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

✍ dations ◷ 2025-10-28 21:50:54 #滴定

凯氏定氮法(英语:Kjeldahl method,全称凯耶达尔定氮法,简称凯氮法)是分析化学中一种常用的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凯耶达尔在1883年发明的。

将有机化合物与硫酸共热使其中的氮转化为硫酸铵。在这一步中,经常会向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钾来提高中间产物的沸点(从337℃到373℃)。样本的分解过程的终点很好判断,因为这时混合物会变得无色且透明(开始时很暗)。

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然后蒸馏。这一步会将铵盐转化成氨。而总氨量(由样本的含氮量直接决定)会由反滴定法确定:冷凝管的末端会浸在硼酸溶液中。氨会和酸反应,而过量的酸则会在甲基橙的指示下用碳酸钠滴定。滴定所得的结果乘以特定的转换因子就可以得到结果。

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含氮量一般被称作总凯氮量。总凯氮量有时并不能真正地反映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部分含氮量可能不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

如今,凯氏定氮法已经可以自动化进行,一些催化剂(如氧化汞或硫酸铜)也被使用来提高反应速率。

转换因子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理想状态下的蛋白质中的氮含量约为16%,所以测量值乘以6.25即为蛋白质量。下表为总结出的转换因子数值。

凯氏定氮法的普遍适用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它已经被确定为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给出真实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所测定的氮可能不仅仅是由蛋白质转化来的。这可以从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被体现:三聚氰胺,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被添加到了食品中以伪造较高的含氮量。另外,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方法也需要许多不同的校正因子。而且,凯氏定氮法还需要使用浓硫酸和较长时间的加热(一般来讲,大于1小时)。这也造成了在粗略测量蛋白质含量时,杜马法(英语:Dumas method)有时更方便些。

相关

  • 牧师心理学宗教心理学(英语:Psychology of religion)是一种把心理方法及解释框架应用于宗教传统、宗教本身及个人的科学。这门科学尝试透过心理学来准确描述宗教思想及行为的本身、起源及
  • 大祭司大祭司,或称为最高祭司(拉丁文Pontifex Maximus,字面意思是“最高的pontiff”)是古罗马Pontiff祭司团体(英文:College of Pontiffs)的最高阶祭司。这是古罗马宗教中最为重要的职位,
  • 聚德霍夫托马斯·聚德霍夫(德语:Thomas C. Südhof,1955年12月22日-),美籍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聚德霍夫生于德国哥廷根。童年时光在哥廷根与汉诺威度过。年轻时曾学习过音
  • 电子布告栏系统电子布告栏系统(英语: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作 BBS)是一种网站系统,是当前流行网络论坛的前身,它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调制解调器拨接或者因特网来进行连接,BBS站台提供布
  • 文山区坐标:24°59′23″N 121°34′14″E / 24.989786°N 121.570458°E / 24.989786; 121.570458文山区是中华民国台北市辖下的市辖区,位于台北市南端,北隔蟾蜍山、南港山系与台北
  • 反照率反照率(albedo/ælˈbiːdoʊ/)通常是指物体反射太阳辐射与该物体表面接收太阳总辐射的两者比率或分数度量,也就是指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照率或反射系数,是从拉丁文
  • 美国人口史作为一个殖民地,英属北美的各个省份通常较早的发展城市。在1880年到1900年间,美国的城市人口比率从28%上升到40%,1920年达到50%,部分是由于欧洲移民的缘故。在1890年后,美国的农
  • aufsaufs(全称:advanced multi-layered unification filesystem,高级多层统一文件系统)用于为Linux文件系统实现联合挂载(英语:Union mount)。该名称最初是AnotherUnionFS的首字母缩略
  • 捺钵捺钵是契丹语,汉语译为行营、行辕、行在、营盘﹐意为辽朝帝王的行营。辽朝虽以辽上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这是因为辽朝
  • 安全阀安全阀门(英语:safety_valves)是在设备故障时防止事故的一种阀门。安全阀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是:紧急自动泄压阀(PRV),当压力或温度超过预设限值时,它将自动从锅炉、压力容器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