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莎蒂

✍ dations ◷ 2024-12-23 09:16:27 #1926年电影,1920年代美国默片,短篇小说改编电影,纽约州取景电影,美国佚失电影,美国爱情片,美国无声长片

《地铁莎蒂》(英语:)是一部1926年的美国无声喜剧剧情片,由阿尔弗雷德·桑特尔执导,根据米尔德里德·克拉姆1925年发表的短篇故事《沙漠莎蒂》改编。影片讲述了纽约女店员莎蒂·赫尔曼(多萝西·玛卡伊尔饰)和地铁警卫赫伯·麦卡锡(杰克·马尔霍尔饰)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在地铁站相识相恋并订婚,但莎蒂之后从售货员成为实盘买手,她必须在自己的新工作和嫁给赫伯之间作出选择。电影中的演员还包括查尔斯·默里、佩吉·肖、加斯顿·格拉斯和伯纳德·兰德尔。

影片的制作于1926年5月拉开帷幕。亚瑟·艾德森担任摄影指导,拍摄工作在纽约市中央公园周边的赌场和夜总会进行。1926年9月12日,影片在纽约首映,经第一国家影业发行。许多出版物都对电影有正面评价,称赞了演员的表演和桑特尔的执导技巧。如今,《地铁莎蒂》很可能已经佚失。

莎蒂·赫尔曼(Sadie Hermann,多萝西·玛卡伊尔饰)是纽约一间皮草商店的店员,她一直梦想着能够到巴黎旅游。一天早上搭地铁上班时,她认识了爱尔兰裔地铁警卫赫伯·麦卡锡(Herb McCarthy,杰克·马尔霍尔饰),经过一段交谈,两人约定这周星期日在纽约的克丽欧佩特拉方尖碑旁见面。

赫伯和莎蒂很快陷入热恋并订婚,但莎蒂却在这时获得了擢升,从售货员成为实盘买手,必须取消婚约到巴黎工作,赫伯对此非常伤心。莎蒂准备离开,但却收到了赫伯发来的信息,原来他遇上事故而住进了医院。莎蒂前去医院看望情郎,并且决定放弃自己的新工作,嫁给赫伯;接下来未婚夫告诉她,自己的父亲正是地铁公司的总裁。

《地铁莎蒂》由阿尔弗雷德·桑特尔执导,阿黛尔·科曼迪尼和保罗·斯科菲尔德把米尔德里德·克拉姆(Mildred Cram)于1925年发表在《红皮书杂志》()上的短篇故事《沙漠莎蒂》()改编成本片的剧本。

电影于1926年5月3日开始进入制作阶段。艾尔·罗克特是影片的制片人和制片主任,他与桑特尔一起选择了电影中的演员。杰克·马尔霍尔获选饰演男主角赫伯·麦卡锡。虽然已经坐过很多次地铁,但他从没注意到其中的警卫,所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坐了“几乎整整一天”的地铁,来对这些警卫加以观察。马尔霍尔对桑特尔有着很高的评价:

他是位了不起的导演,能够让人感到非常自然。他拥有像卓别林执导《巴黎一妇人》()时那样的思路,在我看来,他与刘易斯·迈尔斯通和马尔科姆·圣克莱尔(Malcolm St. Clair)都给予他人相同的感触,都是新一代的导演。他们并不总是把时间花在技术问题上,把演员像木偶一样摆弄。

获选扮演女主角莎蒂·赫尔曼的多萝西·玛卡伊尔认为,这部电影能够吸引“美国的每个女孩”前来观看。她相信,“这部电影中的每个情节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女孩身上。这正是我所喜欢的。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是真的。”。其他演员和角色包括:查尔斯·默里(Charles Murray)诠释司机、佩吉·肖(Peggy Shaw)出演埃塞尔(Ethel)、加斯顿·格拉斯(Gaston Glass)饰演弗雷德·佩里(Fred Perry)、伯纳德·兰德尔(Bernard Randall)扮演布朗(Brown)。

亚瑟·艾德森是黑白无声片《地铁莎蒂》的摄影指导。影片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多个地点取景,其中包括克丽欧佩特拉方尖碑和当地一家赌场客栈,这也是这里第一次成为电影的取景地。片中还有一场夜总会的戏也是在纽约取景拍摄。休·贝内特担任电影的剪辑师,艾尔·罗克特制片厂负责制作。1926年6月,罗克特向《电影新闻》表示电影已经拍摄完成。1926年8月18日,第一国家影业为影片发出了版权申请。最终完成的作品有7卷长,胶片全长2050米,播放时长约为70分钟。

《地铁莎蒂》的发行通过第一国家影业进行,影片于1926年9月12日在纽约首映。电影获得了良好的评价,《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称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评价中认为电影的结局缺乏惊喜,但就全片来说仍然让人赏心悦目。《独立晚报》()也称赞了这部电影,赞扬这是“这个季度最巧妙、最有趣的电影之一”。

《电影剧》()杂志的一篇评论称赞了玛卡伊尔的表演,形容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真实与人性的故事”。《电影先驱报》()的评论中则认为影片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之处,但仍然是一部值得欣赏的佳作,文章中还称赞了马尔霍尔的表演。《伯克利每日公报》()的一篇文章称赞了电影的剧情、导演技巧和表演,称其已达到少见的辉煌高度。

《早间电讯报》()在评论中称,《地铁莎蒂》会让“大部分站在车上的乘客感到满意”,并且相信电影会有“极佳的票房成绩”。《纽约新闻报》也给出正面评价,称这是一部“充满魅力的轻喜剧”。《纽约世界报》()的评论称电影讲了个“始终如一、似模像样的故事”,还称赞了桑特尔的导演技巧。《每日镜报》的一篇评论赞赏了玛卡伊尔的表演和桑特尔的导演能力,《阅读鹰报》()也称赞了两位主角的表演,称他们是“恒星般(亮眼)的组合”。不过,影片也并非没有负面评价,《教育银幕》()的评论中就认为这部电影中的内容都是些老生常谈。

1927年6月,《东南密苏里人报》()的一位记者发文称,《地铁莎蒂》已经成为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马尔霍尔和玛卡伊尔的银幕组合广受好评,有评价称他们“真是个完美组合”,希望他们能在将来的多部电影中再度合作。两人在《地铁莎蒂》后还合作出演了1927年的《笑吧兄弟,微笑》()、1928年的《土耳其浴室的女士之夜》()和《端庄淑女》(),以及1929年的《丽兹的孩子》();1933年的《八点钟的帷幕》()是两人的最后一次合作。

《地铁莎蒂》的放映一直持续到了1928年1月12日,但是截至2007年11月,这部电影的拷贝已无法确定是否尚存,影片很可能已经佚失,只有纽约运输博物馆还保存有本片的一张海报。

相关

  • 形式因四因说(four causes),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将世界上事物的变化与运动的背后原因(古希腊语:αἴτιον)归纳为四大类。四因包括:亚里士多德认为,凡感性实体,包括自然物和人
  • 苏摩酒苏摩(梵语:सोम)是早期印度婆罗门教仪式中饮用的一种饮料,得自于某种至今未知的植物(或真菌)的汁液。在伊朗的拜火教中有一种完全对应的饮料,称为“豪麻”。这两种饮料的来源是相
  • 印度尼西亚之声印度尼西亚之声(简称印尼之声,英语译名:Voive Of Indonesia ,VOI)隶属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广播电台。对外使用印尼之声进行广播。播出节目的语言有英语、阿拉伯语、华语、德语、法
  • 测试结果呈虚假的反应测试结果呈虚假的反应(英语:False positives and false negatives)是指进行实用测试之后,测试结果有机会不呈现真正的状况。伪阳性、假阳性(英语:false positive)是指测试结果呈阳
  • 前226年中国西方
  • 丹尼尔·克拉尔丹尼尔·克拉尔(Daniel Kolář)是捷克的一位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中场。他也代表捷克国家足球队参赛。
  • 陈秋水陈秋水,浙江绍兴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登癸丑科二甲第一名进士,授内阁中书。
  • 大众硬件《大众硬件》,是由大众软件杂志社主办,于2003年1月创刊的一本以电脑硬件为主要内容的杂志,为月刊。主要栏目为:“热点述评”、“综合评测”、“试用手记”、“技术前沿”、“入
  • 皮塔普拉姆皮塔普拉姆(Pitapuram),是印度安得拉邦East Godavar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030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0301人,其中男性24728人,女性25573人;0—6岁人口5469人,其中男2703人,女27
  • 曼萨 (旁遮普邦)曼萨(Mansa),是印度旁遮普邦Mans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260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72608人,其中男性38733人,女性33875人;0—6岁人口8635人,其中男4921人,女3714人;识字率65.02%,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