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共振

✍ dations ◷ 2025-11-12 03:01:42 #轨道共振

轨道共振是天体力学中的一种效应与现象,指当轨道上的天体于周期上有简单(小数值)的整数比时,定期施加的引力影响到对方所产生的。轨道共振的物理原理在概念上类似于推动儿童荡的秋千,轨道和摆动的秋千之间有着一个自然频率,其它机制和“推”所做的动作周期性地重复施加,产生累积性的影响。轨道共振大大增加了相互之间引力影响的机构,即它们能够改变或限制对方的轨道。在多数情况下,这会导致“不稳定”的互动,在其中的两者互相交换动能和转移轨道,直到共振不再存在。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谐振系统可以稳定和自我纠正,所以这些天体仍维持着共振。例如,木星卫星佳利美德、欧罗巴、和艾奥轨道的1:2:4共振,以及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间的2:3共振。土星内侧卫星的不稳定共振造成土星环中间的空隙。1:1的共振(有着相似轨道半径的天体)在特殊的情况下,造成太阳系大天体将共享轨道的小天体弹射出去;这是清除邻居最广泛应用的机制,而此一效果也应用在目前的行星定义中。

除了拉普拉斯共振图(见下文)中指出,在这篇文章中的共振比率应被解释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完成轨道数的比例,而不是作为公转周期比(其中将会呈反比关系)。上面2:3的比例意味着冥王星完成两次完整公转的同时,海王星要完成三次完整的公转。

自17世纪发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以来,从拉普拉斯开始,就有许多数学家全神贯注太阳系的稳定性。二体问题近似解的稳定轨道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在太阳系中添加其它天体的相互作用对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很小,但是首先不知道在很长的周期中添加会造成何种轨道参数的改变和不同的配置,或是其它一些稳定的影响是否能维持行星轨道的配置。

拉普拉斯是最先找到解释伽利略卫星奇异舞蹈(见下文)答案的人。持平而论,自当时迄今以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是非常活跃的,但是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巨大行星的环,环中的小卫星和微粒的相互作用如何维系环)。

通常,轨道共振可能

平均运动轨道共振发生在两个天体的公转周期,其中一个的周期是对方的简单整数比。依据详细的的资料,这可以使轨道稳定,也可以使轨道被摧毁。当这两个天体在这种同步的运动中没有密切接触时,可能会出现。例如:

轨道共振也可以摧毁一个稳定的轨道。对小天体而言,不稳定实际上是更有可能的。例如:

大多数天体中的共振轨道都有着相同的方向,然而有少数是逆行的,达摩克型小行星是被土星或木星捕获,并被发现暂时处在平均运动轨道共振上的小行星。这种轨道的相互作用比轨道在同一方向的机制的相互作用为弱。

拉普拉斯共振发生在三个或更多天体的轨道周期之间有着简单整数比的系统上。例如,木星的佳利美德、欧罗巴、和艾奥轨道的1:2:4轨道共振。系外行星格利泽876 e、b、和c,也有1:2:4的轨道共振。

林达博共振导出螺旋密度波不仅适用在星系(恒星是受螺旋臂本身的力支配的),也适用于土星环(环中的微粒是受到土星卫星的力支配)。

长期共振发生于两个轨道的进动同步时(通常是近日点或升交点)。一颗小天体在与大许多的天体(例如行星)长期共振下,将有与大天体相同的速率。长时间(100万年或更长)的长期共振会改变小天体的轨道离心率和轨道倾角。

几个明显的长期共振例子,包括土星都是。土星自转轴的进动和海王星自转轴的进动之间有着共振(两者的周期都长达187万年),已经确定与土星巨大的转轴倾角(26.7°)可能有着相同的来源。最初,土星的倾角大概是比角接近木星(3.1°)。柯伊伯带逐渐的枯竭使海王星的进动减少;最终,两著的频率匹配,而土星的轴向进动进入到自旋-轨道共振,导致土星的倾角增加(海王星轨道的角动量是土星自转的104倍,因此主导著互动的关系。)。

小行星和土星之间的拱点长期共振( = )协助塑造出了小行星带。接近它的小行星,离心率会缓慢的增加,直到它们成为接近火星的小行星。此时,它们会因为与火星遭遇而从小行星带弹出。这种共振形成小行星带内部和侧面边界的距离大约是2AU和约20°的轨道倾角。

数值模拟认为水星和木星()之间的拱点长期共振,最终有可能增加水星的离心率,并且可能在今后的数亿年破坏内太阳系。

在土星环C环内的泰坦小环代表着另一种形式的共振,在其中的一个轨道的拱点进动率完全符合另一个的公转速度。这个偏心小环外侧的末端永远朝向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

古在共振发生在对轨道倾角和离心率摄动的同步振荡(增加离心率而同时渐少倾角,反之亦然)。这种共振仅适用于高轨道倾角的天体;因此,这种轨道往往是不稳定的,因为越来越大的离心率会导致近心点变小,因而造成碰撞或被潮汐力破坏(对于大卫星)。

涉及轨道离心率另一种类型的例子是木卫三和木卫四的离心率,即使有着相对的相位,依然有181年的共通变化周期。

在太阳系内只有少数的平均运动共振,包括行星、矮行星或大的天然卫星是已经知道的(在小行星、行星环、小卫星和更小的柯伊伯带天体,和许多可能的矮行星还会有更多):

此外,妊神星被认为是与海王星有着7:12的共振,阋神星和鸟神星与海王星分别有5:17和6:11的共振。

周期之间之后,很方便和简化的隐藏了许多更复杂的关系:

参考稍后的插图,考虑艾奥-欧罗巴著名的1:2共振。如果轨道周期在这种的关系,平均运动 n {displaystyle n,!} 的关系:

此处 λ {displaystyle lambda } ,是可能成为矮行星的亡神星。亡神星的轨道离心率和倾角都与冥王星相似,然而与海王星有着相同的共振使它很不自然的总在与冥王星相对的相位上;所以亡神星有时会被描述为。

虽然大多数以经被发现的系外行星系统还没有被发现有平均运动共振,但已有一些明显的例子被揭漏:

系外行星中呈现接近1:2共振平均运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凌日法发现的系统有16%的报告中有这样的事例(周期比例的范围在1.83-2.18)。以多普勒光谱特征发现的系外行星系统也有六分之一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周期比率的范围更窄)。由于对系统的知识还不完整,实际的比例可能会更高。整体而言,约三分之一径向速度系统的特征有一对行星接近通约性。更常见的视一对行星的轨道周期有着接近平均运动共振的比率,不是高了几个百分点就是低了几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第一阶的共振,整数上的比率只有一个有不同)。在与恒星有潮汐作用的情况下,这样的预测是很接近真实的。

在行星或主要卫星之间的轨道频率有时会指出有接近整数数值的比率关系(见下面的清单)。然而,这并没有任何动力学上的意义,因为没有适当的近日点进动或其它振动使共振更为完美(详细的讨论参见前节的叙述)。即使这种不匹配相当的小(不同于真正的共振),这种接近共振的动态还是无意义的,因为在每个周期后,这些天体的相对位置还是会偏移。在天文学的短时间尺度平均值,它们相对的位置是随机的,就像完全不靠近共振状态的机构。例如,考虑地球和金星的轨道,它们在金星公转13周和地球公转8周之后,又配置在轨道上几乎相同的对位置上。正确的比率是0.61518624,和精确的8:13只有0.032%的偏差。在8年后,金星在轨道位置上的偏移只有的1.5°。不过,这依然可以让金星和地球经过120个循环后,也就是960年后,发现彼此在对面的位置上。因此,在数千年或更长时间尺度上(以天文学的标准仍然很小),它们的相对位置实质上依然是随机的。

近共振的存在可能会反映出在过去存在着一个完美的共振,或是系统正朝向完美的共振来演进。

一些轨道频率的巧合包括:

在清单中最值得关注(最不可能)的是木卫一(Io)和木卫十六(Metis)的轨道关系,其次是天卫十三(罗莎琳德,Rosalind)和天卫六(Cordelia,科迪)、智神星和谷神星、木卫四(Callisto)和木卫三(Ganymede)、以及冥卫三(Hydra)和冥卫一(Charon)。

相关

  • 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德语:Friedrich Leibniz或德语:Leibnütz;1597年–1652年)是一名路德宗律师、公证员、登记员和莱比锡大学伦理学教授。他是知名博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卡伊方言卡伊方言() 是克罗地亚语的方言之一,使用者大多是克罗地亚本部、戈尔斯基科塔尔、伊斯特里亚半岛北部的克罗地亚人。卡伊方言是克罗地亚语的三大方言之一,但和克罗地亚的标准发
  • 韦斯特兰山猫直升机韦斯特兰山猫(英语:Westland Lynx)是一种英法合作,由英国生产的多用途军用直升机。山猫直升机起先由英国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生产。经过多次收购重组后,现在的制造商为意大利列奥
  • 磁珠磁珠是一种被动组件,用来抑制电路中的高频噪声。磁珠是一种特别的扼流圈,其成分多半为铁氧体,利用其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耗散来抑制高频噪声。磁珠有时也称为磁环、EMI滤波器、铁
  • 黑沙环公园黑沙环公园(葡萄牙语:Jardim Areia Preta)是位于澳门花地玛堂区的半开放式公园,占地约2万2千平方米,呈L字形。是黑沙环居民主要休憩的地方。2014年时政府提出的澳门轻轨北段走线
  • 马茂兰马茂兰(James Mamullan,1860年—1916年9月23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华传教士、企业家。1860年,马茂兰出生在北爱尔兰,自幼笃信基督。1884年,他参加了专门向中国传教的中国内
  • 樊英樊英(1426年-?),字世杰,陕西西安府临潼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顺天府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进士。任监察御史。景帝病重,朝臣请立储,景帝不允。樊
  • 搠思监搠思监(?-1364年),元朝末年大臣。蒙古族克烈氏,其祖父也先不花,其父亦怜真。元顺帝时中书右丞相。少年时的搠思监性情宽厚,沉默寡言,人们都以远大之器期望他。其家世代为官,泰定初年,袭
  • 安第斯山 (玛丽伯德地)坐标:85°53′S 146°46′W / 85.883°S 146.767°W / -85.883; -146.767安第斯山(英语:Mount Andes)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玛丽伯德地,属于塔普利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2,525米,美国
  • 眼树莲属眼树莲属(学名:)是龙胆目夹竹桃科中的一个属,目前已知的它有约80个种。眼树莲属的植物大多数是草本或者多肉着生爬藤植物,少数生长和爬行在石头上。它们多有明显的附加根。根均生长在节上。藤的直径在1至4毫米间,上面被有粗糙的毛。乳胶白色。叶成对生长在茎的两侧,或者交替生长,柄短。叶的形状按照种不同,有长椭圆形的、圆形的、倒尖形的、盾形的。有的种叶很薄,不多肉,也有皮质或者厚而多肉的。特别有些种的叶呈袋状或管状,里面慢慢堆积土壤,然后会有附加根生长进去。眼树莲属的花序往往如同葡萄,或者是螺旋式的,或者分数个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