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军顾问团
✍ dations ◷ 2025-07-20 06:18:53 #美军顾问团
美军顾问团(英语: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缩写“MAAG”,即“美国军事援助技术团”),为美军派驻在中华民国境内训练中华民国国军的军事顾问团。今日一般所指的美军顾问团是1950年代于台湾成立的“驻台军事援助顾问团”,为一个以军事顾问(日语:軍事顧問)性质正式派驻于台湾的美国军事组织,也是驻台美军当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该顾问团与1947年成立的日本军事顾问团(白团)及1963年成立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并列国民政府迁台后的三大外国军事顾问团。有鉴于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及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于1941年11月根据租借法案派遣军事顾问团赴华,协助国军训练新兵及装备。该团于1949年撤出南京。其公寓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二战即将结束时,为了因应台湾的接收计划,美国将军魏德迈在重庆成立了一个军事顾问团(Army Advisory Group)负责运送中国军队到台湾,及遣返战前的驻台日军回国。战后在台湾办公的美军顾问团团员以“美军联络组”(American Liaison Group)自称,与国民政府多次发生不快。后来由于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的抱怨,促使魏德迈将美军联络组的职务严格限制于遣送日军的纯粹军事任务。在1946年4月1日,美军联络组完成遣送在台日军的任务,撤离台湾。:8398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华府决定重新资助台北的中华民国政府,而美军顾问团正是美国军事援助的一部分。1951年1月30日,美方根据先前拟定的“中美共同互助协定草案”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台湾,由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暨公使蓝钦向中华民国外交部提出军援,并于2月9日换文,即为“中美共同互助协定”。该美军顾问团的正式名称为“美国军事援助技术团”(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于该年4月23日进驻,5月1日正式成立“美国军事援华顾问团”(U.S.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第一位美军顾问团长是蔡斯少将,政工方面顾问是杨帝泽:79-80。美军顾问团在成立之初,于正副团长及参谋长组成的顾问团团本部之下,分设4个业务组,分别为陆军顾问组、海军顾问组、空军顾问组及联勤顾问组。期间因应中华民国国军人事变化,组织层级稍有变化。此外除了屯驻在台北营区的总部,在新竹、台中等地也驻扎有美军顾问团指挥分部。除了团本部及下辖的4组之外,美军顾问团亦在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中任何营级以上的编制单位内,至少派遣一名常驻美军士官予以督导。美军顾问团团本部原先先设在台北总统府内,后于1954年7月16日迁至台北市信义路的海军辅助通信营区(Naval Auxiliary Communications Center,NACC,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台北机构),1979年至2019年间作为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Taipei)使用。在1951年成立之初采行联合参谋的编组,设有正副团长及参谋长。1960年12月,“驻台军事援助顾问团”改称为“美国驻中华民国军事援助顾问团”,团本部之下的架构因此改设人事、后勤、计划、情报、作战、教育与训练、主计员、战地政务等助理参谋长,及新闻、副官、军法、宪兵、通信等组。陆军顾问组于1951年5月1日与美国军事援华顾问团同时成立,设于中华民国陆军总部内以便连系协调。初期编制167名人员,在韩战时开始扩充编制,与组长及参谋长之下设置计划编制训练副参谋长(兼管人事、政工、作战计划及训练等部)、后勤副参谋长(兼管兵工、通信、工兵运输及军医等部)及主计顾问组;至1956年6月时该组人员达到1478名。1958年6月1日起,陆军顾问组由于华府对台北的军事援助减少,而计划裁减25%的人员。后因陆军组需协助国军建立导弹部队,因此将人员缩减比例改为20%。1962年1月陆军组再度修正其编制,组内各参谋单位区分为处、组、科三级,并将所属各部队的顾问组改制为本岛北、中、南三个本岛顾问组,澎湖、金门、马祖三个外岛顾问组,特种部队顾问组及导弹部队顾问组。1977年9月,陆军顾问组编并美军顾问团,宣告结束。海军顾问组在陆军顾问组成立当天,于左营正式挂牌,初期有9位人员。1951年后半年分设陆战顾问组,1958年该组编制有人员126名。1960年5月海军组由高雄移至台北的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部内运作,此后设立了海军顾问组正副组长,下辖有左营海军顾问小组首席顾问及陆战顾问小组首席顾问,前者领导演习策划办公室、机动训练小组、海军训练学校顾问小组、人事行政及通信5部,后者则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直辖单位。1977年9月1日,海军顾问组遭到裁撤,原有任务直接并入美军顾问团;美军顾问团后勤组亦于1979年3月1日易名“美军协防司令部海军暨陆战队安全协助事务特别助理〔Special Assistant for Security Assistance Matters(Navy/Marine Corps)〕”,该单位在华府与台北断交之后,在5月1日纳入美国在台协会的版图。空军顾问组成立于1951年6月1日成立,设于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部内,初期有12名官兵(至1960年已增加至289名人员),并设有人事行政课、作战训练课(附设有“飞行小组”)、补给修护课及通信课。自1951年7月1日起派遣顾问小组分驻于台湾空军的防空司令部、供应司令部及各作战大队。10月16日将派驻在各作战大队的顾问小组改名为“基地顾问小组”。本组组长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间,先后由第13临时航空特遣队(Air Task Force 13 (Provisional))的队长和第327航空师的师长兼任。至1972年7月1日该组撤销时,组长改任美军顾问团副团长,副组长则担任首席空军顾问,但空军总部依然保留,以负责台美两军空军间的联络。联勤顾问组与美军顾问团同时在台北成立,由陶体上校(Col. J. B. Daugherty)担任首任组长,下辖财务、军医、运输、通信、兵工、测量、工兵、一般等8组,随即进驻联合后勤司令部等国军单位。1954年2月16日一度奉命裁撤,由陆军组执行其业务。随后在1956年5月19日还原运作,由莫尔上校担任组长。1960年该组一度更名为“生产顾问组”,但又于8月1日恢复原名,1961年之后随着各项任务完成,开始逐年裁减组员;1972年1月再度改名为“生产顾问处”,下辖兵工顾问、工业工程顾问及测量顾问,1973年1月起使用“联勤首席顾问”之名。1979年时该组仅剩组员5、6人,3月1日随着驻台美军撤离而正式停止运作。美军顾问团的任务为:美军顾问团人数于1951年驻守台湾时,团员及团长住宅设于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美国大使官邸(日治时期的美国在台领事馆,今光点台北)附近的政坛要人黄朝琴住宅(曾于1945年-1946年担任台北市长),1946年的刘铭传纪念馆预定地(今台北国宾大饭店)。1951年时美军顾问团规划小组、顾问工程师沈祖海、国府外事处人员共同乘坐直升机携带在台北市上空盘旋,并利用圆规以美军单位与美国使馆为中心划圆,以找寻适合场所,最后选定以阳明山山仔后与天母一带(中山北路七段末端)作为美军眷舍的兴建点。其中以阳明山美军宿舍群所在的山仔后兴建户数最多,眷舍规模最大,居住使用的官阶较高;在天母兴建的美军眷舍较为零散分布,其兴建户数较少,其中并有兴建一栋六层双拼公寓大楼,居住使用的官阶主要以士官军官为主。当时民间将这些美军宿舍俗称为“阿督仔厝”。后来也在台北市区的民族东路与中山北路之间的数公顷土地兴建兴建美军总部勤管司令部营区(今中山美术公园)。美军顾问团人数于1951年驻守台湾时,只有连同团长的12名军官,总人数33人,至该年年底已达360人。美军顾问团人数最多时为1955年,军士官高达2347人。1970年代,美军顾问团随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转向,大幅改变。除了在台的顾问团军队人数锐减之外,也对中华民国国军不再提供支配与协助训练,更不参加台湾各级演习作战,纯粹转型成咨询机构。另外,团长也从少将层级降低至准将,甚至上校。1978年12月,美国卡特政府宣布与中华民国中止外交关系。1979年2月22日华府宣布将于3月1日取消美军顾问团的名称,团长职称改为“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安全助理事项之特别助理”,但职务不变。此安排持续至4月30日为止。5月1日之后顾问团的职务改由美国在台协会(AIT)文职人员处理。此外,美方也要求台北在该年2月28日之后停止在官方文件内使用美军顾问团的英文缩写MAAG。1979年3月1日,美军顾问团正式停止运作,原先业务由美国在台协会技术组接掌:p22,2012年后又改名安全合作组。末任团长汤普逊上校及美军协防司令林德(英语:James B. Linder)少将则分别于4月26日及4月28日离开台湾。美军顾问团团长兼任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简称USTDC)陆军顾问组组长及驻台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Taiwan,缩写USAFT)司令官。历任团长中,1951年-1955年驻任的团长蔡斯任期最久(长达4年),尔后的13人任期约为2年。该团于1950年代曾于一江山战役、大陈撤退与金门炮战战役中对台湾提供协助咨询,另外也曾参与双十国庆阅兵与国军各项军事演习。
相关
- 帕斯卡的赌注帕斯卡的赌注(英语:Pascal's Wager)是基督教辨惑学的哲学一部分,由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提出。帕斯卡假定所有人类对上帝存在或不存在下注。由于上帝可能确实存在,并
- 保健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健康是指生物的功能性和代谢效率的水
- 二磷酸脱氧鸟苷去氧鸟苷二磷酸(Deoxyguanosine diphosphate;dGDP)是较为常见的核酸GTP之衍生物,比GTP少了一个位在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含有两个磷酸基团。
- 瓦茨拉夫·哈维尔瓦茨拉夫·哈维尔(捷克语:Václav Havel,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捷克作家及剧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天鹅绒革命的思想家之一。于1993年到2003年间担任捷克共和国总统。
- 彭司勋彭司勋(1919年7月28日-2018年12月9日),男,土家族,湖南保靖人,中国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之一)。1948年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
- 王引之《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王引之像王引之(1766年-1834年),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训诂学家。祖父王安国为吏部尚书,父王念孙为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王引之幼
- 白昼白昼、白天、日间,是地球表面受到日光直接或间接照射之时,即日出至日落之间。相对之下,其它的行星,在旋转之下也会因为被恒星照亮,也会经历白昼的状态。但是此处主要论述地球上的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信息,英语:Shenzhen Institut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SZIIT)是于2002年4月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校园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运
- 马里戈特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
- 地下出版物秘密出版物又称萨密兹达或萨米亚特(俄语:самиздат,俄语本意“自身出版”)是一种秘密地写作、印刷和发行被苏联政府禁止的文学作品的方式,也指文学作品本身。秘密出版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