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

✍ dations ◷ 2025-09-08 02:16:49 #萧友梅
萧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鹤,又字雪明,广东省中山县人,中国音乐教育家及作曲家。 有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之称。萧友梅自幼在澳门接触西方音乐。1899年,就读广州时敏学堂。1901年,留学日本,攻读教育学、钢琴及声乐。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后响应清朝政府留学毕业会考,获得文科举人。不久,又留学德国,往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团的历史研究》(1916)。同年10月,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及斯特恩音乐学院继续研修。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出国学习音乐,留学时间最长的学生,也是第一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音乐家。1920年,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编审员。1921年,担任国立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1922年,经萧友梅提议,"音乐研究会"正式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简称:北大传习所),担任此该所教务主任。1927年,蔡元培支持萧友梅筹建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他把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9年改"上海音乐院"),并且担任校长,直到病逝。他亲自设了"旧乐研革"课程(即中国古代音乐史),并自行编写教材。萧友梅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一生作了100多首歌曲:《今乐初集》、《新乐初集》等。尚有钢琴曲、管弦乐曲、大提琴、弦乐四重奏、合唱曲等。在过去多年,著名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林声翕曾跟从他学习和声,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风琴教科书》(1924)、《钢琴教科书》(1925)、《小提琴教科书》(1927)、《和声学》(1927)、《普通乐学》(1928)等。除此之外,还发表了超过50篇音乐论文。1940年12月31日萧友梅因为肺病在上海去世,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集资将其安葬在万国公墓。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布迁坟公告,由于萧友梅亲属未看到公告,致使萧友梅墓地、墓碑(叶恭绰题写)遭夷平消失。2006年经过有关单位请示统战部,于2007年在北京香山脚下公主坟村萧友梅家族墓地建立了萧友梅衣冠冢和纪念碑,以供人们瞻仰凭吊。

相关

  • 繁殖繁殖,或生殖,是透过生物的方法制造生物个体的过程。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现象之一。每个现存的个体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来的结果。已知的繁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有性生殖以及
  • 阴道炎阴道炎(Vaginitis),又称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itis),是阴道和外阴的发炎反应。症状可能包括搔痒,灼热,疼痛,异常分泌物和异味。某些类型的阴道炎可能会导致怀孕期间的并发症。阴道炎
  • 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因常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生菌。医务
  • 哲学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面粉厂面粉厂,是第二产业的工厂,把小麦、大麦、皮麦、青稞(元麦)、黑麦、燕麦等粮食磨成粉,成品是面粉、麦粉等。在供应链上游是农作物供应商,而下游是面粉批发商人。
  • 恋臭假单胞菌CCUG 12690 CFBP 2066 DSM 291 HAMBI 7 JCM 13063 and 20120 LMG 2257 NBRC 14164 NCAIM B.01634 NCCB 72006 and 68020 NCTC 10936Bacillus fluorescens putidus"
  • 拜尔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阿道夫·冯·拜尔(德语:Johann Friedrich Wilhelm Adolf von Baeyer,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
  • 天鹅座X-1天鹅座X-1(简称Cyg X-1)是一个银河系内位于天鹅座的双星系统,是著名的X射线源。它在1964年的一次火箭弹道飞行时被发现,是从地球观测最强的X射线源之一,其顶峰X射线通量为2.3×10
  • 深海喷口海底热泉(hydrothermal vent)亦作海底热液系统(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是从海底喷出经由地热加热过的水及其裂缝喷发口。通常发现于火山活动频发、大陆板块移动的地区及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日语:万引き家族)是一部2018年是枝裕和执导的日本剧情片。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官方竞赛单元,最终获得金棕榈奖。在东京都荒川区的某处,住着贫困的一家人:柴田治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