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汉藏语

✍ dations ◷ 2025-02-23 14:12:22 #原始汉藏语
原始汉藏语(英语:Proto-Sino-Tibetan language,缩写为 PST),或称“原始泛喜马拉雅语”(Proto-Trans-Himalayan),一种祖语,基于语言学上假设汉藏语系拥有共同起源的假说,建构出的人工语言。学者相信,这种语言为汉藏语系的共同先祖。由于现存的文字记载中,没有记录下原始汉藏语的形态,语言学者通常利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比较汉藏语系下各语言之间的共同特征,以复原出原始汉藏语。学者一般相信,原始汉藏语先分化出原始汉语与原始藏缅语二支,之后再进一步分化。原始汉藏语拥有众多复杂的复辅音且没有声调,同时具有复杂的屈折变化。原始汉藏语同如今的汉语、藏语有很大区别,但可能与嘉绒语相似。原始汉藏语 *-p, *-t, *-k, *-m, *-n, *-ng 等韵尾,在上古汉语以及原始藏缅语都保持不变(但上古汉语,*-k 与*-ng 在高元音 *-i- 后有 *-k>*-t,*-ng>*-n 的不规则变化),*-kw 与 *-ngw 在原始藏缅语变为 *-k 与 *-ng,在上古汉语则仍然保存,但到了中古汉语 *-kw 与 *-ngw 也与原始藏缅语一样变为普通的 *-k 与 *-ng。*-jang蒸纺*tjəng*phjangx*taμ*paμ迎*ngrjang*μaμ名*mjing*r-miμ*-jəngw原始汉藏语的 *-d 在上古汉语仍然保存,但在原始藏缅语则变为 *-y;原始汉藏语的*-g,也在上古汉语中保存,而在原始藏缅语中在元音 *a 与 *-a  之后,未留下任何痕迹完全消失。在元音 *u 之后 *-g 变为 *-w。原始汉藏语的 *-gw 在上古汉语中保存,但在原始藏缅语中都变为 *-w。九舅*kjəgwx*gjəgwx*d-kuw*kuw臊*sagw*sa·w漂原始汉藏语的 *-r、*-l,在原始藏缅语中保存,在上古汉语中则依方言的不同而有或保存或变成 *-n 等不同的演变,而造成上古汉语中“歌、寒”“脂、真”与“微、文”诸韵之间的“阴阳对转”,也造成这些韵母之间的“同源异形词”。*pul从上面的例子可知:上古汉语保存原始汉藏语的韵尾 *-g,*-gw 与 *-d,至于原始藏缅语则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   原始汉藏语的 *-d 在原始藏缅语演变为 *-y。2.   原始汉藏语的 *-gw 在原始藏缅语演变为 *-w。3. 原始汉藏语的 *-g 在 *-u- 元音后演变成原始藏缅语的 *-w。在 *-a- 与 *-a- 元音后消失,而未留下任何痕迹。

相关

  • 免疫缺乏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母音元音,或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
  • 叶脉曲张病毒属叶脉曲张病毒属(Varicosavirus),是病毒的一属。代表种是莴苣大叶脉联合病毒(Lettuce big-vein associated virus)。名称来源:“Vari”从拉丁语静脉曲张(varix),异常的扩张(abnorm
  • 辉蠊科辉蠊科(学名:Lamproblattidae)是蜚蠊目之下的一个小科,其物种分布于中、南美洲,其下包含三个属和所属的十个种。本科只有三个属,分别如下:
  • 马底马底(英语:Maadi、阿拉伯语:المعادى‎,音译:al-Ma‛adi),亦被译为马阿迪,是一个开罗南部的富裕的、多绿叶的郊区,在开罗市中心的沿尼罗河向上游12公里的东岸。马底处的尼罗河
  • 米哈伊尔·萨多夫斯基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萨多夫斯基(俄语: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адовский,1904年-1994年)是苏联地球物理学家,爆炸物理学专家,苏联原子弹计划参与
  • 赞吉王朝赞吉王朝(英语:Zengid dynasty,1127年~1262年),亦称努尔王朝、曾吉王朝,是一个乌古斯人穆斯林王朝,于12世纪至13世纪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地区。赞吉王朝由伊马德丁·赞吉于1127年
  • 控制棒控制棒(Control rod)是核反应堆中用于控制核裂变速率的设备,压水堆的控制棒使用银-铟-镉合金等可以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控制棒的设计必须和反应堆类型相适应,例如在压水堆和石
  • Peuerbach波伊尔巴赫(德语:Peuerbach),奥地利上奥地利州格里斯基兴县的一个市镇,位于豪斯鲁克山(Hausruck)的390米高处。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5.4公里,整个面积为11公里。丛林面积约占13.6%,耕
  • 木虱鼠妇又称土鳖、潮虫、药丸虫、团子虫或不倒翁虫,古时又称伊威、蛜蝛、蜲繇、蟅。喜欢在潮湿阴暗处生活,在受到惊扰时会卷成一团,与犰狳相似。鼠妇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