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尺度

✍ dations ◷ 2025-11-07 00:54:28 #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物理宇宙学,量子引力,量子场论

在粒子物理与物理宇宙学等领域中,普朗克尺度(纪念马克斯·普朗克)是指约1.22 × 1019GeV量级的能量尺度;依照质能等价原理,其相当于普朗克质量2.17645 × 10−8公斤。在这样的尺度重力的量子效应变得重要,而目前描述亚原子粒子的量子场论变得不适用,而重力的不可重整化成了问题。透过自然单位制的连结,普朗克尺度也可指长度或时间尺度。

在普朗克尺度,重力的强度变得与其他基本作用力相当,理论物理学家也认为所有的基本作用力在此统合,虽然详细的机制仍不清楚。普朗克尺度因此是量子引力效应不可忽略的尺度。待发展的量子引力理论则变得必要,目前的研究方案包括弦论、M理论、循环量子引力、非交换几何、因果集以及p-adic数学物理。

透过不确定原理,普朗克长度与普朗克能量相关联。在这尺度下,大小与距离的概念崩解,量子不确定性(英语:quantum indeterminacy)变成绝对关键。黑洞的史瓦西半径约略与这尺度下的康普顿波长相当,运用足够能量的光子来探测普朗克尺度可能无法产生信息;能精准测量普朗克尺度的光子,其能量会产生新的粒子,而这粒子(普朗克粒子)的质量又大到可产生黑洞,从而扭曲该区域的时空并吞噬该光子。也因此能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理论才能完整地解释这尺度下的物理。普朗克尺度的动力学对宇宙学也十分重要,原因是宇宙初诞生时期的尺度即是普朗克尺度,对宇宙演化过程有一定影响,这个时期称为普朗克时期。

探测普朗克尺度动力学的实验相当困难,这尺度的能量远超过现行粒子加速器。另一个方向是天文学观测,因为宇宙生成时期的能量尺度为普朗克尺度,而可能残留一些证据可在今日观察到,相关天文物理研究包括WMAP探测器(英语:WMAP probe),让物理学家可以探究大爆炸后最初的萬億分之一秒,此时期发生电弱相变。此时期离普朗克时期尚远,更新的探测器包括Planck Surveyor、IceCube或可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天文物理证据。

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英语: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的结果发现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流体特性,大强子对撞机设施对于相关研究更能加强对普朗克尺度物理的认识。然而目前为止仍未有粒子物理实验能精准地探测普朗克尺度物理,虽然如此,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仍有意义,用以筛选可行宇宙暴胀理论,以及淘汰标准模型以外一些不适合的延伸理论。

相关

  •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英语:flow cytometry)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计数和分选。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对流过光学或电子检测器的一个个细胞进行连续的多种参数分析
  • 地图学small/small地图学(英语:Cartography;希腊语:χάρτης ,即为英文的Mapmaking,chartis是地图,graphein是编写之意)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传统的地图制作是利用纸和
  • 止血止血(英语:hemostasis):使出血停止。当血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后,以下四个事件可阻止进一步出血: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机化。血管壁连续性中断后,受损部位及其附近的血
  • 安瑟莫安瑟莫(Anselm,1033年-1109年4月21日),又译安瑟伦,天主教译为安色莫,意大利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1093年至1109年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被尊称为最后一位教父与第一位经院哲学学者。运
  • 约鲁巴语约鲁巴语 (本名èdè Yorùbá)是西非超过2500万人使用的方言连续体。它是约鲁巴人的母语,使用在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巴西、塞拉利昂、北加纳、古巴约鲁巴语为孤立声调语言,
  • 印度洋委员会印度洋委员会(英语:Indian Ocean Commission,缩写IOC;法语:Commission de l'Océan Indien,缩写COI),是印度洋岛国成立的国际组织。1982年12月,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塞舌尔三国的外
  • 辽西辽西可以指:
  • 学海书院坐标:25°02′10.55″N 121°29′43.39″E / 25.0362639°N 121.4953861°E / 25.0362639; 121.4953861学海书院(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
  • 安德烈·巴比什安德烈·巴比什(捷克语:Andrej Babiš;1954年9月2日-)是捷克富豪和从政者。他是捷克政党“是的2011”的创建者和领导人。“是的2011”于2017年捷克立法选举赢得捷克众议院200席中
  • 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耶稣受难日地震(又称安克雷奇地震、阿拉斯加大地震)发生于1964年3月27日星期五,当天正好是耶稣受难日,是美国和北美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当时是继1960年智利大地震后的世界第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