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最大多重度规则

✍ dations ◷ 2025-04-26 12:44:04 #量子化学,光谱学

洪德最大多重度规则(Hund's rule of maximum multiplicity)是洪德规则中的第一条,于1925年由弗里德里希·洪德提出。因其在原子化学、光谱学、量子化学中的重要性,又常被简称为洪德规则,而忽略洪德的另外两条规则。一些中学教材里面介绍的洪德规则实际上是本规则,如在人教版化学选修教材中,洪德规则被表述为:“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德最大多重度规则可以表述为:一个确定的电子排布的所有能态中,自旋多重度最高的能态能量最低。

运用光谱学的语言,上面的“能态”一词可以换为“光谱项”。上面表述中的“自旋多重度”是化学用语,它等于2S+1,其中S是体系的自旋量子数。自旋多重度是在S给定的情况下自旋磁量子数mS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上面表述中的“自旋多重度最高”也可以等价地表述为“自旋量子数最大”。

原始的洪德规则是基于对原子的观察而得出,但化学家经常将洪德规则用在分子和分子片(自由基)上面。最常见的例子是光化学中借助洪德规则而得出基态为单重态的分子的最低能量的三重态(S=1,光谱学记号T1)比单重态第一激发态(S=0,光谱学记号S1)的能量要低。推广后的洪德规则也是广泛适用的,但有部分例外,详见下文。

对于这一规则,早期的一个解释是,高自旋态迫使电子占据不同的空间轨道,减低了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作用。然而近代的量子力学计算表明,洪德规则的真正原因是高自旋态下电子与原子核的吸引作用受到较少的屏蔽。

对于硅原子,基态电子排布为1s2 2s2 2p6 3s2 3p2,只有3p亚层不是全满,故只要考虑p2排布对应的光谱项,简单的计算可知它包含三个光谱项1、3与1,由洪德最大多重度规则可知基态光谱项为3,右图中画出了这一光谱项所包含的其中一个状态(==1)。

2004年,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称为DMX(英语:5-dehydro-m-xylylene)的三自由基,是第一个被发现不符合洪德规则的有机体系。

相关

  • 维埃纳省维埃纳省(法文:Vienne)是法国阿基坦-利木森-普瓦图-夏朗特大区所辖的省份,普瓦图最东端土地。该省编号为86。5个海外省及大区
  • Foraminifera见内文有孔虫门(学名:Foraminifera),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它们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
  • 汉桓帝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46年8月1日-168年1月25日在位),其正式谥号为“孝桓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桓帝”,他是汉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
  • 彻辰汗布延(蒙古语:Буян,1554年-1604年),尊号彻辰汗(蒙古语:Сэцэн хаан),蒙古大汗,察哈尔部第四任可汗。明史称之为“卜言台周”。扎萨克图汗图们的长子,1592年继位。在他统治期
  • 北密歇根北密歇根州大学(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缩写:NMU)是位于美国密歇根州马凯特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899年。201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中西部地区大学”排名中将
  • 薄珏薄珏(?-?),字子珏,长洲(今苏州)人,明末清初时机械制造家。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为巡抚张国维制造装有千里镜的铜炮,又制水车、火铳、地雷、地弩等器。著有《浑天仪图说》、《格物测
  • 贝尔坎德贝尔坎德(Belsand),是印度比哈尔邦Sitamar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82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7821人,其中男性9511人,女性8310人;0—6岁人口3436人,其中男1760人,女1676人;识字率
  • 宋人轶事汇编宋人轶事汇编,清代丁传靖辑,凡20卷,136篇。《宋人轶事汇编》前3卷为帝后,4卷至19卷为臣民,记两宋612人遗闻轶事,材料丰富,其中如欧阳修、苏轼、岳飞等人篇幅甚多,取材自宋、元、明、
  • 侯赛因·本·阿里哈桑王子(早夭)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本·侯赛因 法蒂玛·宾特·侯赛因 伊拉克国王费萨尔·本·侯赛因 萨莉哈·宾特·侯赛因 莎拉·宾特·侯赛因 侯赛因·本·阿里(阿拉伯语:حس
  •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俄语:Михаил Леонтьевич Титаренко,1934年4月27日-2016年2月25日),俄罗斯哲学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