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诗)

✍ dations ◷ 2025-11-05 00:03:13 #T·S·艾略特作品,1922年作品,英国文学

《荒原》(英语:)是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作品。

1921年,由于精神原因,艾略特接受医生建议到瑞士洛桑易地疗养,《荒原》初稿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完成。

《荒原》全文分五个部分:“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在《荒原》中,水的意象始终贯穿全诗。《荒原》同时夹杂着粗俗的伦敦方言,“对弈”篇中有两个女人谈论到假牙、怀孕和流产的事,反映出对爱情的不贞,只有色情和淫欲。

《荒原》以晦涩著称,其原稿有800多行,经艾兹拉·庞德删改近半又加以编定后,成为我们所看到的434行紧密、明晰的好诗,对此艾略特竟毫无意见,他表示“甚至不在乎自己是否懂得自己在说些什么”。这首诗发表之初,几乎无人能懂。当代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阿伦·塔特说第一次读《荒原》时,一个字也看不懂,不过他已意识到这是一首伟大的诗篇。后来艾略特给诗加了50多条注释。《荒原》是宣示著一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

1922年艾略特出版《荒原》,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庞德在写给福斯特(英语:Jeanne Robert Foster)太太的信中说: “只要《荒原》一出版,我就要给它捧场”。《荒原》的题词(英语:Epigraph (literature))(epigraph)即引用盖厄斯·佩特罗尼乌斯·阿尔比特《爱情神话(英语:The Satyricon)》(其意为“好色男人”)的古罗马诗句(拉丁文),强烈表达对死的愿望。至今,这部作品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1926年,叶公超游学英国康桥大学,便结识艾略特,日后致力于译介艾略特诗文。1936年12月,叶公超的女弟子、清华大学研究生赵萝蕤译出《荒原》全诗。1937年6月,《荒原》的首部中译本由上海新诗社出版,赵萝蕤还写有《译后记》,当时正值抗战前夕,该书未能引起轰动。叶公超又为该书作序,而此序言又以《再论艾略特的诗》之名发表于1937年4月5日《北平晨报·文艺》第13期。邢光祖评述赵萝蕤译本:“艾略特这首长诗是近代诗的‘荒原’中的灵芝,而赵女士的这册译本是我国翻译界的‘荒原’上的奇葩”。

相关

  • 构效关系构效关系指的是药物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狭义的构效关系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广义的构效关系研究的对象则是一切
  • 朔方郡朔方郡,中国古郡名,于西汉朝时设置。其地原有林胡、楼烦与白羊国活动,秦代蒙恬西击胡人,占有此地为新秦中,属九原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破匈奴楼烦王与白羊王,占有河南地,
  • 3sub10/sub螺旋310螺旋是一类蛋白质和多肽中较少见的二级结构。
  • 彭布罗克学院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英语:Pembroke College, Cambridge) 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学院拥有超过600名学生和院士,是剑桥大学历史上第三所学院。
  • 战车炮坦克炮(Tank gun、坦克炮)是指安装在坦克上的火炮,是坦克的最主要的火力来源。坦克炮与高射炮同属加农炮,因此两者的弹道亦类似,追求高初速以及弹道平直以求迅速打击目标。坦克炮
  • 马利厄斯丘陵马利厄斯丘陵(Marius Hills)是位于月球风暴洋的一组熔岩穹丘。一般认为形成这些穹丘的熔岩比形成月海的有更高的黏度。这些穹丘的高度大约是200到500米。该区域的名称来自附近
  • 米夏·艾尔曼米夏·艾尔曼(1891年-1967年),著名俄罗斯犹太小提琴家,以琴声优美动人而闻名于世。艾尔曼出身在俄罗斯基辅市郊托尔瑙村。父亲是一位犹太校长,擅长演奏小提琴。艾尔曼4岁时,父亲教
  • 匡培梓匡培梓(1932年7月-),心理学家。1932年7月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获生物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4年任中国科
  • 酢浆薯酢浆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地下块茎越冬。 这些块茎在克丘亚语称为uqa, 西班牙语称oca或cubio,还有其他别名,例如新西兰山药 。 酢浆薯在安第斯山脉中部和南部种植,以取其块茎食
  • 拉莫斯拉莫斯(Ramos)是一个常见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人名中的姓氏。以此为姓的名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