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

✍ dations ◷ 2025-11-15 03:34:31 #化学反应,连续介质力学

爆破(英语:blasting,blast)是指采取一定措施、利用爆炸性物质的爆炸能量对周围介质产生剧烈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操作。

广义的爆破泛指一切利用爆炸性物质的爆炸能量来达到预定目标的操作,如采矿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废弃弹药销毁爆破、军事目标爆破、恐怖袭击爆破等。

狭义的爆破主要指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做功来达到预定工程目标的操作,如采矿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岩土开挖爆破、清淤炸礁爆破、爆炸加工(含金属破碎切割)、聚能爆破、地震勘探爆破、灭火爆破、堰塞坝抢险爆破等。

而工程界中常说的静态爆破只是通过化学膨胀剂反应来对周围介质产生较为缓慢的压力作用,而非一种爆破方法。

爆破的历史与炸药、火工品工业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作家阿布德·阿拉的著作中就出现了关于芒硝(黑火药的基本成分)的文字记载。但是,这可能不是芒硝的最早起源。早在公元十世纪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硝石了,不过,那时他们只限于用硝石来制作爆竹和烟火。(黑)火药一直被当成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考察,中国四川省江油市的老君山是中国黑火药的发源地。

直到公元1248年,一个叫罗吉尔·培根的英国炼术士才公布了一张黑火药配方,而配方制成的东西当时被作为一种爆破剂来使用。公元1627年,黑火药第一次在匈牙利上波斯托伦的舍姆尼茨皇家矿山由卡斯培·温德尔用来爆破岩石。到1689年,黑火药已经推广到英格兰康沃尔各个锡矿的采矿作业中去了。

黑火药由于爆炸性能不强,一直作为烟火剂、推进剂被用于制造烟花爆竹、火药箭及早期火枪、火炮。在中国,尚无将黑火药用于爆破的早期文字记录。在美国,使用黑火药进行爆破的最早文献是在1773年,当时的康涅狄格议会在希姆斯彼利铜矿用爆破岩石的方法构筑了一间长15英尺宽12英尺的小监室。

爆炸性物质是指本身具有爆炸特性的物质(物体)。其包括:


相关

  • 众议院多数党(232)少数党(199)空缺(4)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英语: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为美国国会两院之一,另一院为参议院(上议院)。众议院是美国的下议院,美国各州在众议院
  • 组织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英语:HDAC inhibitor,简写HDI或HDAC抑制剂)是一种透过抑制身体内组蛋白脱乙酰酶功能的药物类别,亦存在于胎儿及花椒内。现时有健康食品生产商建议透过进
  • 核素核素(英语:Nuclide)是具有特定原子量、原子序数和核能态,且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到的一类原子。它是带有原子中的电子云的某类特殊原子核,以其质量数、中子数以及核的能态为标
  • 国务院美国国务院,直译为美国国务部(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外交事务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当于世界各国
  • 精神虐待精神虐待,是虐待的一种,指一个人导致其他人出现心理创伤、焦虑症、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等心理伤害。这些虐待常常与权力不衡的场所有关连,例如欺凌、虐儿和工作场所欺凌等
  • 食毛目见内文虱毛目(学名:Phthiraptera)是原虱目和食毛目的合称,通称虱或虱子(英语:louse)。全世界约有3,000种。虱寄生于人体、其他哺乳动物(除了单孔目和蝙蝠外)和鸟类的身上。以人类为宿
  • 戚林八音《戚林八音》(平话字:.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 陈芝琹陈芝琹(?-?),亦作陈芝琴,天津洋行买办,曾任天津青年会的董事,是南开大学早期捐赠者。陈芝琹曾因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起南开大学尚无女生宿舍,便向南开大学捐资三万元用于建设女生宿舍
  • 草原狐草原狐(英语:Swift Fox;学名:Vulpes velox),是一种小型的棕黄色狐狸,主要栖息在北美洲的西部草原,如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它们也栖息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省、萨斯喀
  • 牛肝菌属参见文内牛肝菌属(学名:)为牛肝菌科的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