在大宰府监督下进行贸易,建有鸿胪馆(接待、交易的机关)。但中日间并无正式的外交贸易,仅限于私人贸易,宋商多行至博多与越前敦贺作交易。
越前守平忠盛得到肥前国神崎庄的领地后独自进行交易,将外来的货品进献给院(执政的太上皇),获得近臣的地位。平氏政权成立后,平氏输出其控制下的伊势出产的银。平治之乱前的1158年,平氏首领平清盛在博多筑建首个人工港,大力发展贸易,并驱逐寺院与神社等势力,掌握了濑户内海的航路。平家与皇族参拜严岛神社的航路也成了日宋间贸易的航路。1173年,扩建福原的外港大轮田泊(今神户港),三月,与宋朝建立正式国交,施行振兴贸易的国策。不过,宋钱(宋朝铸造的铜钱)的大量流入也导致了通货膨胀,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不安定。事实上日本在此之前根本无“通货”可以膨胀或紧缩。
平氏政权灭亡之后的镰仓时代,中日之间无正式邦交,但镰仓幕府认可民间贸易,甚至也向博多派遣商船。直至南宋末期,一直有贸易往来。武士阶层信仰的禅宗受掌权的北条得宗家保护,民间的僧人可乘贸易船渡日。
日本方面亦有渡来宋朝(始于北宋)的商人、僧侣。中国方面主要据点为明州(今浙江宁波)。
南宋灭亡后元日之间也有贸易往来,但相关史料匮乏,原因可能是中国商人难以居于日本。
到1401年(应永8年)日明贸易正式恢复之前以私营贸易为中心,正式的交流是南朝方的怀良亲王朝贡,被《日本国王》封印的记录。
输入日本的货物有宋钱、陶瓷器、绢织品、书籍与文房四宝、香料与药品、绘画等美术品、工艺品等。日本输出的货物有铜、硫磺等矿物、西部所产的木材罗板、日本刀等工艺品等。输入日本的宋钱对日本的货币使用起了推动作用,而佛经的输入对镰仓时期的佛教变革(净土思想的普及与禅宗的传入等)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