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尼科巴群岛地震

✍ dations ◷ 2025-07-10 12:36:28 #1881年地震,印度海啸,印度地震

1881年尼科巴群岛地震(印地语:१८८१ निकोबार द्वीपसमूह भूकम्प)是在印度英属时期、1881年12月31日发生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卡尔尼科巴岛地底。该地震主震共有两次,其中一次之矩震级达7.9级,并引发了海啸。该地震可能是有纪录以来首次使用工具估计破裂参数(rupture parameters)的地震。

尼科巴群岛由20余个位于印度洋地区火山弧上的火山岛组成,地处印澳板块与缅甸板块交界处间的隐没带,印澳板块在此处以歪斜的角度隐没入缅甸板块下方,形成一巨大的碰撞隐没边界;加上大苏门答腊断层(英语:Great Sumatran fault)经此处海域延伸至安达曼海一带的洋中脊,使附近地区频发地震。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卡尔尼科巴岛地底,地点与于21世纪初发生的大型逆冲区地震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印度洋大地震)几乎相同。

尽管本次地震震级颇大,不过仅有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管辖区首府布莱尔港的一些营房与烟囱等石造建筑及震中卡尔尼科巴岛一带的木造屋舍损毁、可可树树林倒塌,部分地区并出现砂涌(英语:Sand boil)现象;没有任何调查及报告资料显示有人员伤亡。

本次地震透过测量海啸的高度及抵达时间,测得最大矩震级7.9级、震区约5,200,000平方千米(2,000,000平方英里),印度、缅甸及苏门答腊等地都能感知得到。据研究显示,本次地震共出现两次主震,其中较大的一次让一块面积约150×60千米的陆块向东倾滑了20°、位移量达2.7米,另外还有位于该陆块北方的一小片区域向东倾滑了15°、位移量达0.9米;两次主震的矩震级(MW)分别为7.9级及7.0级。

由于早先由印度政府进行的地理测绘计划大三角测量计划(英语:Great Trigonometrical Survey)于孟加拉湾周围设置了验潮仪(英语:Tide gauge),因而得以精确的测量海啸抵达时间与规模。当时测得海啸反应的验潮仪共有11台,其中10台位于印度本土,透过电报机与当地时间同步;1台位于布莱尔港,透过与精密手表连接同步时间。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高度纪录于纳加帕蒂南测得,达1.22米(4.0英尺)高。

相关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英语: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calcium channel antagonists 或 calcium antagonists)是阻断钙离子经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的药物。 钙离子通
  • FR快中子反应堆(英语:Fast-neutron reactor)或简称快堆,是指其链式裂变反应是依靠快中子来维持的一类核反应堆。这类反应堆不需要中子慢化剂,但是必需使用易裂变材料富集度比热堆高
  • 白醋白醋是醋的一种。除了3-5%醋酸和水之外不含或极少含其他成分。以蒸馏过的酒发酵制成,或直接用食品级别的醋酸兑制。无色,味道单纯。用于烹调,特别是西餐中用来制作泡菜(酸味来自
  • 公学校公学校(日语:こうがっこう;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
  • 双br /髁br /亚br /纲见内文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超过100万种。其中单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种数就比其它所有动物界中的种数还多。昆字原作䖵。昆
  • 律宗律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因着重研习毗奈耶及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为唐朝高僧道宣所创,因其理论依据《四分律》,也称四分律宗。也因道宣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
  • 泪骨泪骨是一对薄薄的骨,其大小及形状像一手指甲。是颜面骨最小的骨头,这些骨在鼻骨的后外侧壁, 眼眶的内侧壁。泪腺窝(Lacrimal Fossa)内有泪囊位于其中。
  • 天目铁木天目铁木(学名:Ostrya rehderiana)为桦木科铁木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小叶
  • 支秉彝支秉彝(1911年9月-1993年7月),江苏泰州人,支秉彝输入法的发明者。由于他是中国大陆地区研究汉字处理电脑化的最早一批人物,他被誉为“汉字信息处理开拓者”。早年于泰州中学毕业,19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于1950年7月12日由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