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时代晚期
✍ dations ◷ 2025-09-06 16:36:38 #古典时代晚期
古典时代晚期又称作古代晚期、晚古时期或近古代(英语:Late Antiquity),是历史学上的术语,意指古典古代到中世纪之间的期间,地区包含了欧洲的大部分和环地中海地区,历史学者彼得·布朗(Peter Brown)把这段期间界定在3世纪到8世纪,一般而言这段时期的开端是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公元235年–284年),在7世纪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希拉克略在位期间遭受穆斯林入侵结束。罗马在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时,社会、文化以及组织出现重大转变,罗马开始出现东西部的概念,在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间除了基督教化,甚至有更大的举措-迁都拜占廷,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当4世纪日耳曼人大举迁徙使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蛮族也在各地建立王国,文化也呈现日耳曼-罗马的形式,欧洲文化的基础就在日耳曼族和基督教传统混合而成。欧洲的人口和知识科技也在此际慢慢转变,社会崩溃直到文艺复兴才开始恢复,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之间的时期,也是所谓的黑暗时期,也是近古代较狭义的定义。德文"Spätantike"字面的意思即古典时代晚期,在20世纪前就被广为人知的奥地利史学家阿洛伊斯格尔所引用,而比较盛行的英文相关著作是彼德布朗所著的“古典时代晚期的世界”(1971),是由爱德华·吉朋对古典文化的观点出发,质言之爱德华所著的“古典时代晚期的出现”予以相当的新的见解,近代瑞秋爵士的著作“中世纪的出现”,更建立了一个西方文化新的典范。这段时期最初要追溯到戴克里先 (公元284年–305年)创建四帝共治制到中世纪早期之间,这段期间为中世纪的文化奠定基础,以及发展出基督教化的政权,在欧洲世界外面还有所谓的拜占廷帝国,即其宿敌伊斯兰信徒,移进欧洲的日耳曼族,例如:东哥德人以及西哥德人,都接受了罗马留下来的传统,在使用古典时代晚期的词汇时,其实意涵不论社会抑或文化都是古典时代即将结束,而欧洲进入中世纪,当提及“中世纪初期”和“拜占廷初期”等词汇均指古典时代结束,而提及民族大迁徙则意谓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日耳曼人依据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王国,其缘于418年哥德人成为罗马的附庸。在古典时代晚期较为重大的转变是亚伯拉罕诸教: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比利时的历史学家亨利普林则认为阿拉伯在古典时代晚期进入到中世纪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基督教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在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06年–337年)的谋臣,即担任主教的优西比乌使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并于次年颁布米兰诏令,以获取东部帝国人民支持以击败宿敌李锡尼(公元308年–324年),在4世纪末狄奥多西大帝尊奉基督教为国教,古罗马昔日的观念完全改观,彼得布朗曾言:“这充满神圣的精神。”无可否认的君士坦丁在基督教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325年召开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优西比乌依据尼西亚信经确立圣父圣子同质的关系,也订定复活节为基督教的节日。修道制度最早源于3世纪的埃及,他们在教堂之外作修行,直到8世纪成为基督教的规定,修行制度并非基督教在古典时代晚期才有的举措,但对当时确实有重要的影响,其他直到注意的措施包含了“茹素”、“圣人”(若该人对宗教有所贡献在死后册封圣号) ,圣愚也是在该时其出现人们把看似游民的传教士之言解释为圣谕,此举在后来的帝俄国内时分风行,“登塔”是指教士在五十呎高的塔上修行长达40余年,此举在拜占廷帝国风行。伊斯兰教在7世纪初现的阿拉伯民族间,当时阿拉伯人并不团结,分散于拜占廷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的境内,当阿拉伯建立伊斯兰帝国后,阿拉伯占领了北非以及位于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国,甚至入侵到法国境内。古典时代晚期古罗马宗教于4世纪在优西比乌的建议下重要性被基督教取代,然而两个宗教之间相互影响产生综摄的过程,也有新的思想出现例如:诺斯底主义或著是新柏拉图主义。此时也因传教出现了新科技:羊皮纸用以取代莎草纸。4世纪基督教社群开始出现,分歧产生于领导阶层能否是平信徒以及必须禁欲,他们企图把罗马在公、私领域的传统抹去,企图心与亲属之间的亲情在拉扯,能否和异教徒联姻成为主要课题,这与之后教士是否需要单独身的议题并不相同,在古典时代晚期基督教有时接受没有婚姻的性关系,以期规范在都市的教士,独身已经和现实脱节,都市教士已经融入都市上流阶级中的菁英,限制婚姻不符实际传教需求。古典时代晚期的政治以及社会基础围绕着罗马帝国而变迁。罗马公民在二到三世纪被课征沉重的赋税,以供应掌权者的公共娱乐,这些制度可以追溯到安敦尼王朝,安敦尼王朝是罗马历史中最为强盛的年代,然而到了后代没有皇帝可以超越他们的成就,然而这些成为传统的制度反倒拖累之后的罗马,在君士坦丁大帝建成新都君士坦丁堡之后,造成古典时代晚期所谓的上层阶级被集中管理,他们家境良好又可受教育,古典的教育使其拥有知识足以晋升元老院,古典时代晚期的社会更加的官僚化,甚至可以进而被推举为皇帝,共和时代的元老院议员珠光宝气的象征,后来被拜占廷的皇室所沿用,这也显了御用的内阁顾问也是有可能成为贵族,进而出席宫廷的会议参与决策,由此可见奥古斯都的决策往往被其亲信以及顾问所左右。上古时期 →王政时代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 东罗马帝国 →古典时代晚期→ 欧洲中世纪 → 东罗马帝国
相关
-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拉丁语:Dyspnea或Dyspnoea)、呼吸急促或空气饥是患者一种自觉症状,病人一般可自己觉察到呼吸困难,但外界不易观察出来。一般而言重体力劳动等带来的呼吸困难是正常症状,
- 滑膜炎滑膜炎是滑膜(英语:Synovial membrane)发炎的医学术语。滑膜内衬于具有空腔的关节,称为滑液关节。滑膜炎常造成疼痛,尤其是在关节活动时。由于滑液的增生累积,关节通常会肿胀。滑
-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英语: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缩写为 ALS),也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时也称为卢·贾里格症(英语:Lou Gehrig's disease)、渐冻人症、运动神经元病,是
- 神经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神经科学(英语:neuroscience),又称神经生
- 前哥伦布时期前哥伦布时期(英语:Pre-Columbian)包括,在明显受到来自欧洲的文明影响前,美洲的全部历史和史前史。时间跨度上,从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迁入并居住于美洲,直到近代欧洲人殖民美洲。就
- Legionella pneumophila嗜肺军团菌是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原发的人类病原体,会引发军团病。嗜肺军团菌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不能分解明胶
- 核聚变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或聚变反应,是指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在此过程中,物质没有守恒,因为有一部分正在聚变的原
- 核电存废问题核电存废问题是人类社会对核能发电使用的持续的争议性讨论。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在
- 厄瑞克忒翁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古希腊语:Ἐρέχθειον)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古雅典最为重要的神庙之一。神庙位于雅典卫城北侧,建于公元前421年至公元前406年,采用的是爱奥尼亚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