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

✍ dations ◷ 2025-04-04 11:24:27 #滴定

凯氏定氮法(英语:Kjeldahl method,全称凯耶达尔定氮法,简称凯氮法)是分析化学中一种常用的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凯耶达尔在1883年发明的。

将有机化合物与硫酸共热使其中的氮转化为硫酸铵。在这一步中,经常会向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钾来提高中间产物的沸点(从337℃到373℃)。样本的分解过程的终点很好判断,因为这时混合物会变得无色且透明(开始时很暗)。

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然后蒸馏。这一步会将铵盐转化成氨。而总氨量(由样本的含氮量直接决定)会由反滴定法确定:冷凝管的末端会浸在硼酸溶液中。氨会和酸反应,而过量的酸则会在甲基橙的指示下用碳酸钠滴定。滴定所得的结果乘以特定的转换因子就可以得到结果。

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含氮量一般被称作总凯氮量。总凯氮量有时并不能真正地反映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部分含氮量可能不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

如今,凯氏定氮法已经可以自动化进行,一些催化剂(如氧化汞或硫酸铜)也被使用来提高反应速率。

转换因子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理想状态下的蛋白质中的氮含量约为16%,所以测量值乘以6.25即为蛋白质量。下表为总结出的转换因子数值。

凯氏定氮法的普遍适用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它已经被确定为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给出真实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氮可能不仅仅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这可以从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被体现:三聚氰胺,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被添加到了食品中以伪造较高的含氮量。另外,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方法也需要许多不同的校正因子。而且,凯氏定氮法还需要使用浓硫酸和较长时间的加热(一般来讲,大于1小时)。这也造成了在粗略测量蛋白质含量时,杜马法(英语:Dumas method)有时更方便些。

相关

  • 苯六甲酸苯六甲酸,又名蜜石酸,是一种有机酸。由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于1799年从矿物蜜石中发现。纤维状的细小针状结晶,溶于水和酒精。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不与氯,浓硝酸、
  • 紫苜蓿M. sativa subsp. ambigua M. sativa subsp. microcarpa M. sativa subsp. sativa M. sativa subsp. varia Ref: ILDIS as of November 2005紫花苜蓿(学名:Medicago sativa,阿
  • 养猪业猪生产学是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养猪生产中的各种理论和技术。根据食用习惯和市场需求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脂肪型、瘦肉型和肉脂兼用型。猪只的各部分也可以加工,作为
  • 厄普顿·辛克莱小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 Jr.,1878年9月20日-1968年11月25日),美国著名左翼作家,出生于巴尔的摩,曾经创作超过90本著作,并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肯定,代表作则是《屠场》(The Jungl
  • 以赛亚·伯林以赛亚·伯林爵士,OM(Sir 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是哲学家及观念史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的顶尖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出生于拉脱维亚的里加(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犹
  • 马拉雅拉姆语的电视频道列表这是整个喀拉拉邦和中东国家使用马拉雅拉姆语的电视频道广播列表(在喀拉拉邦的印度口语)。除了以下这些主流的频道,还有一些是城镇或特定区域的非主流电视频道。
  • 李安喜李安喜(1953年-),山东淄博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东地区代表。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专业。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 WYPRWYPR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都会区的广播电台,使用频率为FM 88.1 MHz。播音室位在巴尔的摩的查尔斯村(Charles Village),发射设备位于西边的帕克高地(Park Heights)。本台在弗雷德
  • 杨炼杨炼(1955年2月22日-),是一位中国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利西斯奖”评委。杨炼祖籍山东,出生于瑞士伯尔尼。 6岁时回到北京。 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昌平县插队,之后开始写
  • 三原JAPAN Sanyuan JAPAN30.4万(三原TAIWAN) 36.9万(123JAPAN!) 9.43万(UMAI 美食频道) 6.43万(三年原班教室) 86,733,275(三原TAIWAN) 23,469,050次(123JAPAN!) 14,963,081次(UMAI 美食频道) 3,838,977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