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国会议席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一个国会议席,于1958年被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所创立。目前其下有巴生新镇(N45)、巴生港口(N46)、班达马兰(N47)三个州议席。
追溯马来亚自治时期的1955年第一次全国大选,巴生市源自一个国会选区,称为雪兰莪西区国会议席。马来亚独立后,马来亚选举委员于1958年进行选区重新划分时,划分出巴生国席和瓜拉冷岳国席。1974年,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进行第二次选区重新划分,将选区易名为巴生港口国席。1986年第三次选区重新划分时,把选区易名回巴生国席至今。该国会选区涵盖范围以巴生河下游地区为主轴,西边始于巴生滨海,东边以巴生市与莎亚南交界为终点;北边始于加埔南部一带,南边以巴生市与瓜拉冷岳交界为终点。
巴生国席底下原有三个州议席,他们分别是巴生市区(Klang Bandar)州议席、直落牙弄(Teluk Gadong)州议席和班达马兰(Pandamaran)州议席。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在1995年进行选区划分时,将直落牙弄州议席和班达马兰州议席合并成为一个州议席,称为巴生港口(Pelabuhan Klang)州议席。
2004年进行选区划分时,巴生市区州议席被划出至加埔国席,并易名为双溪槟榔(Sungai Pinang)州议席;班达马兰再次从巴生港口州议席划出,成为一个州议席;选区划分也在原有的区域下划出新的州议席,称为哥打阿南沙(Kota Alam Shah)州议席。
2018年进行选区划分时,哥打阿南沙(Kota Alam Shah)州议席被划出至哥打拉惹国席,并易名为圣淘沙(Sentosa)州议席。原属加埔国席的双溪槟榔州议席,则被划入巴生国席,并易名为巴生新镇(Bandar Baru Klang),使到巴生国席跃升成为全国10大最多选民的选区之一。
在1974年选区重新划分之前,巴生国席一直是国大党第四任主席——V.玛尼甘瓦沙甘(英语:V. Manickavasagam)蝉联的选区。1986年选区重新划分时,华裔选民人数增加,1986年马来西亚大选巴生国席交由马华公会竞选,马华公会委派时任候选人黄俊杰对垒行动党候选人黄朱强,以微差多数票险胜当选成为国会议员。
1990年马来西亚大选时,行动党委派候选人方贵伦对垒马华公会候选人陈地渊,大幅逆转上届大选情势当选成为国会议员,成功从马华公会手中夺下巴生国席。1995年马来西亚大选时,时任马华公会妇女组副主席陈仪乔以新兵姿态上阵,对垒寻求守土的的方贵伦,逆转上届大选局势打败方贵伦成为国会议员。1999年马来西亚大选和2004年马来西亚大选时,陈仪乔成功守土,分别打败了行动党候选人邓章钦和黄亚鹏,成功连任成为国会议员。
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时,陈仪乔因被指违反党纪而不获资格上阵竞选巴生国席,改由马华公会雪州联委会主席庄祷融上阵,但被行动党的政治新兵查尔斯圣地亚哥所打败,巴生国席时隔13年后再次由行动党掌控。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和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时,查尔斯圣地亚哥获党允准继续守土,分别打败了马华公会的巴生联委会主席郑敬保和郑有文,多数票也相继提高和翻倍,成功连任成为国会议员。
根据2010年马来西亚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巴生市的人口结构中巫裔占49.7%,华裔占28.7%,印裔占21.1%和其他民族占0.5%。其中,巴生市底下有巴生国会议席、加埔国会议席和哥打拉惹国会议席。而巴生国席下的巴生新镇和班达马兰州议席以华裔选民为主,巴生港口州议席则以巫裔选民为主。
2018年进行选区重新划分后,该席选民的种族结构为巫裔26.44%、华裔55.26%、印裔17.09%、沙巴土著0.37%、砂拉越土著0.13%和其它民族0.72%,让该议席由混合选区转变成华人选区,同时该选区也跃升成为全国10大最多选民的选区之一。
种族结构比率
根据2018年3月30日颁布的宪报,巴生国会议席共分为56个投票区。提名中心与计票中心则位于班达马兰体育中心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