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奥古斯丁)

✍ dations ◷ 2025-10-22 18:26:09 #狄奥多西王朝,4世纪书籍,拉丁语,基督教书籍

《忏悔录》(拉丁语:Confessiones),是公元394~400年希波的奥古斯丁用拉丁语写的自传体回忆,全书分为13卷。其概述了奥古斯丁年轻时犯下的罪过和他改信基督教。

     懺悔錄以作者奧古斯丁寫作當下的角度,去描述自己的生平,對曾經犯下的惡業做懺悔。同時,也描寫了自身在不同的階段所信仰的事物與對世界的觀點。     作品可以前六章與後七章來分做兩部份,前半在講述自己在領會神的慈愛前,學習與宗教上的經歷,後半大多為思想上的論述,解讀聖經、以聖經的角度看萬物的運行,並時與天父對話。細節上書中記述著奧古斯丁在青少年時荒廢學業並沉溺遊戲,並喜愛讀荒誕不經的文字,之後在迦太基求學,透過追尋智慧而歸向上帝,開始閱讀聖經,其中西塞羅的著作《荷爾頓西烏斯》更是影響作者深遠,但之後卻陷入摩尼教中。二十九歲時在羅馬罹病,痊癒後領會神的慈愛並決定脫離摩尼教。奧古斯丁開始研究天父的思想以及真理的存在。認為不應有惡的存在,但卻也覺得不應懷疑天父,因而向祂懺悔。奧古斯丁也曾因基督教的教義而打退堂鼓,但透過與他人的比較堅定了自己的意志。母親過世之後他仍維持著信仰並感謝天父的一切,母親臨終也感到滿足並希望他於天台時能想起她。           奧古斯丁在書的後段開始描述他現今的狀況,闡述自身對懺悔的想法,並說明主基督為神與人之前唯一的仲介者,而幸福生活應以上帝為目標。之後以上帝的觀點闡述了他對時間的看法,以及在眾多聖經的解釋中人們應如何解讀神的話。最後他細述了神在自身上的神蹟,他感受到生命思想與本體是不可分割,認為唯有天主的曙光才能驅除罪惡,而靈魂如天主的化身,在愛中得到憐憫。

该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即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卷四、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卷九是他信奉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圣经不会是一部忏悔文学,但它可以是一部救赎文学。圣经中的“救赎”意识,推动了《忏悔录》的忏悔文学。

忏悔录建立了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或说是神学思想的础石,也打下了他对于“进步历史观”的一套基础认同。

文学批评上,对于《忏悔录 》是否能称得上自传上有过争议。原因之一是在于其内容上没有太多生活细节,其二是形式上,从第十卷作者展开了一系列的哲学思考,缺乏对身边人事物的具体描述。如同奥莫拉所认为,“《忏悔录》的中心问题是皈依,而皈依本身就分为两个部分或两个时刻。”换言之,作者在忏悔之后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因而展开不同形式的论述,而这样的论述会脱离原本的日常生活描述也无不可。

《忏悔录》乍看像是奥古斯丁一人的喃喃自语,但其重要性其实在于他关注历史文化发展之下所给出的的一个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新的文化价值尺度”哪来忏悔?也就是说,唯有当一套全新的社会文化来临,人们才会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当,而产生忏悔。

《忏悔录》中的忏悔,不单指奥古斯丁对过去所犯种种罪恶的告白,同时也包含在这些罪恶之后,还能有机会得到伟大上帝的启示,因此奥古斯丁表达对神给予机会忏悔的感谢。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纪录了心灵感悟与成长的历程。首先借由回顾三十三岁以前的生活,反省过去的过错与迷误,忏悔过去懵懂无知的自己,祈求神的怜悯原谅,并描述在经历误入摩尼教的歧途、肺病、及母亲过世等坎坷后,体悟到神给予他启示的恩惠,以及发现神给予他机会忏悔的慈爱。文章后三卷,奥古斯丁解释忏悔的定义、说明忏悔所能带来的好处,《忏悔录》最后在奥古斯丁对神的祈祷中画下句点。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内容与忏悔的主题相扣,奥古斯丁的悔悟不只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借由信仰上帝,追寻真理,认识自我的灵魂,重建对世界与人生的想法,实际做到忏悔后回归正途。

忏悔录是在公元394-400奥古斯丁用拉丁语写成,由于当时欧洲的印刷术尚未发明,所以教会中皆使用手抄将忏悔录传出去,在欧洲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中所藏旧抄本最为繁多。

  在印刷术发明后,共有五个较著名的版本。第一本收录忏悔录的书是1506年出版的《奥氏全集》,其他的版本分别为:在1576-1577年比利时出版的《罗文大学本》;167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本笃会本,此版本后来收入米涅的《拉丁教父集》;以及189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教会拉丁作家从书》。

  目前成为主流的版本为在1926年出版的《法兰西大学丛书》。此版本由法国拉布利奥勒(Labriolle)教授根据《教会拉丁作家从书》及参考十八种第七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和四种印本校订而成。

《忏悔录》(Confessions)在拉丁文中本为“承认、认罪”的意思,但在教会文学当中也有承认神的伟大的歌颂意义,即奥古斯丁在本书当中,叙述一生所蒙恩典,发出对天主的歌颂。而他也成为一种新文体的开山之作,在后来的欧洲,“忏悔录”已经成了自传的另一名称。

奥古斯丁以卑微的态度写就此书,成为信徒们的榜样,也稳固主教的地位,因为当时他被祝圣为主教的过程不合正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对手。本书奠定了他在教会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奥古斯丁和他的《忏悔录》名垂青史。

而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于基督教义有深远的影响,《忏悔录》中提到的论记忆、对罪的观念以及对时间的观念,都影响到基督教思想,在他其余著作中的三一论、救恩论、圣礼观更是后来的罗马教会重要的思想泉源。就连宗教改革时期的加尔文、马丁路德都深受他影响,使现代教会的教义中继续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

而他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使哲学和神学调和一体,确立基督教哲学,也成为后来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重要依据。

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的文学成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自我剖析在忏悔录中不断的自我探索。

从与上帝得到荣耀的彰显,以及在这个举世都长时间的浑沌状态时,忏悔录仍能做为在指引对于生活感到迷惘或是无从在生活中找到依靠的,所能够在忏悔录中再次发现如何透过天主的指引而得到引领的方向。

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呈现出的自白以及自我颇析,开启文学中的告白手法,而之后的托尔斯泰卢梭都受其影响,在本书中清楚呈现人们真实生活样貌,可以让人深思,见贤思齐。

相关

  • 化学处理化制处理是是将动物尸体或废弃屠体、内脏、皮、骨或蹄等经由加工处理,分解成油脂及蛋白质等可再利用之资源。在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细则定义以动物尸体、废弃屠体及其内脏、皮
  •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英语:local anesthetic)是指那些在人体的限定范围内能暂时完全地和可逆地阻断神经传导,即在意识未消失的状况下使人体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觉,以便于外科手术进行的药物。
  • 语言学语言学(英语:linguistics)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学包含了几种分支领域。在语言结构(语法)研究与意义(语义与语用)研究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语法中包含了词法(
  • 社会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Insub2/subOsub3/sub氧化铟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In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且为铟最稳定的氧化物。块状样品可通过铟(Ⅲ)的氢氧化物、硝酸盐、碳酸盐或硫酸盐的热分解来制备。氧化铟的薄膜可以通
  • 隔离体图隔离体图,也称为自由体图或示力图,是一种用箭头表示物体受力大小及方向的图像表示法,物理学家及工程师常以此来分析物体的受力。隔离体图可以方便了解物体所受的力或力矩之间的
  • 拉马努金-索德纳常数拉马努金-索德纳常数(英语:Ramanujan–Soldner constant)也称为索德纳常数,定义为对数积分函数的唯一正根,得名自拉马努金及约翰·冯·索德纳(英语:Johann Georg von Soldner)。拉马
  • 科希丘什科起义拉茨瓦维茨 – 华沙 – 维尔纽斯 – 大波兰 – 施切克茨尼 – 海乌姆 – 围攻华沙  – 克鲁普切茨 – 特勒斯波尔 – 马切约维茨 – 普拉加柯斯丘什科
  • 摩尔达维亚SSR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语/罗马尼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Republica Sovietică Soci
  • 手工艺人手工艺人(英语:Artisan,或称为匠人、匠师)是指拥有某项熟练技巧,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工作者。古时的手工艺是以师徒制度传承,学徒跟随匠师担任助手,在日常工作中学习手工的技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