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

✍ dations ◷ 2025-11-23 10:22:36 #滴定

凯氏定氮法(英语:Kjeldahl method,全称凯耶达尔定氮法,简称凯氮法)是分析化学中一种常用的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凯耶达尔在1883年发明的。

将有机化合物与硫酸共热使其中的氮转化为硫酸铵。在这一步中,经常会向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钾来提高中间产物的沸点(从337℃到373℃)。样本的分解过程的终点很好判断,因为这时混合物会变得无色且透明(开始时很暗)。

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然后蒸馏。这一步会将铵盐转化成氨。而总氨量(由样本的含氮量直接决定)会由反滴定法确定:冷凝管的末端会浸在硼酸溶液中。氨会和酸反应,而过量的酸则会在甲基橙的指示下用碳酸钠滴定。滴定所得的结果乘以特定的转换因子就可以得到结果。

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含氮量一般被称作总凯氮量。总凯氮量有时并不能真正地反映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部分含氮量可能不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

如今,凯氏定氮法已经可以自动化进行,一些催化剂(如氧化汞或硫酸铜)也被使用来提高反应速率。

转换因子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理想状态下的蛋白质中的氮含量约为16%,所以测量值乘以6.25即为蛋白质量。下表为总结出的转换因子数值。

凯氏定氮法的普遍适用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它已经被确定为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给出真实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氮可能不仅仅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这可以从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被体现:三聚氰胺,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被添加到了食品中以伪造较高的含氮量。另外,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方法也需要许多不同的校正因子。而且,凯氏定氮法还需要使用浓硫酸和较长时间的加热(一般来讲,大于1小时)。这也造成了在粗略测量蛋白质含量时,杜马法(英语:Dumas method)有时更方便些。

相关

  • 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regional geography)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不仅揭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而且区
  • 计算机存储器计算机存储器(英语:Computer memory)是一种利用半导体、磁性介质等技术制成的存储数据的电子设备。其电子电路中的数据以二进制方式存储,不同存储器产品中基本单元的名称也不一
  • 1AD1AD可以指:
  • 亚瑟·马威克亚瑟·约翰·布里尔顿·马威克(Arthur John Brereton Marwick,1936年2月29日 – 2006年9月27日)是一位英国历史学教授。生于爱丁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 让·阿勒曼让·阿勒曼(法语:Jean Allemane,1843年-1935年)法国社会主义政治家,1871年巴黎公社老兵,工团主义先驱,革命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人,1905年法国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创始人之一。法兰西第三
  • 朝夏まなと朝夏まなと(中文译名:朝夏真人),爱称MAA,是元宝冢歌剧团宙组主演男役。出生于佐贺县佐贺市,佐贺大学文化教育学部附属中学校出身。身高172cm、血液型A型。姿月あさと(1998年1月1
  • 澳门土生葡语澳门土生葡语(葡萄牙语:Patuá macaense、patois、Crioulo macaense),又称土生葡文或帕图亚,亦有“澳门甜蜜之语”(葡萄牙语:Dóci Língu di Macau)和“甜美的语言”(葡萄牙语:Doci P
  • 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第十二代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第十二代德比伯爵,PC(Edward Smith-Stanley, 12th Earl of Derby,1752年12月12日-1834年10月21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贵族、政治家。在1771年至1776年
  • 柯西等式柯西等式是光在特定透明材质下,其折射率和波长之间的经验关系,得名自1836年定义此等式的数学家奥古斯丁·路易·柯西。柯西等式最通用的形式为其中为折射率,λ为波长,, , 等为系
  • 藤田淑子藤田淑子(日语:藤田 淑子/ふじた としこ ,1950年4月5日-2018年12月28日),日本女性配音员、演员、歌手、旁白。从属青二Production。本名相同。别艺名:藤田 とし子。出身于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