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牧师

✍ dations ◷ 2025-08-10 16:55:58 #M7牧师
M7牧师式自行火炮(M7 Priest)为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研发的一款自行火炮。当它进入英军服役时,英国人便给它起了“牧师”的称号。这是因为它拥有一个像讲道坛般的机枪手位置,以及沿袭英军“主教式”自行火炮的名字,而英国方面的最终命名方案亦采用了105mm SP牧师型自行火炮这个名字。而牧师式自行火炮的命名,也奠定日后英军以神职人员名称为自行火炮命名的传统,如后来的“司事式”及“主祭式”自行火炮。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有尝试开发自行火炮,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脱离原型阶段。一方面是贵、二来炮兵军官们也不晓得开发自行火炮的方针该怎么制定,甚至连是不是该用履带载具都有意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装甲部队在西欧战场摧枯拉朽的实力摆出后,美军才决定开发高机动力的自行火炮成为装甲部队的支援基石方针;但是要采用何种载具则尚无定见,因此美军刚开始选上了M3半履带车与75毫米榴弹炮的组合,该实验车为T-19。但在亚伯丁测试场的表现后,军方发现半履带车太小,酬载力及机动力都没办法让它们满意,最后相信要全履带车的酬载及防护都比较妥当;在1941年10月,美军决定以M3李中型坦克的底盘作为该款自行火炮的基础,并命名为T32自行火炮。T-32生产了2辆原型车,1942年1月至亚伯丁测试场验收,1942年2月5日移交给美国装甲兵训练根据地的诺克斯堡测试。该车设计为顶部开放式车身,安装一门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这门榴弹炮与步兵用的拖曳式M2A1型榴弹炮规格相同,后勤共通;在经过测试后,美国方面的意见认为车子的装甲应做适度削减,主炮的射角应涵盖左右45度,而且应具有水平射击能力,以便在必要时实施反坦克射击任务。英国的意见希望这辆车装上自卫机枪,而且认为因为引擎尺寸问题机枪射角会受到限制,因此希望自卫机枪的位置要独立放置。经过各方的修订意见后,1942年2月,T32自行火炮被更名为M7自行火炮,并以修改后的2号原型车为蓝本,1942年4月起量产。到1945年战争结束而停产前,共生产了3,490辆M7自行火炮,分别由三间厂商生产。虽然最早期的M7自行火炮是为了美军作战而制造,但根据美国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美国承诺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所以首批为数90辆的M7自行火炮在1942年夏季急忙运往北非,协助英军第八集团军作战;该批自行火炮在1942年9月运到开罗。经过短暂的换装训练后,英军部队在1942年11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开始让这批自行火炮参战,而且部队的评价都相当正面。后来,M7自行火炮在北非战场中取得极大成功,英国更因此希望美国在1943年前满足他们5,500辆订单,但这个数字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达成。但租借法案仍提供了828辆M7自行火炮支持英军度过北非最艰难的那段战争,后来英军在反攻时,发现牧师式自行火炮不只能提供步兵间接火力支援;他们利用牧师式可以水平射击的功能开发出特别的攻坚战术:利用自行火炮发射大量的烟幕弹掩护坦克冲锋,擅用这项战术的部队最知名的为23装甲旅,该战法让轴心国在沙漠中设置的固定阵地效果大减,让装甲部队在沙漠中更具毁灭性。然而,M7自行火炮亦存在一些问题。毕竟M7自行火炮是为美军而生产,有些部分并不合乎英军的标准;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英国没有使用105毫米的炮弹,该规格是美国自法国承袭而来,因此英国很快地希望美国弄出一辆装有 QF 25磅榴弹炮(英语:Ordnance QF 25-pounder)的牧师式。在1942年6月,美国将T-32的2号车改装为T-51式25磅炮自行火炮,不过在测试时主炮发生故障,所以研发发生延宕;加拿大很快的用谢尔曼坦克的底盘开发出了司事式自行火炮,因此T-51的研发计划在1943年3月取消。司事式在1943年夏季起开始在英军服役,在这之后,英军原本在北非战场、意大利战场等地的M7自行火炮逐步将主炮拆除,改装成“袋鼠装甲运兵车”。而在美军部队中,M7自行火炮在作战中取得很大成功,在二战结束前美军整建了62个M7自行火炮营,其中48个为师属炮兵、14个为独立自行火炮营。美军每个装甲师下辖三个营的M7自行火炮,为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来源。除了直接火力支援外,有少部分的M7自行火炮改装为牧师OP炮兵观测车;观测车将主炮拆除、增装更多的无线电、线盘、有无线电话机等,为炮兵部队提供更及时的前进观测。美军首次投入M7自行火炮是在西西里岛登陆,它可以涉水、通过泥泞地区,并提供登陆部队平射与曲射之火力支援,但是在这类登陆作战时,M7自行火炮的耗损状况也是相当沉重。相对于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虽然也有配备M7自行火炮,但数量相当稀少,大部分陆战队炮兵都只得到拖曳型的榴弹炮,M7自行火炮主要运用方式是临时加配给步兵团作为突击炮运用,为步兵提供更具威力的直射支援火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陆战队才全面换装M7自行火炮。除了这些量产型外,美军还利用M7的设计在1944年改装了一款搭载口径284毫米的自走迫击炮,专用来发射燃烧弹及白磷弹。不过该车并没有获得美国陆军青睐。二战后,美军部队中仍持续运用这这型武器,直到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仍使用这款自行火炮与北朝军作战,相较起拖曳榴弹炮,自行火炮更适合在崎岖的地形灵活更换阵地射击;不过朝鲜半岛的丘陵与山地不利于火炮仰角最高仅35度的射击发扬,因此改造了127辆M7自行火炮主炮仰角提高到65度。在1950年代中期后,M7自行火炮的地位逐渐由同等口径的M52自行火炮与M108自行火炮取代;并且经由军援途径提供给美国盟邦使用,中华民国陆军在1956年经由美援途径获得这款兵器。巴西陆军直到2010年然在使用此型车。

相关

  • 伦敦大瘟疫伦敦大瘟疫是一场1665年至1666年间发生在英国的大规模传染病爆发,超过10万人死于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该次的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一种由
  • 奥斯尼尔龙奥斯尼尔龙(属名:Othnielia)意为“奥塞内尔的”,是一种鸟臀目恐龙,是以最初的命名者-19世纪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为名。马什原本在1877年
  • 高乃依皮埃尔·高乃依(法语:Pierre Corneille,1606年6月6日-1684年10月1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鲁昂,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与莫里哀、拉
  • 闵桂荣闵桂荣(1933年6月2日-),福建莆田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全国政协第八、第九届委员,中国科协第三、第四、第五届常委。闵桂荣1952年毕
  • 中的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基督),并相信通过他的死和复活,人类可以与上帝和好,从而得到救恩和永生的承诺。这些教义强调,作为上帝悦纳的羔羊,耶稣选择在髑髅地的十字架上受难,以此作为
  • Bambook锦书,英文名bambook,是盛大公司发布的一款基于E Ink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器,名称源自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于2010年8月9日进行限量内测,于2010年9月28日正式发
  • 银坑陨石坑银坑陨石坑(英语:Silverpit crater)又音译为西尔弗皮特陨石坑,是英国北海外海的海底地形,埋藏在北海海床之下,距英格兰约克郡东岸约130公里,是以银坑(Silver pit,北海海床的一处凹陷
  • 巴贝特之宴《巴贝特之宴》(丹麦语:Babettes gæstebud),是一部1987年上映的丹麦剧情电影,首映是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该电影由盖布里尔·亚斯里执导,基于凯伦·白烈森原著故事改编。巴贝特
  • 蒂布龙岛坐标:28°58′09″N 112°21′41″W / 28.96917°N 112.36139°W / 28.96917; -112.36139蒂布龙岛是墨西哥的岛屿,由索诺拉州负责管辖,岛屿长53公里、宽33公里,面积1,200平方公
  • 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Shoulder-Launched Multipurpose Assault Weapon,简称SMAW),是基于以色列设计的肩射型火箭筒,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可携带的攻击武器火箭筒(譬如破坏碉堡),而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