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海尔·普塞洛斯

✍ dations ◷ 2025-10-26 05:30:15 #米海尔·普塞洛斯

米海尔·普塞洛斯(希腊语:Μιχαὴλ Ψελλός,罗马化:)是一名拜占庭帝国的僧侣、学者、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1017年或1018年,尽管也有说法认为普塞洛斯直到1096年才去世,但通说一般认为其卒于1078年。

关于普塞洛斯一生的讯息主要源自他自己的作品,其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自传章节。普塞洛斯可能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他的家人则来自尼科米底亚,而依据他自己的说法,普塞洛斯的祖先中包含了担任执政官和贵族的菁英成员。他的洗礼名叫君士坦丁,米海尔为他晚年进入修道院时选择的修道名,普塞洛斯的称呼(即口吃者)则可能是因他个人语言缺陷而起的名字。

普塞洛斯早年在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大约在其十岁时,他被派到首都以外的地区担任一名地方法官的秘书,以帮助家人为妹妹筹集出嫁的彩礼,在他的妹妹死后,普塞洛斯放弃了秘书一职,回到君士坦丁堡继续他的学业,在其从学于约翰·毛罗普斯(英语:John Mauropous)的期间,遇见了日后的普世牧首君士坦丁·莱乔德斯(英语:Constantine Leichoudes)与君士坦丁堡的约翰八世(英语:John VIII of Constantinople),以及后来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世。有一段时间,他再度前往首都外的行省工作,担任地方法官的职位。他于公元1042年前其返回君士坦丁堡,并在朝廷中得到一份担任基层官员的机会,成为帝国内阁中的秘书。从那时起,开启了他在宫廷内平步青云的政治生涯。此后普塞洛斯成为君士坦丁九世朝中一位富有影响力的政治顾问(任期1042年-1055年)。同时,他也担任君士坦丁堡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Constantinople)的领衔教授,并拥有“哲学家之首”的荣誉称号。

尽管普塞洛斯身居学术的领导地位且能力卓越,但他的拉丁语知识却仍显不足,如犯下把西塞罗和凯撒两者混为一谈的谬误。这项错误被认为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用以说明拜占庭帝国如何在中世纪鼎盛时期几乎失去它与名义上号称的罗马帝国在根源上的联系。

在君士坦丁九世的统治末期,出于某种原因,普塞洛斯发现自己陷入政治压力之下,最终他为此决定离开朝廷,于公元1054年退隐至比提尼亚奥林帕斯山的奥林帕斯修道院。然而,在君士坦丁九世驾崩后不久,继任的狄奥多拉女皇便将普塞洛斯召回朝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直活跃在政坛,担任过数届皇帝的高级政治顾问。他在公元1057年米海尔六世到伊萨克一世的权力过渡中起了决定性的政治作用,之后是伊萨克一世至君士坦丁十世,以及罗曼努斯四世到米海尔七世。由于普塞洛斯在君士坦丁十世统治期间曾担任过其子米海尔七世的私人教师,并且在帮助米海尔七世对抗其对手兼继父罗曼努斯四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塞洛斯可能期望在他的辅政下,成为米海尔七世朝中一名更具影响力的帝师和顾问。然而,米海尔七世似乎对于关照自己的导师普塞洛斯并不感兴趣,在公元1070年代中期以后,便没有更多关于普塞洛斯在朝廷上出现的纪录。部分学者因此认为,在公元1070年的某个时间点,普塞洛斯不得不再次回到修道院。根据普塞洛斯之后的历史学者约翰·佐纳拉斯的言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普塞洛斯于公元1078年米海尔七世退位后不久便已去世,尽管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普塞洛斯应逝世于较晚的年份。而众所皆知,保加利亚的狄奥菲拉科托斯(Theophylaktos of Bulgaria)在普塞洛斯死后写了一封信安慰他的兄弟,他说:“您的兄弟并没有死,但是他已经离开了神,从痛苦和疾病中解脱”。

普塞洛斯最为著名且最通俗的作品当属由他撰写的《编年史》,书中记录了从普塞洛斯身处的年代往前延伸一百多年间历任拜占庭皇帝的历史,其中涵括14位皇帝与女皇的统治,远从“保加利亚屠夫”巴西尔二世(976年-1025年)将近50年的统治开始,结束于米海尔七世(1071年-1078年)的统治时期。特别的是,此书与当时绝大多数的史学著作不同,其内容架构主要由一系列的人物传记所组成,普塞洛斯在成书时专注于对人物的描写,而非军事和政治事件的细节。此外《编年史》中还大量加入普塞洛斯自己的政治与思想历程等自传元素,且普塞洛斯在政坛上的活跃期(特别是君士坦丁九世统治的时期)亦占据了书中内容的极大篇幅,使整部作品几乎呈现出政治回忆录的性质。该著作被认为分由两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包含伊萨克一世在内以前的数任皇帝历史,而第二部分为皇帝们辩护缓颊的语调则要强烈得多,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普塞洛斯对自己在政治上的保护者,即对杜卡斯王朝历届皇帝们的溢美与赞誉。

普塞洛斯接受过广泛而充分的教育,被认为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尤其让普塞洛斯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独力将古代哲学,特别是有关柏拉图的思想哲学重新引入拜占庭学术界。但他对柏拉图和其他异教(通常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的偏爱导致部分与他同时代人对其信仰的正统性产生怀疑,为此他一度被迫公开帮自己的信仰辩护。除此之外,普塞洛斯还为自己是一位修辞大师而自豪,他将哲学家的智慧和修辞学家的说服力结合在一起,这使他的作品成为政治领袖和顾问参考的模范样板。而在现代评论家的眼中,普塞洛斯热衷在其作品内发表冗长的自传文,让他受到徒具虚荣心和野心的批评。与此同时,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编年史内容亦导致评论家认为他是一名谄媚之人与机会主义者,因为他在表面上对某些皇帝不抱持批判的立场,也因他一生中在政坛上多次变节。然而,另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在他的作品中其实存在一股强大的讽刺暗流,尤其是在《编年史》这部著作中,传递出普塞洛斯对其所描绘的皇帝刻画抱有高度的批判性和颠覆性观点,甚至对于整个拜占庭的基督教信仰与道德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在普塞洛斯的一生中,他的宗教信仰屡屡受到严重的质疑。例如,根据研究拜占庭的学者安东尼·卡尔德利斯(Anthony Kaldellis)之说法:“公元1054年,他(普塞洛斯)被其昔日的朋友-未来的普世牧首君士坦丁堡的约翰八世指控,说他为了追随柏拉图而放弃基督。”更启人窦疑的是,普塞洛斯的学生约翰·伊塔洛斯(英语:John Italus)继普塞洛斯成为哲学家之首,而伊塔洛斯被公开指责教授诸如轮回和世界的永恒等“希腊式”的思想。伊塔洛斯两度面临过这样的指控,两次他起先都供认不讳,后来却又改口否认。

曾经有人认为还有另一位与普塞洛斯同名的拜占庭作家,即老普塞洛斯(现也称为伪普塞洛斯),他于公元9世纪时期生活在安德罗斯岛上,为佛提乌的学生,也是“智者”利奥六世的老师,米海尔·普塞洛斯本人也被一些作家称为小普塞洛斯,而这种区分两个普塞洛斯的叫法是源自一本名为《Σύνοψις Κεδρηνοῦ-Σκυλίτση》中世纪编年史的记载。但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这部编年史中包括普塞洛斯这个名字是由一名愚昧无知的抄写员所造成的错误,实际上老米海尔·普塞洛斯是不存在的虚构人物。

而在现代学术用语中,“伪普塞洛斯”一词也被用来描述几部日后在拜占庭时期被误认为是普塞洛斯作品的作家之代称。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在其诗作古舟子咏中提及“君士坦丁堡的柏拉图主义者-米海尔·普塞洛斯”是“这个既无灵魂也无天使,无形者们所居之星球”上的权威。

英国诗人克里斯托弗·米德尔顿(英语:Christopher Middleton (poet))于他1986年的诗集《两辆马车驶过》中收录了一首关于普塞洛斯的诗歌。

普塞洛斯另于蒂姆·塞韦林(英语:Tim Severin)的小说《维京:王者之人》中登场,该书是维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相关

  • 文麻壮语文麻壮语,又称岱壮语,是壮语的一种,属中部台语支,通行于云南省文山、麻栗坡、马关和开远等地,使用人数大约有12万人左右。越南北部岱依族使用的岱依语同文麻壮语很相近。也有学者
  • 唐·佩奇 (物理学家)唐·佩奇(英语:Don Page,1948年12月31日-),全名为唐纳德·尼尔森·佩奇 (英语:Donald Nelson Page),出生于美国的加拿大籍理论物理学家,现任教于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唐·佩奇的研究
  • 桃林水库桃林水库位于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水从褒忠山西麓发源而来,向北流入水府庙水库,汇入涟水。湘乡水利局网站落实“河长制”:桃林水库水毁修复 水质良好
  • 忽略所有规则“忽略所有规则”(英文:,通称IAR)是一种允许在必要时违反其他规则的凌驾性规则,起源于维基百科。其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原文是:“如果有规则妨碍你恰当地改进或维护维基百科,请忽略该
  • 桑吉连高原桑吉连高原是俄罗斯的高地,位于图瓦共和国东南部,长230公里、宽120公里,海拔高度1,800至2,000米,最高点海拔高度3,276米,蕴藏石英岩、石墨、黄金等矿产。
  • 公用程序实用程序(英语:Utility software),又译为公用程序、工具程序,是用于帮助分析、配置、优化、维护计算机的系统软件。
  • 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周朝的春秋时代齐景公帐
  • 皮绳愉虐邦皮绳愉虐邦是台湾第一个公开的BDSM社团,成立于2004年,希望召唤出“皮绳愉虐”成为身份与认同,建立主体自觉,认识到彼此是休戚相关、利益与共的族群。2004年开始固定有队伍参与台
  • 荒城渡《荒城渡》是中国大陆90后男歌手周深为网络剧《陈情令》中的角色薛洋演唱的人物曲。此曲获得由你音乐榜付费指数周榜冠军、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年度中国风TOP9、年度电
  • 巴什肯德阿茨瓦申,阿塞拜疆称巴什肯德,是亚美尼亚格加尔库尼克省在阿塞拜疆境内的一块飞地,面积40平方公里,最初和苏维埃亚美尼亚本土相连,后被苏维埃阿塞拜疆包围,自1992年双方冲突以来为阿塞拜疆占领,行政上属于凯达贝克区,当地亚美尼亚人已被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