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

✍ dations ◷ 2025-07-04 10:38:30 #歌仔

歌仔,中国闽南、潮汕及各海外泉漳话、潮汕话通行地对民歌、小曲的通称。

中国厦门、漳州、泉州、台湾与海外的发音为kua a,中国潮汕音kua kia,声调相同,意思都是歌、小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将闽南的歌仔定名为锦歌,2006年5月20日,中国闽南锦歌被该国国务院文化部列进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台湾和海外的歌仔念谣是直接用口吟诵,或敲击梆子(台语称叩仔)定节奏。

古代闽南、台湾民间流行1种木刻版印刷的故事性歌仔唱本,叫做歌仔簿或歌仔册,收录7字1句,4句1段的歌词(叫做句豆,就是句子的意思)。

台语称呼台湾歌仔的歌谣演唱(常带有故事性)这种曲艺形式做歌仔曲、念歌仔或歌仔、念歌,歌手常常是自弹或自拉自唱,通常用台湾月琴、大广弦伴奏,也有用秦琴、南管琵琶(南琶)、台湾三弦或西洋(电)吉他自弹自唱或伴奏。

字面常写“台湾说唱音乐”或“台湾说唱”。

常用曲调有台北哭(三空仔;卖药仔哭;滚仔哭;滚仔;卖药仔;台北;江湖调;卖药仔调)、杂念仔(杂嘴仔;杂碎仔)、倍思仔、大调仔、七字仔、改良杂碎仔(新杂碎仔;杂碎仔;杂碎调;华南杂;华南杂调,台湾叫都马调;都马,温红涂的学生邵江海发明)、阴调、吟诗调和许多歌仔戏的其他曲调(大哭调、小哭调等)。

月琴张挂2条弦,定纯4度,只有台湾恒春的《四季春》等特定曲调定纯5度。

有时会加上洞箫、壳仔弦、扬琴、梆子、北鼓(班鼓;板鼓;单皮鼓;单皮)、民乐二胡、喇叭弦、电吉他、电贝斯、木吉他等乐器。

大管弦、壳仔弦、民乐二胡和台湾特有的喇叭弦等各种胡琴类乐器,定弦都是纯5度。

台湾屏东县恒春镇一带,有极具特色的当地民谣,使用《思想起》、《牛尾绊》、《五孔小调》、《四季春》、《平埔调》等曲调自弹自唱,有时加上大管弦、壳仔弦、民乐二胡等伴奏。

名家有陈达(殁)、张新传(殁)、张文杰(殁)、朱丁顺(殁)、吴登荣等。

杨秀卿得到台湾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和国家文艺奖,被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现文化部)指定为“重要传统艺术说唱类保存者”,她的学生是王振义 (音乐家)和月琴弹唱洪瑞珍(殁)、月琴弹唱郑美、月琴弹唱丁秀津、大广弦自拉自唱储见智、月琴弹唱林恬安等。

王玉川(殁)被台湾新北市政府登录为传统艺术说唱保存者。

福建厦门的歌仔奏唱(现名歌仔说唱)是温红涂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传过去的,每个最主要的月琴弹唱、大广弦奏唱传人都是温先生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赐福发明了“荷叶唱”这种拿荷叶型打击乐器演唱的新型说唱。

相关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法语: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英语: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机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又称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是简称甲减,是一个因甲状腺无法分泌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的内分泌疾病。此病可以造成很多症状,像是畏寒、疲劳、便秘、抑
  • 指小词缀指小词缀,又称小称词缀,是一些语言中的一种屈折变化,主要接于名词或形容词,用来表示“小的”、“少的”之意思的词缀。大多数指小词缀为后缀,不过在汉语、日语也有“小-”这般的
  • 巴达维人巴达维人(拉丁语:Batavi)是古罗马时代生活在莱茵河三角洲的一支日耳曼人部落。他们的名字可能是来自日耳曼语的batawjō,意为“好岛屿”。可分解为:bat-,“好”; awjō “岛屿,靠近
  • 莱芒省莱芒省(法语:Département du Léman)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份,位于今法国和瑞士,以莱芒湖命名,省会日内瓦。该省份成立于1798年,时值其所在的日内瓦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吞并。
  • 黑历史黑历史(日语:黒歴史)是指本人不想提及或避而不谈的过往甚至是文献、照片。后衍伸用为,自己觉得难为情或觉得丢脸的事件。黑历史一词起源为《∀钢弹》的用语,指被封印起来的历史。
  • 意大利即兴喜剧意大利即兴喜剧(意大利语:Commedia dell'arte)是16世纪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戏剧,其特点是戴着面具的角色,是由女演员Isabella Andrein(英语:Isabella Andrein)发明,是以喜剧小品为基础
  • 毕博咨询公司毕博咨询公司(英语:BearingPoint Inc.),前身为毕马威咨询(KPMG Consulting),由毕博欧洲控股公司(英语:BearingPoint Europe Holdings B.V.)旗下所拥有的子公司,著名的管理与技术咨询公
  • 汉诺威号战列舰汉诺威号战列舰(德语:SMS Hannover)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国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以普鲁士时期(现位于下萨克森州境内)的汉诺威省命名。汉诺威号及后续建造的三艘同级舰在设计和施工上均与首舰德国号有略微差异,主要体现在推进系统和较厚的装甲。它于1904年11月开始龙骨架设,至1907年10月投入舰队服役。舰只装备有四门280毫米主炮,最高航速为18节(33千米每小时)。其所在的舰级在入役之初便已沦为过时,无论在尺寸、装甲、火力和速度上都不如英国革命性的“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无畏号战列舰。
  • UB-45号潜艇陛下之UB-45号艇(德语:SM UB 45)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型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或称U型潜艇。它由不来梅的威悉船厂承建,自1915年9月3日开始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其全长36.9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272吨和305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两具50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英语:Deck gun)。完工后的艇体被拆解成若干部分并通过铁路运输至奥匈帝国港口普拉进行重新组装,并于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