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or

✍ dations ◷ 2025-09-07 14:55:46 #自2014年6月需要从英语维基百科翻译的条目,核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物理学

Fusor是一种实验装置,它以电场来加热离子,直到产生适合核聚变的情况。这是一种惯性静电约束装置,主体内部呈真空状态,当中有两个带着电极的金属笼子,产生电压。带着正电的离子进入这个装置,会被电场牵引而加速、发热,并集中在中心位置。当达到适合的温度,离子在装置中心的浓度也增加,若发生相互碰撞,且燃料适当(氘)即会发生核聚变。

这种实验装置,最常见的类型,是Farnsworth–Hirsch fusor。这个装置由美国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1964年)和罗泊特·赫舍(英语:Robert L. Hirsch)在1967年发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William Elmore,James L. Tuck与Ken Watson,曾经提出另一个构想,但是没有实际作出来。

目前这种装置的输出功率远小于输入功率,还不能作为能源,但是可以用作实际的中子源。

Fusor这个装置包含两个用金属线作成的笼子,外层的金属笼子为阳极,而内层的笼子为阴极,这两个笼子被包覆起来,装置内形成真空。当带着正电的离子进入装置,会被内层外层电极形成的电场牵引,向内部加速。随着离子的速度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增加。电场牵引著离子,使它的速度上升,温度也上升,一直加热到可能发生核聚变的状态。在装置中心位置,离子浓度会增高,若发生碰撞,可能有几个离子发生核聚变。

每增加1伏特的电压,可以使离子温度增加11,604开尔文。典型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约为15 keV或是170 megakelvin。只要有15,000伏特的电压,就可以使带着正电的离子加热到这个程度。但因为这个装置的电阻会使能量产生很高的耗损,因此类似的装置,输入功率都会大于输出功率,通常无法实际产出能量。

这种核聚变装置的设计概念,最早由费罗·法恩斯沃斯提出,使用惯性静电约束(IEC)的原理。费罗·法恩斯沃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设计,并取得专利。惯性静电约束这个名称也是由他选定。

1949年,ITT公司并购了法恩斯沃斯实验室,核聚变计划被认为无利可图,因此遭到搁置。

1962年,费罗·法恩斯沃斯提出一项专利,以线栅间的电压差,来牵引离子,使离子加速到发生核聚变。

1964年至1967年间,罗泊特·赫舍(英语:Robert L. Hirsch)提出一个修改过后的设计,并开始实际建造。

相关

  • 童年童年是从出生跨越到青春期的年龄段。童年由两个阶段组成: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和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在发展心理学中,童年被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 综述文章综述文章(英语:review article)是一类对某主题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的文章。这种文章通篇引用其他人的原创研究成果,不发表自己的原创研究,因此是一种二次文献。许多学术期刊专
  • 庆应庆应(日语:慶応/けいおう),是日本的一个年号,在元治之后、明治之前,在公元1865年到1868年使用。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家茂、德川庆喜。出自中国
  • 姜瓖姜瓖(?-1649年),明末清初将领,陕西榆林人。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朝军官,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大同总兵,赐“镇朔将军印”。崇祯十七年(1644年
  • 圣玛丽山大学圣玛丽山大学(Mount Saint Mary's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所天主教文理学院。1808年由一位法国移民成立,最初是一所教堂,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天主教大学。2015年《美
  • 赵丽蓉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天津市宝坻区人,中国评剧、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是天津宝坻县西庄村(今属口东镇)人。孩提时期在沈阳被抱上戏台演“彩娃子”(喜神),四、五岁便
  • 珍妮丝·贾普林詹尼斯·琳恩·乔普林(英语:Janis Lyn Joplin,1943年1月19日-1970年10月4日),美国歌手、音乐家、画家和舞者。她在1960年代以大哥控股公司乐队(Big Brother & the Holding Company)
  • 大韩民国首都机械化步兵师首都机械化步兵师(韩语:수도기계화보병사단),别名猛虎部队(맹호부대),是大韩民国陆军六个机械化步兵师中的一支。该师隶属于大韩民国第三野战军第7机动军(朝鲜语:제7기동군단),负责在首
  • 鸭蛋鸭蛋(英语:Duck Egg)是鸭子生的卵,比鸡蛋个大,皮厚,但因为鸭子是以水生动物和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鸭蛋有腥味,一般常用作制作松花蛋(皮蛋)和咸鸭蛋。
  • 兖沂曹济道兖沂曹济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山东省。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设置兖莒沂道,驻沂州,管辖沂州直隶州(治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州直隶州(治今山东省莒县)、兖州府(治今山东省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