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道阻尼

✍ dations ◷ 2025-09-19 08:47:39 #等离子体物理学

朗道阻尼是等离子体中由于波和粒子之间的共振导致的波阻尼,是一种无碰撞阻尼,最初是在1946年由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提出的。人们一度认为物理上没有这种机制,这只是纯粹的数学结果。J.M.Dawson从波和粒子的能量交换的角度推导出朗道阻尼,1960年代又在实验上证实了这个现象。

朗道阻尼的起因是波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能量交换。相速度为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波能够与速度近似为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速度略微大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减速,失去能量,速度略微小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加速,得到能量。考虑在一个具有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的无碰撞等离子体中,速度略微小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总是比速度略微大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数目稍微多一点,其结果是得到能量的粒子比失去能量的粒子越多,粒子的总能量增加,则波的总能量减少,这样就表现为波的一种阻尼效应。如果波和粒子的速度相差很远,比如电磁波以光速传播,远大于电子、离子的热运动速度,则不会有朗道阻尼。

朗道阻尼也可以用一种直观但并不严格的物理情景解释,如右图所示。将朗缪尔波想像成海洋上的波浪,粒子如同漂浮在上面的船。如果船运动的速度略微小于波浪传播的速度,在与波浪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粒子被波浪推动;反之如果船的运动速度略微大于波速,粒子则推动波浪。

朗道阻尼通常可以分为线性朗道阻尼和非线性朗道阻尼两种。朗道阻尼在短波情况下表现得很显著,在长波情况下则可以忽略。这就是为什么实验上通常只能观察到长波的等离子体波,而难以观察到短波的等离子体波。

相关

  • 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语: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通常合称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
  • 压缩压缩可指:
  • 高句丽语高句丽语指在高句丽(约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使用的语言。高句丽灭亡之后衰亡,作为一种语言已不存在。由于资料不充分,语言学上的分类尚不明。根据中国资料的记载,与扶余、沃沮、
  • 吴骞吴骞(1733年-1813年),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海宁新昌里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生,乾隆时贡生,陈鳣年轻时曾随其讲训诂之学。笃嗜典籍,家有“拜经楼”,藏书五万卷,“皆节衣缩食,竭平生之精
  • 鄱阳郡鄱阳郡,中国东汉时设置的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治所在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古县渡,赤乌八年移治今鄱阳县)。属扬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阳湖以东信江、
  • 国际化域名测试顶级域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在2007年10月在根服务器添加了一组用于测试的国际化顶级域名,其目的是为了测试顶级域及其管辖的域名内应用程序国际化域名的使用。这些测试顶级
  • 冈藤五郎冈藤五郎(おかふじ ごろう ,1924年9月30日-1978年7月20日),日本古生物学家,在山口县美祢市伊佐町出生。主要从事于对秋吉台哺乳类动物、大岭炭田三叠纪植物之化石研究,以及秋吉台洞
  • 邝荣光邝荣光(1860年-1962年),广东新宁人(今台山市),中国第一批矿冶工程师之一,湖南省湘潭煤矿的发现者。邝荣光出生于1860年,祖籍是今台山市台城岭背蟹村。1872年,他12岁时由清政府公派赴美
  • 吴兑《古圣贤像传略》卷十六之《吴尚书像》吴兑(1525年-1596年),字君泽,号环洲,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后历授兵部主事,郎中,湖广参议,蓟州兵备副使
  • 罗奇福德坐标:51°34′56″N 0°42′23″E / 51.5821°N 0.7065°E / 51.5821; 0.7065罗奇福德(Rochford)是英格兰的一个城镇,位于东英格兰埃塞克斯郡罗奇福德区,是罗奇福德区的行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