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
✍ dations ◷ 2025-10-21 21:39:22 #南北朝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间日本历史上皇室分裂为南、北两个天皇的时代,位于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两方有各自的皇位承传,也各自有朝廷并立对峙。后嵯峨天皇由于废长立幼,两个皇子先后即位,皇室分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个家族,就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斗争。在镰仓幕府的调停下,双方约定由两派轮流担任天皇,即二统迭立。1331年,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在幕府支持下即位,流亡的后醍醐天皇却坚持不退位,为广义的南北朝时代开始。1333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灭镰仓幕府后,进行首度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要求,且仅重用京都公家贵族,故引起军人们的愤怒。当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其虽被赐予天皇名字中之尊字,但其有意建立幕府,采取架空皇室的武家政治。1335年,足利尊氏发动延元之乱,强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复辟,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南北朝开始早期,南朝之势力比北朝更为强盛,领有奥州、北陆、甲信全境及东海、畿内之大半。1338年北畠显家、新田义贞先后战死,北朝势力首次压过南朝。1338年至1348年间,北朝逐渐收复近江以西的东国,并于1348年攻陷吉野,南朝朝廷逃至奈良,南朝领土仅余纪州、大和、河内、和泉、伊势、伊贺、志摩等地,南朝已无可用之兵。1349年,足利家因家内直义派、师直派不和,爆发观应之扰乱,足利幕府爆发一分为二的内战。足利直义之子足利直冬在九州起兵,南朝的怀良亲王乘机从幕府管治下夺回九州。1351年,尊氏向南朝投降,达致正平一统。1352年,尊氏于关东平定观应之扰乱,其弟直义不久死去。同年4月,南朝乘尊氏前往东国之时攻入京都,被幕府二代将军足利义诠撃退,但南朝势力再度压过北朝。1355年6月,归顺南朝的足利直冬率南朝方的足利一门再度攻至京都,在与尊氏交涉后,同意撤退。1358年,尊氏去世前,北朝已掌握除畿内南部的整个本州岛、四国东部。南朝掌握九州全境、四国大部、畿内南部,南朝从此没落。1364年,二代将军足利义诠对畿内南部进攻,被撃退,亦曾一度攻下九州,后又被打退。因内乱不止,义诠在世年间仅攻下和泉、河内、纪伊北部。1367年,二代将军义诠逝世,10岁的足利义满继任为三代将军,因北朝内乱之故,南朝再次兴盛。十二年间,北朝乱事被三代将军义满一一平定,并策划了对南朝的反攻。1379年至1384年,北朝夺回四国和南朝在畿内的大片领土,1385年夺回九州。1392年,北朝包围奈良,南朝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后小松天皇,历时56年的南北朝时代于焉结束。至于两方何者为正统性,直至20世纪初期,幸德秋水提出当时明治天皇的正统性问题,明治天皇最后作出结论:以南朝天皇为日本的正统,北朝天皇保留名号,但不列入正统。
相关
-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旧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种类型,患者的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过高,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口渴、易饿以及体重下降;其他症状
- 椋鸟椋鸟科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科,约有30个属。这个科的鸟是一种小到中型的雀类,大多为地栖性杂食动物,叫声变化多端。英文名字叫做“Starling”,是从拉丁文”Sturnidae”翻译而来的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疫情重定向至:
-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英文: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EMBL)创建于1974年,是一所非营利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由22个欧洲国家(会员国)及四个前景会员国和两个准会
- 边疆区边疆区(俄语:кра́й)是俄罗斯联邦主体的一种称呼。在俄罗斯全部85个联邦主体中,共有9个边疆区。“边疆区”与“州”并无实质差异,两者均为俄罗斯一级行政区划,具有相同的法律
- 原始大气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
- 姚守拙姚守拙(1936年3月-),上海松江人,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 亚当斯劳拉·简·亚当斯(Laura Jane Addams,1860年9月6日-1935年5月21日)是个美国社会工作者、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改革家。她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而获1931年诺贝尔和平奖,也是美
- Csub2/subOsub2/sub乙烯二酮也称为“二氧化二碳”,是一种早于1913年被提出,但直到2015年才被证实存在的碳氧化物。乙烯二酮的分子式为C2O2, 结构式为O=C=C=O。C2O2可以看作是CO的二聚体或乙醛酸的
- 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v/fontsubμ/subμ中微子(Muon neutrino)(νμ)是三种中微子的第二种;因其总伴随μ子形成第二代轻子,因此称作μ中微子。20世纪40年代初有几个人假设其存在;1962年由利昂·莱德曼、梅尔文·施瓦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