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林鸮

✍ dations ◷ 2025-09-18 18:12:37 #灰林鸮
灰林鸮(学名:Strix aluco)是林鸮属的一种中型猫头鹰,普遍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林地。下身淡色及有深色的条纹,上身呈褐色或灰色,已知11个亚种中有几种不同的色型。一般会在树孔中筑巢,并会保护鸟蛋及雏鸟。灰林鸮不迁徙,有高度的区域性,雏鸟若离开父母后若不能找到领土就要面对捱饿的可能。灰林鸮是夜间活动的猛禽,主要猎食啮齿目动物。灰林鸮会从高处俯冲下来捉住猎物,并将之整个吞下。夜间以视觉及听觉捕捉猎物,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灰林鸮能够捕捉较小的猫头鹰,但年轻的灰林鸮有可能反被雕鸮、苍鹰或狐狸等猎杀。虽然灰林鸮的夜间视觉很强,但对颜色的分辨却没有人类的灵敏。灰林鸮的夜间习性及怪异的叫声,使人往往将其与死亡及不幸相联系。灰林鸮指名种有两个不同的色型,其中一种的上身呈红褐色,另一种的则呈灰褐色,也有介乎于两者的。这两种色型的下身都呈白色,布有褐色的斑纹。虽然两种色型的灰林鸮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但红褐色的会较多在潮湿的西欧出没,而灰褐色的则会多在东欧出现,在最北的地区,则所有灰林鸮都是灰色的。西伯利亚及中亚的亚种呈白色及灰色,北非品种则呈深灰褐色,而南亚及东亚种的面盘上有宽条纹。西伯利亚及斯堪的纳维亚亚种比西欧亚种大12%、重40%及翼展阔13%,根据伯格曼法则估计,北方形态一般都比南方的大。灰林鸮的羽毛颜色是遗传而来的,研究发现灰褐色的灰林鸮繁殖成功率较高,免疫系统较强,体内的寄生虫较少。灰林鸮交配时并不会选择毛色,故此减低了逆选择的压力。红褐色的灰林鸮较多在密林出没;而根据格洛格氏法则,较浅色的灰林鸮会在较冷的地方出没。灰林鸮是一种壮健的鸟,体长37-43厘米,翼展达81-96厘米。头大而且圆,没有耳状羽,围绕双眼的面盘较为扁平。灰林鸮是两性异形的,雌鸟比雄鸟长5%及重25%。同多数猫头鹰一样,由于灰林鸮的羽毛表面较软,因此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灰林鸮与同区域其他猫头鹰在身长大小、外观及翼展上有差异。乌林鸮、雕鸮及长尾林鸮有着相似的外观,其中雕鸮的体型最大。灰林鸮的眼睛在头部的正面,两眼的视觉范围重叠了50-70%,因此其立体视觉比日间出没的猛禽更好。灰林鸮的眼睛很大,呈管状,视网膜上仅有一个中央窝,同许多夜行性的猫头鹰一样,灰林鸮仅有视杆细胞而没有视锥细胞,因此拥有很好的夜视能力。灰林鸮的视网膜上每平方毫米约有56000个视杆细胞,以前以为它可以看到红外线的部分,但其实它的视觉敏感度与人类的差不多,已经达至陆生脊椎动物视网膜分辨率的极限。灰林鸮的两只耳朵有不同的结构,分布位置不对称,用以加强听觉定位。在头颅骨内的管道连接着鼓膜,两耳的声音会于不同时间到达鼓膜,令它可以判断声音的来源。一般左耳孔较右耳孔高及向下倾斜,有助于增强对由下而来的声音的敏感度。两个耳孔都是覆盖在面盘的羽毛下,这些羽毛轻软细密,可以让声音穿透,还有皮肤亦可以控制这些羽毛。耳朵的内结构有大量的听觉神经元,令灰林鸮可以听到低频率的声音,如猎物因在草丛中移动所造成的震动。灰林鸮的听觉比人类的强10倍,可以只凭听觉在夜间猎食。不过大雨却会影响它们的听觉,雨季时往往难于猎食。灰林鸮会发出咕咕声,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就在喜剧《爱的徒劳》(Love's Labour's Lost)中形容过这种叫声(第五幕第二场):“大眼睛的鸱鸮夜夜高呼:哆呵!哆喴,哆呵!它歌唱着欢喜”。灰林鸮的这种叫声是一种二重唱,雌鸟会发出“哆喴”的叫声,雄鸟则以咕咕声来回应。雄鸟的叫声会反映其健康状况,比如当少用高频的时候,显示血虫负荷较高。若使用较有限的频率时,表示视对方为入侵者。灰林鸮最初是由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其《自然系统》中描述。其学名是来自“猫头鹰”的希腊文,及“褐色”的意大利文。灰林鸮属于鸱鸮科的林鸮属,其最近亲是漠林鸮,而其北方的邻居有长尾林鸮及北美洲的横斑林鸮。更新世早期至中期的Strix intermedia有时会被认为是灰林鸮的古亚种,或是其直接祖先。灰林鸮的亚种分辨不易,主要是根据环境气温、栖息地的颜色及猎物的大小来形成。现时共有10-15个亚种已被描述。以下是已经确认的亚种:灰林鸮断断续续的分布在欧亚大陆,由英国及伊比利半岛东至韩国,南至伊朗及喜玛拉雅山。S. a. mauritanica这个亚种则远至非洲西北部。爱尔兰没有灰林鸮,而在巴利阿里群岛及加那利群岛则是稀客。灰林鸮栖息在落叶疏林,有时会在针叶林中,较喜欢近水源的地方。它们在城市则栖息在墓地、花园及公园。在较寒冷的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低地,但亦有在海拔550米的苏格兰、1600米的阿尔卑斯山、2350米的土耳其及2800米的缅甸繁殖。灰林鸮所分布的地区达1千万平方公里,估计单在欧洲的数量就达97-200万只。虽然未有量化它们的状况,但相信整体是在增长,故属IUCN红色名录无危物种。它们向比利时、荷兰、挪威及乌克兰伸延,在欧洲各国的数量则很稳定或略有增长。在芬兰、爱沙尼亚、意大利及阿尔巴尼亚却有下降的情况。灰林鸮1岁开始就会寻找伴侣,并会共同渡过余生。配对后的灰林鸮会终生保护领土,领土只有很少的变动。日间它们在坐在树干附近的树枝上,于7月-10月间分开栖息。栖息中的灰林鸮有时会被雀鸟所发现及骚扰,但一般都会不理它们。灰林鸮一般在树孔中筑巢,但亦会住在喜鹊的旧巢、松鼠巢、建筑物的孔洞或人工鸟巢。它们于2月之后在南部筑巢,但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灰林鸮却很少会于3月中前筑巢。所产的蛋呈光白色,48毫米 x 39毫米大,重39克,当中有7%是蛋壳。一般情况下会产两或三颗蛋,并由母鸟独自孵化30天,雏鸟约需35-39天来长出羽毛。雏鸟长出羽毛后10天就会离开鸟巢,躲在附近的树枝上。灰林鸮会极力保护自己的巢穴及雏鸟。由于它们飞行时很静,很多时可以先发制人,给予对方攻击。灰林鸮双亲会继续照顾长出羽毛后的雏鸟二至三个月,但到了8月至11月,雏鸟就会离开并寻找自己的领土。若它们未能找到,则很可能捱饿。雏鸟的生存率不明,但成年每年的生存率为76.8%。灰林鸮一般寿命约为5年,但亦曾发现有超过18岁的野生灰林鸮,人工饲养的灰林鸮寿命可达27年。灰林鸮的天敌有较大的鸟类,如长尾林鸮及雕鸮、苍鹰及普通

相关

  • 人乳头状瘤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该类病毒感染人体的表皮与黏膜组织,目前约有170种类型的HPV被判别出来,有些时候HPV入侵
  • 乳酸乳酸(IUPAC学名:2-羟基丙酸)是一种化合物,它在多种生物化学过程中起作用。它是一种羧酸,分子式是C3H6O3。它是一个含有羟基的羧酸,因此是一个α-羟酸(AHA)。在水溶液中它的羧基释放
  • 毒蝇鹅膏菌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毒蝇伞的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且也无意间拓展到
  • 日本国宪法政治主题《日本国宪法》,又被称为《和平宪法》、《战后宪法》,是日本现行宪法,在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起施行。该宪法是日本政府在二战战败投降之后的盟军占领时期
  • 伊特鲁里亚人伊特鲁里亚文明(Etruscan civilization)是伊特鲁里亚地区(今意大利半岛及科西嘉岛)于公元前12世纪至前1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文明,其活动范围为亚平宁半岛中北部。迄今为止,考古学界和
  • 社会学史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POMC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前脑啡黑细胞促素皮促素(Pro-opiomelanocortin),简称POMC,为一种由241个氨基酸组成的前驱多肽。POMC最初翻译且修饰前的型态称为原PO
  • 黄体成长素黄体化激素(英语:Luteinizing hormone,LH),是一种在脑下垂体前叶合成的荷尔蒙。它的形成是受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控制。在女性体内,黄体化激素会刺激卵巢释放卵子,它的周
  •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是12对脑神经之中的第三对,编号III。负责控制眼球的转动、眼球内水晶体厚度的调整、瞳孔的缩放。动眼神经的神经核位于中脑的上丘部位的Edinger-Wes
  • 红木国家公园红木国家公园,全称红木国家公园及州立公园(英语: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简称RNSP),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北部太平洋岸的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保护了现存加州红木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