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

✍ dations ◷ 2025-08-26 11:56:09 #滴定

凯氏定氮法(英语:Kjeldahl method,全称凯耶达尔定氮法,简称凯氮法)是分析化学中一种常用的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凯耶达尔在1883年发明的。

将有机化合物与硫酸共热使其中的氮转化为硫酸铵。在这一步中,经常会向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钾来提高中间产物的沸点(从337℃到373℃)。样本的分解过程的终点很好判断,因为这时混合物会变得无色且透明(开始时很暗)。

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然后蒸馏。这一步会将铵盐转化成氨。而总氨量(由样本的含氮量直接决定)会由反滴定法确定:冷凝管的末端会浸在硼酸溶液中。氨会和酸反应,而过量的酸则会在甲基橙的指示下用碳酸钠滴定。滴定所得的结果乘以特定的转换因子就可以得到结果。

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含氮量一般被称作总凯氮量。总凯氮量有时并不能真正地反映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部分含氮量可能不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

如今,凯氏定氮法已经可以自动化进行,一些催化剂(如氧化汞或硫酸铜)也被使用来提高反应速率。

转换因子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理想状态下的蛋白质中的氮含量约为16%,所以测量值乘以6.25即为蛋白质量。下表为总结出的转换因子数值。

凯氏定氮法的普遍适用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它已经被确定为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给出真实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氮可能不仅仅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这可以从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被体现:三聚氰胺,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被添加到了食品中以伪造较高的含氮量。另外,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方法也需要许多不同的校正因子。而且,凯氏定氮法还需要使用浓硫酸和较长时间的加热(一般来讲,大于1小时)。这也造成了在粗略测量蛋白质含量时,杜马法(英语:Dumas method)有时更方便些。

相关

  • sulfate硫酸盐,由硫酸根离子(SO2−4)与其它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几乎都是电解质,且大多数溶于水。硫酸盐中的硫酸根是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正四面体结构,硫原子位
  • 尿苷酸单磷酸尿苷(英语:Uridine monophosphate,或译一磷酸尿苷、尿苷单磷酸、尿苷酸,英文缩写UMP)。是一种存在于RNA中的核苷酸。也是一种由磷酸与核苷尿苷所组成的酯类。包含磷酸官能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英语: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简称MDS)又译为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骨髓生成不良综合征、骨髓化生不良综合征,为一种因骨髓中未成熟血球不正常增生导致的血
  • 布劳沃德县布劳沃德县(英语:Broward County)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的一个县。面积3,418平方公里。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统计,共有人口1,777,638人。县治劳德代尔堡。成立于1915年
  • 纳伦德拉·莫迪早期政治生涯印度共和国总理对外内政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 (古吉拉特语:નરેન્દ્ર મોદી,英语:Narendra Damodardas Modi,1950年9月17日-),印度政治家,现任印度总
  •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俄语:Вале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Павлов,1937年9月27日-2003年3月30日),苏联官员,苏联解体后成为一名银行家。1959年,帕夫洛夫开
  • 史迪格·拉森史迪格·拉森 (瑞典语:Karl Stig-Erland "Stieg" Larsson,1954年8月15日-2004年11月9日)是一位瑞典记者与作家,他定居在斯德哥尔摩,从事新闻工作,对右翼极端主义有着长久深刻的独立
  • 横空出世《横空出世》是1999年上映的中国大陆剧情电影,由陈国星执导,李雪健、李幼斌、陈瑾等主演。影片获2000年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赛璐路壁橱《赛璐路壁橱》(英语:)是一套1995年的美国纪录电影,由罗伯特·伊普斯汀及谢菲·费烈曼执导和编剧。此片以维托·鲁索1981年(1987年改版)的同名书籍为蓝本,探讨历年来的电影(主要是好
  • 斯托尔戈齐亚冰原岛峰坐标:64°27′58″S 60°08′28″W / 64.46611°S 60.14111°W / -64.46611; -60.14111斯托尔戈齐亚冰原岛峰(Storgozia Nunatak),是南极洲的冰原岛峰,位于葛拉汉地的努登舍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