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道阻尼

✍ dations ◷ 2025-02-23 22:46:01 #等离子体物理学

朗道阻尼是等离子体中由于波和粒子之间的共振导致的波阻尼,是一种无碰撞阻尼,最初是在1946年由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提出的。人们一度认为物理上没有这种机制,这只是纯粹的数学结果。J.M.Dawson从波和粒子的能量交换的角度推导出朗道阻尼,1960年代又在实验上证实了这个现象。

朗道阻尼的起因是波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能量交换。相速度为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波能够与速度近似为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速度略微大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减速,失去能量,速度略微小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加速,得到能量。考虑在一个具有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的无碰撞等离子体中,速度略微小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总是比速度略微大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数目稍微多一点,其结果是得到能量的粒子比失去能量的粒子越多,粒子的总能量增加,则波的总能量减少,这样就表现为波的一种阻尼效应。如果波和粒子的速度相差很远,比如电磁波以光速传播,远大于电子、离子的热运动速度,则不会有朗道阻尼。

朗道阻尼也可以用一种直观但并不严格的物理情景解释,如右图所示。将朗缪尔波想像成海洋上的波浪,粒子如同漂浮在上面的船。如果船运动的速度略微小于波浪传播的速度,在与波浪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粒子被波浪推动;反之如果船的运动速度略微大于波速,粒子则推动波浪。

朗道阻尼通常可以分为线性朗道阻尼和非线性朗道阻尼两种。朗道阻尼在短波情况下表现得很显著,在长波情况下则可以忽略。这就是为什么实验上通常只能观察到长波的等离子体波,而难以观察到短波的等离子体波。

相关

  •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英语:Mutualism)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一种互相依赖、双方获利的共生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长期的,包括物质接触或者生化联系。共生双方分开之后,一方或者双方将无
  • 马丁·库珀马丁·劳伦斯·库帕(英语:Martin Lawrence Cooper,1928年12月26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发明家,因为率先研发出移动电话,被称为移动电话之父。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马
  • span class=nowrapZrClsub4/sub/span四氯化锆,是一种锆化合物,并且是多种锆盐的前体。与四氯化钛不同,固态的ZrCl4中存在着以锆原子为中心的含有氯桥连接的八面体配位结构。这也就解释了它们在熔点上的巨大差异。
  • 鹿城区鹿城区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主城区所在地,是温州市经济、文化、政治中心。2010年人口129万,面积294.38平方千米。目前辖12个街道和2个镇。鹿城区政府驻地在2005年12月之前为墨
  • 须须许理须须许理(日语:須須許里 )或须须保理(日语:須須保理 ),朝鲜三国时代将先进酿酒技术传入日本的百济人。后世日本人将他尊为酒神。日本京都府缀喜郡以及都筑郡建有须须许理酒神的神
  • 人类线粒体DNA单倍体群人类线粒体DNA单倍体群(Human mitochondrial DNA Haplogroup)是遗传学上依据线粒体DNA差异而定义出来的单倍体群。可使研究者追溯母系遗传的人类起源,线粒体研究显示人类是起源
  • Game RevolutionGame Revolution(原Game-Revolution,或称GR),是1996年创立的电子游戏网站。网站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范围涵盖评论、预览、游戏下载、作弊码、商店以及网络漫画、截图和视频
  • 安布鲁瓦兹·帕雷安布鲁瓦兹·帕雷(法语:Ambroise Paré),(1510年-159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法国外科医生之一。曾服务于亨利二世、弗兰西斯二世等君主。曾作为军医随军参加战争,后又专攻普通外科。撰
  • 杨牧杨牧(1944年3月-),原名杨模,曾用笔名峰波,男,四川渠县人,中国当代诗人,兼作小说、散文、剧本等。曾长期担任《星星》诗刊主编,现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我是一个青年》(1980年)、
  • 吕铁州吕铁州(1899年6月17日-1942年9月24日),台湾日治时代东洋画家,本名吕鼎铸。桃园大溪人。明治32年(1899年)生于桃园大溪。大正9年(1920年)任大溪街协议会员。昭和3年(1928年)赴日本内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