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道阻尼

✍ dations ◷ 2025-05-18 04:51:39 #等离子体物理学

朗道阻尼是等离子体中由于波和粒子之间的共振导致的波阻尼,是一种无碰撞阻尼,最初是在1946年由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提出的。人们一度认为物理上没有这种机制,这只是纯粹的数学结果。J.M.Dawson从波和粒子的能量交换的角度推导出朗道阻尼,1960年代又在实验上证实了这个现象。

朗道阻尼的起因是波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能量交换。相速度为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波能够与速度近似为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速度略微大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减速,失去能量,速度略微小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加速,得到能量。考虑在一个具有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的无碰撞等离子体中,速度略微小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总是比速度略微大于 v p h {\displaystyle v_{ph}} 的粒子数目稍微多一点,其结果是得到能量的粒子比失去能量的粒子越多,粒子的总能量增加,则波的总能量减少,这样就表现为波的一种阻尼效应。如果波和粒子的速度相差很远,比如电磁波以光速传播,远大于电子、离子的热运动速度,则不会有朗道阻尼。

朗道阻尼也可以用一种直观但并不严格的物理情景解释,如右图所示。将朗缪尔波想像成海洋上的波浪,粒子如同漂浮在上面的船。如果船运动的速度略微小于波浪传播的速度,在与波浪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粒子被波浪推动;反之如果船的运动速度略微大于波速,粒子则推动波浪。

朗道阻尼通常可以分为线性朗道阻尼和非线性朗道阻尼两种。朗道阻尼在短波情况下表现得很显著,在长波情况下则可以忽略。这就是为什么实验上通常只能观察到长波的等离子体波,而难以观察到短波的等离子体波。

相关

  • 攀鲈亚目攀鲈亚目为辐鳍鱼纲攀鲈目的其中一个亚目。攀鲈亚目下分3科:
  • 纺锤状纺锤形(Fusiform;源于希腊文的fusu,即纺锤(英语:Spindle (textiles))的意思),又译作梭形,是一种两端尖细、中间宽阔膨凸的形状。这种形状常于形容细胞、腹足纲软体动物的螺壳、又或鱼
  • 沃克曼马克·塞西尔·沃克曼(英语:Mark Cecil Workman,1930年3月10日-1983年12月21日),美国篮球运动员。他在1952年NBA选秀中第1轮第1顺位被密尔瓦基老鹰选中。
  • 切斯特白猪切斯特白猪是猪的品种之一。目前数量已经十分有限。切斯特白猪的母猪高产,母性很好。在杂交体系中,切斯特白猪经常被用作母系,尽管其在数量上已逐渐失去其重要性。此品种起源于
  • 可可树可可(学名:)是热带常绿植物,锦葵科,原产于南美,现在广泛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种植。用种子、枝条或树苗栽培。可可树最高可达15米,叶片宽阔,花直接簇生于枝干上,白色,花萼为粉色,直
  • 萨巴尔·卡里亚曼·古塔马萨巴尔·卡里亚曼·古塔马(印尼语:Sabar Karyaman Gutama,1996年1月8日-),印尼男子羽毛球运动员。2017年2月,萨巴尔·卡里亚曼·古塔马与弗兰基·维加亚·普特拉出战伊朗羽毛球国际
  • 娱乐频道 (新电信)娱乐频道(英语:Entertainment Channel)是新加坡新电信拥有的频道,专为播出内地娱乐综艺。
  • 董小宛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明末清初苏州人。聪明灵秀,明末有名的“金陵八艳”之一。崇祯十一年(1638年),董小宛十六岁,冒辟疆认识了董小宛。
  • 约翰·贝杰曼约翰·贝杰曼爵士 CBE(Sir John Betjeman /ˈbɛtʃəmən/;1906年8月28日-1984年5月19日)是一名英国诗人、作家,1972年到逝世为止为英国桂冠诗人。他是维多利亚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 炸香蕉炸香蕉(马来文/印尼文:Pisang Goreng,泰文:กล้วยทอด,越南文:Chuối chiên)是一道将香蕉裹上一层面糊,再放进热油里炸,酥炸后的炸香蕉外脆内软,流行于东南亚各地和南印度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