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dations ◷ 2025-08-23 13:11:10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1反应(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亲核取代反应的一类,其中S代表取代(Substitution),N代表亲核(Nucleophilic),1代表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只涉及一种分子。与SN2 反应相对应,SN1 反应涉及中间体碳正离子,可以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且常常是二级或三级卤代烃或强酸条件下二级或三级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等人于1940年首先提出SN1机理。

SN1反应的理想机转可以用以下两步表示:

第一步是底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这个过程需要能量,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离解出的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的过程,速率较快。

反应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总是需要溶剂协助的,因为R+和X−溶剂化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大大补偿断裂R-X键所需的能量。如-BuCl离解生成-Bu+和Cl−的反应,气相(无溶剂)时需要630 kJ/mol的能量,因此在非高温下该反应很难发生。但在水中,离解能则只有 20 kJ/mol,即是由于溶剂的缘故。

由于 SN1 反应的速控步只涉及一种分子,因此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应为一级反应,并且反应速率也应该只与底物有关。虽然溶剂也协助底物进行第一步解离,但由于溶剂是大量存在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溶剂的浓度不应被包含在速率中。即:

然而上述关系式并不能和所有的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尤其是单分子特征不明显的反应。可以通过考虑第一步的可逆性来修正上述式子,即离解出的 X 与亲核试剂 Y 都可与碳正离子 R+ 再反应:

反应刚刚开始时, 很小,可以忽略,因此(1)与(2)是相同的。这也是很多 SN1 反应在开始阶段得到的数据与(1)式吻合得非常好的原因。但随着反应的进行,X 的浓度逐渐增加,(1)式与(2)式的偏差逐渐增大。在溶剂解反应中, 非常大,因此根据(2)式可以得出此类反应速率应当减小的结论。对卤化二芳基甲烷溶剂解反应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对叔丁基卤的水解反应表明,该 SN1 反应从始至终非常吻合(1)式。 这可能是由于叔丁基碳正离子不及芳基甲烷类碳正离子稳定,因此对于亲核试剂的“选择性”较差。形象地讲,叔丁基碳正离子生成之后,由于自身不很稳定,它马上会与旁边非常大量存在的亲核试剂 H2O 反应并脱去质子生成叔丁醇,而不是“费尽心机”找到一个卤离子再反应,尽管卤离子是比水强得多的亲核试剂。

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也是要考虑的两个因素:

某些 SN2 反应为假一级反应,即决定速率的两个因素(Y 和 RX)中有一个物种的浓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动力学上看反应像是降了一级。一般的动力学方法无法区分假一级反应与一级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可以用同离子效应来区分这二者,即加入 X。SN2 反应受同离子效应影响不大,因此反应速率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而 SN1 反应则不同。

某些反应的 SN1 机理可通过检测其中间体碳正离子来确定,如:



上述反应中的二芳基甲基碳正离子比较稳定,可用紫外光谱检测到。因此很明显上述反应是 SN1 机理。

但大多数碳正离子寿命极短,很难用仪器检测出,这时就需要用其他的方法间接证明。例如,在三氟乙酸酯的溶剂解反应中,如果其为 SN1 机理,则亲核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当很小,因为反应的速控步与亲核试剂无关。事实上,可通过在不同浓度的含氟离子和二氧化硫的二苯氯甲烷中、吡啶中和三乙胺中的实验结果得知,在修正了盐效应的影响之后,各反应的初速率几乎相等。这也就证实了上面的假设。

另一种方法则利用了桥环化合物的刚性。由于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而一些桥环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刚性,因而 SN1 反应很难发生在它们的桥头碳上。如 环系(降冰片烷)几乎不能发生桥头碳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再例如,左一的化合物在30% KOH 80%乙醇溶液中煮沸21小时,或在与硝酸银乙醇溶液48小时的情况下都不反应,而相应的直链化合物很快反应。环系发生 SN1 反应要比环系快得多,尽管仍然比不上直链化合物。SbF5-SO2ClF 溶液中,桥更长的(左二)桥头碳正离子在 -50 °C 以下是稳定的。 右一 和右二的化合物也可以发生 SN1 反应。

除此之外,检测是否有重排产物也是确定 SN1 机理的途径。由于 SN1 反应涉及碳正离子的生成,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为 3° > 2° > 1°,因此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一级碳正离子总会转变为稳定的三级碳正离子,从而生结构不同的新分子。

由于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因此下一步亲核试剂 Y 可以从平面上方或下方进攻,将得到外消旋混合物。但这个特点并不十分明显,只出现在少数单分子特征比较显著的反应中。这可以用离子对机理来解释,即:

其中 R+X− 表示比较紧密的离子对,称作紧密离子对;R+ || X− 表示有溶剂相隔的比较松散的离子对,称为溶剂分离子对;而 R+ + X− 则表示已经解离的有溶剂包围的离子,称为自由离子。SN1 反应中,亲核试剂 Y 可以于以上可逆过程的任何阶段进攻而发生反应。如 Y 进攻紧密离子对时,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之间联系比较紧密,Y 的进攻带有 SN2 成分,因此构型翻转;而当 Y 进攻自由离子时,将得到完全消旋的产物;Y 进攻溶剂分离子对的情况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离子对理论成功解释了为什么 SN1 机理得到部分构型翻转的产物或完全消旋的产物。

以溶剂作试剂,底物与溶剂直接发生的反应称为溶剂解反应。SN1 反应也可以是溶剂解反应。

例如叔丁基溴在乙醇中溶剂解生成乙基叔丁基醚的机理为:

溶剂解反应通常速率较慢,因此经常用于研究反应机理。

一般来说,以下因素使化合物容易按 SN1 机理反应:

以下因素使化合物不容易发生 SN1 反应:

相关

  • 火鸡野生火鸡 Meleagris gallopavo 眼斑火鸡 Meleagris ocellata火鸡(英语:turkey),又名七面鸟或吐绶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火鸡体型比一般鸡大,可达10公斤以上。根据传统,美国
  • 地理极点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极点列表。
  • 破釜逻辑破釜逻辑(kettle logic)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是针对某个争议点提出许多论据,然而这些论据不能同时为真,是一种不一致的谬误。这个故事来自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乙指控甲把借去的锅
  • 肯纳肯纳(Kenner, Louisiana),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杰佛逊县一城市,位于新奥尔良市近郊。面积39.4平方公里,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为70,517人口。该市于1855年建立。
  • 加德兹area_total_km2 人加德兹(波斯语:گردیز‎)位于阿富汗东部,是帕克蒂亚省的首府。
  • 日本昏迷指数日本昏迷指数(日语:ジャパン‧コーマ‧スケール,英语:Japan Coma Scale,简称为JCS),是指日本常用的意识障碍程度(或称意识程度)分类法。JCS依清醒程度分为三阶段,其中再细分为三阶段,因
  • 摇 (东瓯王)摇(?-前185年),驺姓,一说骆姓,是秦汉之际瓯越人的一位领袖。他在秦末参加反抗秦朝的起义,后又在楚汉战争中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汉朝建立以后,被册封为东海王(又称东瓯王),正式建立东瓯国
  • 白贵人白贵人(?-1803年),柏氏,后作柏佳氏。柏士彩之庶女。初为汉族民籍出身,后为正黄旗包衣第四参领第一旗鼓佐领下人。清朝乾隆帝之贵人,乾隆帝怡嫔的亲妹妹。雍正八年六月十七日出生。乾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英语:Maoming Polytechnic),简称建专、茂职院,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4年3月17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茂名市第一所全日制
  • 袋仓站袋仓站(日语:袋倉駅/ふくろぐらえき  */?)是位于群马县吾妻郡嬬恋村大字袋仓311番4号,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的吾妻线车站。车站是一座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单式月台。此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