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

✍ dations ◷ 2025-08-13 21:16:54 #自April 2010需要澄清文字的条目,间苯二酚

大黄素,学名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以游离和苷形式存在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及根中。橘黄色结晶。熔点256~257℃。能真空升华(1,600帕)。溶于乙醇、氢氧化钠、碳酸钠、氨的水溶液中,微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苯,几乎不溶于水。其三醋酸酯为黄色结晶,熔点197℃。其3-甲醚 (亦称大黄素甲醚)为深红色针状结晶,熔点207℃。可由植物提取或通过化学合成。

该品可用作泻药,大黄素虽有泻下活性,但由于体内易被氧化破坏,实际上泻下作用很弱,如与糖结合成苷类,则可发挥泻下作用。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者是大黄素与葡萄糖结合的苷,二者只是结合的位置不同,同时存在于大黄中。

大黄素广泛存在于植物性泻药,如大黄的根茎、芦荟的叶子、决明 的种子中、鼠李的树皮和根皮。从大黄的根茎可提取大黄素。通过合成也可以制备大黄素,例如以2-甲基蒽醌,或以3,5-二硝基苯酐和间甲酚为原料,者可以制得大黄素。

相关

  • 万隆万隆市(印尼语:Kota Bandung),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爪哇,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为印尼第四大城市,也是西爪哇省的首府。该城市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址所在地,因为第一
  • 胶体电泳凝胶电泳(英语:Gel electrophoresis)或称胶体电泳,是一种用于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以及其碎片的分离、分析技术。该技术被科学工作者用于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大小、电荷、
  • 克罗马侬人克罗马侬人(英语:Cro-Magnon,又译克洛曼侬人或克鲁麦农人)是智人(Homo sapiens,其中包括所有现代人类)中的一支,生存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原来是指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克罗马侬(法语:Crô-M
  • 雅虎地图Yahoo! Maps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地图网站,由Yahoo!提供。已经于2015年6月15日停止服务。主网站Yahoo! Maps针对美国和加拿大提供了街景地图和行车导航功能,同时还具备下列主要功
  • MMDS多信道多点分发服务(英语: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缩写MMDS),旧称宽带无线电服务(Broadband Radio Service,缩写BRS),也称无线电缆(Wireless Cable),是一个无线电
  • 萨尔塔省萨尔塔省(西班牙语:Provincia de Salta)为南美国家阿根廷二十三省之一,位于阿根廷西北部,省会萨尔塔。1自治市
  • 等足目见内文等足目(学名:Isopoda),又名等足类或等脚类,是一目甲壳类,其下包括了潮虫及球潮虫。等足目的化石纪录可以追溯至3亿年前的石炭纪。其学名是来自希腊文的“相等”及“脚”,故中
  • D·汤普森戴维·汤普森(英语:David Thompson,1954年7月13日-)是美国NBA联盟的前职业篮球运动员。
  • 社旗山陕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又名“山陕同乡会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始建于清朝乾隆21年(1756年),由山西、陕西在赊旗店的商人集资兴建,做为他们同乡集会的场所,故名山陕同乡会馆。
  • 大沙沙漠大沙沙漠(英语:Great Sandy Desert)是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大致呈东南走向的荒漠,由广袤的干旱沙丘和盐沼地区组成。面积为284,993平方公里,是继大维多利亚沙漠之后的澳大利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