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莲(客家话:Hiuˋ Gimˋ-lien,1912年—2015年),台湾胶彩画家,出身苗栗县通霄镇,为台湾第一批女性大学生。
1912年,邱金莲生于苗栗县通霄镇福兴里客家庄。邱金莲虽然是庶出之女,却深受父亲邱国祯宠爱。为了方便女儿上学,邱国祯力争通霄公学校设立南和分校。当时,由于乡下观念保守,班上只有邱金莲一位女性,邱国祯甚至因为供女儿读书被当地人嘲笑。
1927年,邱金莲考上台北第三高等女学校(简称“第三女高”)。在学期间,邱金莲师事美术教师乡原古统,学习东洋胶彩画,并且与周红绸、彭蓉妹、林阿琴等人成为好友。1931年,邱金莲自第三女高毕业,进入刚设立的私立台北女子高等学院。升学后,邱金莲继续在乡原古统门下学习。1932、1933年,邱金莲分别以绢本工笔胶彩花卉《雁来红》和《阿拉曼达》入围台湾美术展览会展,画作及事迹刊于《台湾日日新报》。此外,邱金莲也因乡原古统结识了“台展三少年”,即郭雪湖、陈进、林玉山,尤其与郭雪湖情同兄妹。1934年,邱金莲从台北女子高等学院毕业,成为台湾第一批女性大学生。
1938年2月,邱金莲回到家乡,与台北医专毕业的医师林龙生结婚。婚后,邱金莲服从传统价值观,吞忍侍奉婆婆,不再提笔作画。对此,挚友周红绸感叹:“金莲啊!我们在家是被别人捧得像香炉,嫁人之后,好像鸡屎一样!”然而,邱金莲结婚不久,林龙生被征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往菲律宾担任军医,在苗栗开设诊所的企划无疾而终,远行前贱卖了诊所土地留下数万余元。起初,夫妻之间仍有书信往来,但林龙生被调往马尼拉后音讯全无,邱金莲遂带着长子、八个月大的次子回娘家。战争结束后,林龙生未如其他军医般返家,疑似战死异乡。所幸,邱金莲遇见了高龄七十多岁的前甲午战争军官山内静。此时,山内静正清点财产准备返日,得知邱金莲的遭遇,便提供了日式宿舍给邱金莲母子暂住。终战一年多、山内静返日前几天,林龙生终于奇迹归来,山内静便将部分土地、房舍赠予林龙生、邱金莲,并帮助林龙生在通霄镇开设怀仁诊所。:6林龙生仁心仁术,在地方颇受尊重;邱金莲热心参与地方事务,于1954年当选通霄镇妇女会常务理事。
1977年,林龙生过世,几年后两人的长子亦病逝,邱金莲与次子、幺子相依为命。:7邱金莲晚年的经济不宽裕,即使从前经常接济穷人,但当时为了筹措儿子医药费,抵押房子贷款六百万元,无力缴纳利息,面临被拍卖的命运。但是,邱金莲仍以积极的心态生活,也经常参加第三高女的同学会。:412008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颁发新年绩优文化人士十万元急难救助金予邱金莲。2010年,邱金莲卷入土地纠纷,建商于其住家后强挖排水沟,邱金莲向镇公所陈情未果,在前镇长之妻陪同下向时任苗栗县长刘政鸿陈情,才确认建商违法,应立即停止施工。:100-104
2015年,邱金莲以105岁高龄辞世。
约1930年,邱金莲(蹲者左二)与同学合影。
1932年,《台湾日日新报》,邱金莲(左二)、林阿琴、陈雪君、彭蓉妹合影。
1950年,邱金莲与丈夫、三个孩子的全家福。
邱金莲曾回忆道:“创作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自然写生。”在校期间,邱金莲经常以校园的植物为题材写生,遵循乡原古统等日治时期画家的绘画观念,即描绘台湾的自然、人文景色。邱金莲仔细观察、临摹花草后先画草图,作画时得先在绢上涂一层胶,再一层一层上色,而每种颜色还需另外以粉末混合胶、水,由于工序耗时,一幅彩胶画得花上一个月创作。
邱金莲的胶彩花鸟画《雁来红》于1932年创作,现收藏于国立台湾美术馆。《雁来红》绘制于绢本上,工笔细致,着重表现雁来红的红、绿枝叶的自然姿态,叶片的光线和色泽深浅、明暗变化也刻划得丝丝入扣,入围第六届台湾美术展览会。《阿拉曼达》则于1933年创作,现为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馆方收购价高达三百万元。阿拉曼达即软枝黄蝉,为台北女子高等学院对面植物园所种植的异国花木,与台湾男画家常见的本土花卉题材截然不同,而画作本身表现了细腻的观察、写生功力,入围第七届台湾美术展览会。邱金莲的画作签名多为“金莲”落款,外加一方印。
当时,入围台湾美术展览会的女性艺术家婚后多以家庭为重,譬如林阿琴直到孩子长大后才重拾创作,而周红绸、陈雪君等人则退出了画坛,邱金莲亦然。在当时社会观念下,女性的才华大多被隐藏,无法发挥光彩。晚年,邱金莲曾说:“我从没想过当画家。”