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天神龙

✍ dations ◷ 2025-01-22 23:51:19 #大黑天神龙
大黑天神龙属(属名:Mahakala)是种原始驰龙科恐龙,唯一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南戈壁省的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年代为上白垩纪的坎潘阶,约8,000万年前。大黑天神龙是种小型驰龙科恐龙,身长接近70公分,并具有早期伤齿龙科与鸟翼类的特征。尽管大黑天神龙很晚期才出现,它们却是最原始的驰龙科恐龙。大黑天神龙与其他原始恐爪龙下目的体型小,显示鸟类在发展出飞行能力以前的体型很小。大黑天神龙的属名衍化自梵语,是以藏传佛教八大护法之一的大黑天为名,种名则是以发现地南戈壁省(Ömnögovi Province)为名。大黑天神龙的化石(编号IGM 100/1033)是一个部分骨骸,包含颅骨、脊椎、四肢骨头、以及部分的骨盆与胸带。虽然这个标本非常小,与始祖鸟、尾羽龙、寐龙大小接近,却是接近成年的个体。大黑天神龙与其他近鸟类(驰龙科、伤齿龙科、鸟类)的差别在于,尺骨、股骨、髂骨、以及尾椎的细部特征。大黑天神龙的中间跖骨并非扁长,此特征与始祖鸟与更衍化的驰龙科相同,但与原始伤齿龙科与某些驰龙科不同,显示非扁长的中间跖骨是种原始特征。大黑天神龙具有典型的驰龙类第二趾爪。在2007年,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与其同事的一份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命名并叙述了大黑天神龙,并将之列为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驰龙科恐龙。这个发现,加上其他被归类于原始近鸟类的兽脚类恐龙体型很小,显示早期的近鸟类普遍为体型小的动物,并非鸟类的独有衍征;而且早于发展出飞行能力前,鸟类已是小型动物。伤齿龙科与驰龙科在演化过程中,体型逐渐变大,而且不同的支系具有不同的体型大小。大黑天神龙也具有原始伤齿龙科与鸟类的特征,更衍化的驰龙科后来失去这些原始特征。德加多克塔组过去曾是半干旱的气候,地表布满沙丘与冲积层。这片半干旱的大草原上有间歇河流经,有季节性的雨季,偶尔有沙尘暴。该地发现的其他动物包含:陆生乌龟、鳄鱼、蜥蜴、哺乳类、以及多种的恐龙,水生动物则是现已灭绝的鱼类。这个地区的动物群的体型为小到中型。该地所发现的其他恐龙,包含:驰龙科的伶盗龙、伤齿龙科的拜伦龙与蜥鸟龙、偷蛋龙科的葬火龙、可汗龙与偷蛋龙、阿瓦拉慈龙科的单爪龙与鸟面龙、角龙下目的原角龙、甲龙科的绘龙。如同其他的驰龙科,大黑天神龙应该是种小型、活跃的肉食性掠食动物。

相关

  • 注射器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注射器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
  • 手语翻译员伴读手语翻译员伴读是指聋生在主流学校上课时有专属手语翻译员,老师在课堂上用口语讲解,聋生一边辨识老师嘴型,一边有手语翻译员在旁边用手语说明。
  •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慕尼黑大学 (1875-81)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1881-88) 维尔茨堡大学 (1888-92)阿尔弗雷德·斯托克(英语:Alfred Stock)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德语:Hermann Emil Fischer,1852年1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亚伯氏症亚伯氏症(英语:Apert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因颅缝早期闭合而导致尖颅或并指等的先天性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16000至1/20000。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体染色体显性遗
  • 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将气的概念抽象化,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有着像气体般的流动特性
  • 谢苗·沃尔夫科维奇谢苗·伊萨科维奇·沃尔夫科维奇(俄语:Семён Исаакович Вольфкович,1896年11月23日-1980年11月12日),生于阿纳聂夫(今属奥德萨州),苏联化学家,发明家,苏联科学
  •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简称国药中生上海公司,或简称上生所)是一间国有的生物制品研究企业,隶属国药集团下属的中国生物技术股
  • 单眼小眼(Ommatidia),是复眼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细小的独立感光组织,能够分辨光暗及颜色。一个小眼由以下部分组成:其中角膜和晶体圆锥的作用相当于透镜。视网膜细胞带微绒毛的一侧(8个感
  • 崔蔚林崔蔚林(1634年-1687年),字夏章,号定斋,又号玉阶。新安(今安新)人。父崔九围。崔蔚林好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选庶吉士。升弘文院侍读,晋侍读学士,转翰林院侍读学士。崔蔚林好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