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浮士德》是以浮士德为主角的悲剧,分为上下二部,分别是《浮士德·悲剧第一部》及《浮士德·悲剧第二部》,虽然很少有完整的演出,但是是德文戏剧中累计观众最多的戏剧。浮士德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大作,许多人也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重要作品中的一部。
歌德是在1772年至1775年开始写最早的浮士德系列作品,称为《Urfaust》,不过许多细节的发展不是完全清楚,《Urfaust》有22幕,其中有二篇长的散文,其他的是押韵的诗句,共有1141行。《Urfaust》的原稿已不可考,但在1886年曾发现一份复本。
最早出版的浮士德作品是《浮士德初稿》(Faust, a Fragment),在1790年出版。第一部分《浮士德,悲剧第一部》(Faust. Der Tragödie erster Teil)是1806年完成初稿,在1808年出版,在1828到1829年时歌德又重新修订过一次。其中的内容主要是浮士德对学问的渴求及他的苦闷,他和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易,之后游历的经过等内容。
歌德在1831年完成《浮士德·悲剧第二部》(Faust. Der Tragödie zweiter Teil),不过重点就不再只是浮士德的灵魂了,而是探讨心理学、历史及政治学的社会现象,以及神秘学及哲学上的一些主题。歌德的晚年主要是以创作《浮士德·悲剧第二部》为主,而且指定在他死后才能出版,后来在1832年歌德过世以后才出版。
1808年歌德原作的德文标题是《Faust. / Eine Tragödie》(浮士德/悲剧),在1832年《Faust. / Der Tragödie zweiter Teil》(浮士德·悲剧第二部)出版后,才重新为原作加上“第一部”的说明。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影响了后来许多文学、音乐的创作。
保罗·卡鲁斯(英语:Paul Carus)(1852-1919)认为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瓦尔特·阿诺德·考夫曼指出“歌德创造出一个角色(浮士徳),被其读者认为是他们的理想原型。”
许多浮士德剧中的台词及内容已变成德语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