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名遣(日语:仮名遣い/かなづかい */?)是指日语假名的使用方法。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同一个词有两种表记方法时应该使用哪种规范。尤其是,对同一个音位必须使用多个不同的假名的时候假名遣的规范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个意义下的“假名遣”分为“现代假名遣”和“历史假名遣”。
第二个意义与规范无关,而是讨论假名本身以前是怎样被使用的。例如“ 上代特殊假名遣”“夏目漱石的假名遣”等等。
本条目陈述第一种意义下的“假名遣”。
当出现关于使用假名的方法的问题时,有以下几种可以考虑的解决方法。
假名遣是指在其中2-4那样需要选择唯一一个正确的写法时使用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关于确立基准的争论。
作为规范的假名遣,最早出现在镰仓时代由藤原定家执行。但是这并没有广泛传播到整个社会全体。以社会全体为单位统一进行假名遣的确立的是明治时代开始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国语改革的一环的“现代假名遣”公布,有时被称为“新假名遣”,而战前的假名遣则有时被称“旧假名遣”或“历史假名遣”。在“现代假名遣”公布的40年后其改订版“现代假名遣”公布,并被使用至。现在,历史假名遣一般用于古典文章或俳句、短歌等等。但是历史假名遣并非由万叶集或源氏物语时代开始一直使用至二战前:历史假名遣是在17世纪末之后才被学术地规定出来的。甚至有意见认为将古典文章用历史假名遣书写时近代以来的事情。
在明治政府统一假名遣以前,对同一个发音使用多种不同的假名的现象很常见。例如将“折る”的假名写成“おる”或“をる”。但在此基础上,即便是同一个“を”字也有不同种字体,有以汉字“乎”为原型的假名也有以“远”为原型的假名。本条目主要讨论前者的问题,而不讨论后者“变体假名”或“异体假名”的问题。例如曾经存在将假名shi在词头以外的地方写成现在的“し”,而在词头写成以“志”为原型的字体的时代。这种字体上的区别,有时称之为“假名文字遣”,以与“假名遣”作区别。
所谓统一假名遣,是指同一个词永远用同一种写法,并非“按照发音来书写”。“假名遣”中同一个发音也可能因为词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假名,所以按照发音书写的并非“假名遣”。
另外在关于假名遣的议论之中,特别是对“表音式假名遣”持反对立场中,有“发音因人而异所以不可能存在表音式假名遣”的观点(例如时枝诚记)。但是这种情况下的“发音”指的是说话的发声语音。假名遣所讨论的问题并非语音,而是音位(音韵),即对同一个音韵是统一用同样的假名还是区分使用不同的假名。
假名遣属于正书法的一种。但是,相对于正书法是用来规范一个一个词,假名遣在词之上还将词还原到一个一个字的水平。比如关于英语的bough和bow的区别,不存在w的“罗马字遣”这种说法,但是对于日语我们可以说“い”和“ゐ”的假名遣。
另外假名遣不考虑日语的音便现象(为发音方便而产生的音变)或读癖问题(惯用的特殊读音)。例如写作“よみて”但读成“ヨンデ (yonde)”,反过来表示“ヨンデ (yonde)”这个词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主张写成“よみて”。这种场合下惯例是顺从音韵的历史变化而按照发音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