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

✍ dations ◷ 2025-10-24 17:19:00 #化学反应,连续介质力学

爆破(英语:blasting,blast)是指采取一定措施、利用爆炸性物质的爆炸能量对周围介质产生剧烈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操作。

广义的爆破泛指一切利用爆炸性物质的爆炸能量来达到预定目标的操作,如采矿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废弃弹药销毁爆破、军事目标爆破、恐怖袭击爆破等。

狭义的爆破主要指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做功来达到预定工程目标的操作,如采矿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岩土开挖爆破、清淤炸礁爆破、爆炸加工(含金属破碎切割)、聚能爆破、地震勘探爆破、灭火爆破、堰塞坝抢险爆破等。

而工程界中常说的静态爆破只是通过化学膨胀剂反应来对周围介质产生较为缓慢的压力作用,而非一种爆破方法。

爆破的历史与炸药、火工品工业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作家阿布德·阿拉的著作中就出现了关于芒硝(黑火药的基本成分)的文字记载。但是,这可能不是芒硝的最早起源。早在公元十世纪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硝石了,不过,那时他们只限于用硝石来制作爆竹和烟火。(黑)火药一直被当成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考察,中国四川省江油市的老君山是中国黑火药的发源地。

直到公元1248年,一个叫罗吉尔·培根的英国炼术士才公布了一张黑火药配方,而配方制成的东西当时被作为一种爆破剂来使用。公元1627年,黑火药第一次在匈牙利上波斯托伦的舍姆尼茨皇家矿山由卡斯培·温德尔用来爆破岩石。到1689年,黑火药已经推广到英格兰康沃尔各个锡矿的采矿作业中去了。

黑火药由于爆炸性能不强,一直作为烟火剂、推进剂被用于制造烟花爆竹、火药箭及早期火枪、火炮。在中国,尚无将黑火药用于爆破的早期文字记录。在美国,使用黑火药进行爆破的最早文献是在1773年,当时的康涅狄格议会在希姆斯彼利铜矿用爆破岩石的方法构筑了一间长15英尺宽12英尺的小监室。

爆炸性物质是指本身具有爆炸特性的物质(物体)。其包括:


相关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
  • 威廉·詹姆斯威廉·詹姆斯(英语: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是著名作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威廉
  • 纳莱迪人纳莱迪人(学名:Homo naledi),又名纳莱蒂人,是已经灭绝的人科物种,其化石于2013年在南非的升星岩洞(Rising Star Cave)被发现,包括属于至少15具遗骸、超过1550块骨骼化石。纳莱迪人超
  • 整除数学中,尤其是在基本计算里,除法可以看成是“乘法的反运算”,也可以理解为“重复的减法”。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把参与运算的除数变为 1
  • 布雷达布雷达(荷兰语:Breda)是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的一个城市和市镇,市名源自荷兰语“brede Aa”(意为“宽阔的阿河”),指马克河(荷兰语:Mark (Dintel))与阿河的汇流处,布雷达市区人口约为20
  • 高雄灯塔高雄灯塔又称旗后灯塔、旗津灯塔,位于高雄市旗津区旗后山山顶,目前为市定古迹。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利用战争,迫使清廷同意开放鸡笼、沪尾、安平及打狗四个通商口岸,同治
  • 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
  • 马尾马尾,是一种发型,指将大部分的头发往头后部集中,用一个皮套或其它的可以松紧的装饰品,将其扎起来竖在半空中的造型。该发型因看起来像马的尾巴而得名。如果将单马尾扎于侧边则称
  • 利息利息,指负债方为借债向债权人所付的补偿性费用。对于借债方来说,利息是借钱的代价;对于提供贷款或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利息可以部分抵消债务投资的信用风险和机会成本。利息主
  • 柏林四强协定柏林四强协定(英语:Four Power Agreement on Berlin,又称柏林协议或柏林四方协议),是1972年6月3日由四个战时同盟国的大使协定的。四国外长,英国的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苏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